国际化视野下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
2017-02-25倪艳,盛洁
倪 艳,盛 洁
(1.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国际化视野下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
倪 艳1,盛 洁2
(1.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猛。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分析了学生工作、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如何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措施,从而促进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迅猛。根据2016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中外合作大学校长论坛报告,截至当时,中国内地经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计2 411个,涉及理工、人文社会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已达55万人[1]。以安徽省为例,截至2016年9月28日,经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项目15个,由安徽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项目28个[2]。安徽工程大学于2014年开办了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2+2项目,招收第一届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艺术设计引进中外办学项目,旨在引进和整合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吸收先进的教育方针和管理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设计人才,实现艺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2016年9月,随着中外合作班首批同学顺利进入外方高校继续深造艺术专业,第一届艺术设计中外合作项目也完成了预期目标。笔者作为该校首届艺术专业中外班的辅导员,就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班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开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综合素质差距较大。根据调查统计,我校中外合作班级的生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热爱本专业,有意向出国的学生;二是高考没有达到分数线通过计划外招生入学,有出国意愿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三是高考没有达到分数线,但是自愿计划外录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士学位,对出国根本就没有打算的学生。其中第二种学生有出国意愿但不强烈,如果学业跟不上的话,保守打算获得国内学习学位即可。这几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力较强文化课也好,还有特长;有的同学成绩较差,也没什么优势。他们入校后在学习和生活上也表现较大不同:一部分学生出国目标明确坚定,勤奋自律,学习能力强,成为班级的骨干、同学的榜样;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必修课当选修课,选修课当没修,只想得到一个文凭应付一下家长。加之国外的艺术专业与国内不同,不但对语言有较高要求,而且对高等数学、计算机技能和部分自然类科学都有学分要求,这对于文化课不好的艺术生则是“雪上加霜”,不少同学亮起了红灯和留降级警告。
(2)学生尚未稳定的价值观面临冲突。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活跃,但理想信念淡薄;文化基础较弱,不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感情丰富,但理性不足,容易冲动;功利化色彩较浓,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3]。而中外合作项目引进国外教学理念,融合外国课程体系,办学宗旨、教学大纲均需要和外国学校对接,且部分主要课程由外国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承担。这使得尚未建立稳定价值观的学生们站在了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潮碰撞的前沿,西方发达国家在向我们“免费”输出高新科技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必定也会输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文化理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所谓“民主、自由”的人本主义,这些必然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强烈冲击。
(3)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压力。中外合作班出国学生的留学动机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目标明确,一心求学,出国是为了使个人得到更好发展;有的学生单亲或父母离异,缺少家庭关爱,如同《小别离》中的小宇,家长送其出国的目的是为了换一种教育方式,重新选择生活环境。但对于后者,出国以后面临人生地不熟的境遇,往往更容易存在心理障碍和适应危机。
中外合作项目考虑到中外两方的课程对接体系,涉及的课程面广,课程量大,与国内同等学生比较,既要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还要承受语言学习的压力(国内期间也有外教全英文上专业课,选取外方教材,所以语言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比例极大,这样的高要求对我们大多数文化课薄弱的艺术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双重压力之下,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对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都放任自流。
还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强烈出国愿望,对自身要求高、设置的目标高,但出国必须满足语言要求、专业学分要求以及出国后生活上的不适应(包括外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考核方法),都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中国父母习惯性地对子女较高的关切度和期望值,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大了学生的思想压力。
二、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中外合作学生出国有语言要求,而他们入校时的英语单科线并没有划分数线,150分的英语高考卷,最低的仅30多分就能入学。所以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中外合作学生增加了大量语言课程,但是他们又需要在两年内完成规定的专业学分,所以一些艺术写生、考查、采风等实践课程不得不压缩,致使学生们对此颇有微词。而有意向出国的学生希望能选修西方礼仪文化、签证口语与技巧之类的实用技能课程,但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尚未增设此类课程。
另外,虽然有外教定期来华授课,但考虑到时效性,外教一般是集中几周完成教学即返国。平时正常的专业课,往往是贯穿或分布于整个学期。加上外教使用全英文教材上课,很多学生反映非母语状况下,短时间接受如此大量、集中式的学习,很难跟上外教节奏,专业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艺术专业双语教学尚未成熟。要实现双语教学首先需要高素质的双语教师。从事艺术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授课,并有效地把外国文化和设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但由于艺术学科的特点制约,目前我校艺术类博士不多,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更少,能独立承担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资源匮乏,并且其本身还要承担非中外班的多门专业课教学,不堪重负。而且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制约,也难免存在使用中文教学代替双语教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在国内学习期间,部分核心专业课由外籍教师授课,但由于外教授课时间集中,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往往都是外教带着助教翻译,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弱难以跟上外教节奏,只好听助教翻译。这使得在国内无法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并势必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3)学生工作机构设置不科学。我国高校通常采用科层式组织结构,在校党委分管的学生工作副书记领导下,根据不同职能分别由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国际处等部门分工合作。学校以学生处协调校教务处、团委、后勤等部门统筹工作。二级学院由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实行二级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工作目前也是沿用这种科层式机构。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层级性明显,有利于上传下达。但是对于中外合作项目来说,学生工作按行政职务划分,按学生类别和带班人数划分,不按工作职能划分,往往导致机构设置重复,增加教育成本。比如一个中外合作班有班主任,有辅导员,还有国际处负责指导出国手续的老师,导致各自的专业化不明显,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真空,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都不采用这种机构设置,这表现为双方学生工作对接时往往是我校几个部门同时对接美方学校一个职能部门。
(4)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由于中外合作2+2项目的特殊性,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后去外国继续学习,所以中外学生的党员发展出现了很多困难。优秀的学生经过培养、考察,符合发展条件时,很多学生已经去国外读书了。即使发展了个别优秀同学,又涉及转正、继续考察等一系列问题,按照现有转正流程和时间节点要求,实际过程中操作难度很大。加上部分优秀同学担心“入党会影响出国”,不愿意递交入党申请书,这使得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中,党员较少,党员活动也少,党建工作难开展。
三、针对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措施
(1)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外语水平是中外合作项目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外教课程的授课效果、托福考试通过率,更关系到出国后能否完成专业学习,能否在合作学校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因此,学校为保证中外合作项目的长远发展,一是必须要控制好生源质量,建议设定英语单科最低分数线,在择优录取的同时,对于优秀的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制度或减免一定的学杂费用,提高学生出国率和办学口碑;二是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而不再是把中外合作作为计划外录取获得文凭的捷径;三是对入校的艺术新生进行英语摸底,根据成绩水平分ABC班小班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分类指导,这样也可避免“英语好的吃不饱,英语弱的跟不上”的矛盾局面。最后,还可以通过加大口语实践类课程,保留课外写生实践活动,并开展以出国签证为主题的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国际化人才,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专家指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我们要培养的艺术设计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文化素养,而且对待西方的先进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东西方文化有益互补。
中外办学要抓住学生出国前在校学习两年的宝贵时间,结合艺术生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将中西方优秀文化结合,为中国所用,而不是为了给西方输送人才。我们要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稳固学生的健康“三观”理念,培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六有”艺术大学生。
(3)创新党建工作,占领网络阵地,克服时空制约。考虑到中外合作学生的特殊性,学生们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在西方国家深造,学校更要大力加强该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党建工作。针对学生存在“入党影响出国”的思想,要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史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加大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在外国学习期间,如何开展党组织活动,既没有相关的制度,又没有任何经验,需要学校与时俱进地、创新地开展党组织建设。在赴外留学的学生中设立党支部或者党小组,设立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搭好党组织机构框架,明确职责分工,并指派专门的辅导员或相关教师联系指导,确保正常的组织活动和发展,不能因为任何困难放弃国外的党员工作。留学生党支部的设立,既可以把先进、积极的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保证党员队伍的精英化,又加强了海外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4]。
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对于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在线”开展学生工作,确保思政教育的工作的延续性和教育性,也给游子们缓解离乡背井的思乡之苦,提供情感慰藉,为学成归国做铺垫。
(4)加强艺术类双语教师的培育。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在出国前顺利适应外语教学的关键。通过托福、雅思考试,并不代表能适应国外的专业课内容,只有尽快地实现专业课外语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在国外高校的专业学习。加强艺术类双语教师的培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才引进,招纳有海外高校留学经历,外语优秀的博士硕士任教。二是开展进修、培训计划,包括对专业教师的语言培训,逐步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访问、交流。三是加大激励政策,如提高相应课酬,在绩效考核、职称评选中把双语教学作为加分政策,采取奖励措施使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有效地创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又降低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成本。
(5)加强外籍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外籍教师作为艺术设计部分核心课程的授课老师,是中外合作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籍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会将西方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外教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我们要给予支持和包容。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要加以监督和引导,保护好我们学生工作的思想阵地。
要充分发挥外教在华期间的教学价值,可以长期聘请外籍专业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延长了单门课程的授课周期,有利于英语弱的艺术类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能跟上教学节奏不至于压力过大;二是可以通过外教对国内教师进行外语培训,节约了出国培训成本;三是可以让外教在担任中外班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担任其他专业的语言教学,使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以英语为母语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和听力能力有所帮助;四是可以邀请外教参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6)优化组织结构,使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工作专业化。传统的科层式学生工作结构是按带班专业和人数划分,每位学生工作者都要独立完成从新生入学到大四毕业整个4年里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工作,包括新生入学适应、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党员培养发展、贫困生认定资助、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问题等等,这些能力学生工作者都具备,但很难都精通。而中外合作办学又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外合作属于跨国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工作者熟练掌握外语,能与合作国工作人员对接和交流;具有相关国际法知识,了解国外的教育体制;具有心理学资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最好有留学背景,能帮助学生准备留学申请资料以及为面签提供实操指导。这给普通的学生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难以保证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而扁平式学生工作结构即可解决这一问题。欧美很多高校均采用扁平式学生工作结构,即只在校一级设立学生工作处,取消院系一级对应的机构,根据职能将学生工作涉及的事务分为若干分支部门,齐头并进开展工作。这可以集中学校各项资源,保证人员最佳配备,降低办学成本,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而学生工作者按职能分工,每人都从事固定的某项工作,有利于学生工作者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有利于中外合作项目的对接,也有利于学生留学后更快地适应外方的教学体制。
[1] 中国新闻网. 中国内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逾两千 在校生55万人[EB/OL].(2016-04-15)[2016-10-0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4-15/783 6318.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机构及项目名单 [EB/OL].(2016-09-28)[2016-10-02]. 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3] 倪艳,孟向红.理工院校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和班级管理[J].滁州学院学报,2013(1):91-94.
[4] 周莉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初探——以浙江理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6.
[责任编辑 王晓雪]
To improv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art majors from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the visual transmission design major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I Yan1,SHENG Jie2
(1.SchoolofArts,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2.SchoolofManagementEngineering,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took the visual transmission design major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 cas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students,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student administration an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n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m, aiming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art majors.
art major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udent administration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2.019
2016-10-08
2015年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2015jyxm33 );2013年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3YQ09)。
倪 艳(1985—),女,安徽无为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政工作研究。
E-mail:1623495799@qq.com
G641
A
1673-9779(2017)02-0114-05
倪艳,盛洁.国际化视野下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