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立体式评价主体模式构建
2017-02-25汤文隽
汤文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立体式评价主体模式构建
汤文隽
(滁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 滁州 239000)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设计出包括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和评价模式。本文主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从评价主体要素出发,以立体式实践教学的设计策略为依据,探索构建出一种立体式评价主体模式,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立体式模式
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讲,是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激发个性的绝好机会。在实践中,让学生结合实践任务,发展自己的特长,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知;让学生之间自由组队、良性互动,形成传帮带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自身成长。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在道德上可欲,在现实中可行,意义重大。
从广义的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高校几乎已经全面展开了,其实践形式和内容依据每一门具体课程也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设计出包括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和评价模式,其中评价人员是主体性要素,贯穿整个实践教学的始终,其人员的确定和模式的构建,对于整体的评价效果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试图思考、构建出一种立体式评价主体模式,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的策略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具体的实践中,主体就是“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它负担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系统完成实践活动的多功能的任务”[1]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最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是学生和教师。除此以外,能够参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组成实践教学系统和影响教学效果的人员,还有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和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
辽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蔡敏在《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一文中指出:“所谓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他们在评价中控制活动的方向与进程,对确定评价问题、选择评价方法、使用评价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合理确立评价主体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教育评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和蔡敏教授对评价主体的定义,再结合笔者曾经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立体式实践教学的设计策略,提出的“回归式”学习认知策略、“反思式”情感调控策略、“共享式”利益协调策略。[3]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立体式评价主体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可以明确评价人员的来源和组织结构。
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的要素解析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员至少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这四类人是直接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的人员,在教学评价中最有发言权。所以需要把这四类人员有效组织起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保障,以实践单位相关人员为辅助,形成立体式的评价主体,完成实践教学的评价任务。
(一)教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导性作用
从一般的教学评价体系来看,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监督者,更是教学活动的总结者、评价者。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不能作为最重要的主体而存在,应该把最重要的主体地位让渡给学生,教师只能作为主导而存在。应对教学改革,教师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是实践教学的提倡者,组织者,又因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短板不足,有较为充分地了解。所以在实践教学的整体开展过程,直至最后的评价,教师都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主导性作用。
根据“回归式”策略,教师评价的主导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效果的鉴定。实践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是同步进行的,教师一旦带领学生进入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就要担负起教学和实践的责任,既要通过实践向学生传递教学知识点、技能,又要通过实践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状况、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情境反复提出,能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并加深情感体验。这种“回归式”学习认知策略也可以帮助师生们及时发现问题,直接交流、讨论、纠正,让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扎实推进,帮助学生对实践主题有新思考、新领悟、新评价,提高实践教学实际意义,并为教师评价提供具体依据。二是,对其他评价主体的引领作用。教师这一评价主体因上述教学和评价职能,能够全程参与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又有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能与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实践单位人员面对面沟通。这样的优势,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能充分发挥其的评价主导作用,引领其他三类人员形成科学的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策略,让他们了解的评价方案方法、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价结果,特别是对于学生一定要告知评价结果、意义。这些基础性工作完成后,有利于整个评价体系内部成员在评价实践教学时,分工互补,团结协作。
(二)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作用
自从西方的教育中的“双主体”理论引进中国以来,国内大部分教育者都接受了这一观点,认为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同等重要,并称为“双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与学不可分割。教学评价中更多地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或评语,基本上学生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真正参加实践的是学生,从实践方案的提出、参加实践学生的选拔,到实践基地的具体活动、实践教学的总结等整个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才是主角。并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一方面作为评价主体来评价别的同学,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被评价者,让别的同学来评价自己。也就是说,学生为了发挥评价主体性作用,既要自评,又要他评。
根据“参与式”策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自我认知、自我鉴定、自我激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整个环节,为实践教学顺利展开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既能了解课程教学的要求、目标,又能发现自身知识结构、思维创意、技能水平的优劣高低,再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切实体会到学习的成果、情感的升华、水平的提高。这种“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学习也是互联网时代学习的变革方向。通过全程参与,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应该更全面、更深刻,评价出的结果才更有价值。二是,对同学人际关系的协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不仅自评,还要他评。由于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环境大致相同,互相联系比较密切,可以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平台,认真对待同学,挖掘别人身上的优点,避免别人的缺点。同时,也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阅历、爱好、学识不同,导致看待问题的角度、观点、结论不同。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平台,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平等对话,从而更好地了解别人,理解他人,在公正科学全面客观评价其他同学的时候,学会协调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发展,自身也能获得健康成长。
(三)行政管理人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保障性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校内主管行政领导、教务系统人员、专家督导员、各院部辅导员,还包括联合组织实践活动的学生处、团委等行政部门的人员,这些人员中对于实践教学的组织开展、实践内容形式的拓展、实践效果的评价使用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根据“反思式”和“共享式”策略,行政管理人员评价的保障性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改革是上至中央下至每个高校的统一要求,实践教学的开展乃至评价总结,都离不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制度、计划、方案、课程安排的完善,参加实践教学老师的组织培训,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合作,实践教师工作量计算等工作,都需要主管领导的首肯,需要教务系统的支持,需要辅导员的配合。这些纷繁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各个院部行政人员、各位参加实践的教师和学生们,必须出台一项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提供经费保障。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重大工程。具体一次实践教学的开展费用都不菲。为此2015年教育部特别出台文件保障了专项费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社科[2015]3号)文件中规定:“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4]有的学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及时给予经费支持,但也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把校内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纳入评价体系,让他们充分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开展过程的复杂性、取得成效的艰巨性,从而提高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支持。三是,提供组织保障,高校思政课在组织管理中,本就是高校党委、主管行政领导直接管辖内容,教育部文件要求(社科[2015]3号文)必须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机构建设和专项经费。所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把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融入到本身具有的组织管理中,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体现出实践教学评价的权威性、全面性、科学性。
(四)实践单位相关人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的辅助性作用
实践教学从广义看,包括课堂内的实践(如演讲、辩论、讨论、观影等),校园内的实践(如讲座、报告、汇演、社团等),校外社会实践(如教育基地学习、创业创新活动、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从狭义看,主要是指校外社会实践。本文主要就狭义的实践教学,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为了弥补校内评价主体的不足,必须以实践单位相关人员的评价为辅助,全面考察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单位的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提供者,对于本单位的馆场地点、提供的教育内容、教育的精髓、注意事项等都非常熟悉。在与实践教师有效对接后,在整个实践教育、参观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师生们到达某一纪念馆后,都会联系观场内的负责人或讲解员,再由讲解员引领大家逐一参观学习。从进入馆场到结束参观,讲解员作为实践地的重要工作人员,对所讲解的内容最熟悉,对学生学习状态观察最细致,对学生学习效果了解的也最深刻。根据“反思式”和“共享式”策略,讲解员等工作人员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以从具体的实践学习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应掌握的教育精髓、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以弥补其他三类人员评价的不足。反之,实践单位人员也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了解到师生的教育需求,自身和教育基地建设的欠缺,以便今后的完善改进。
总之,整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成员,依据他们在实践教学中不同的地位,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才能构建出立体式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模式。
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立体式评价主体的结构模式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评价主体主要成员有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实践单位相关人员,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分别有主导性、主体性、保障性、辅助性的地位,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式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结构模式。
在这种立体式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结构模式里,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实践单位相关人员是结构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形成了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两大系统。各要素与校内外环境之间又彼此勾连,互相交流信息、能量,最终形成个体与整体、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相互结合的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
(一)从个体到整体的层次性
在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中,最核心的层次是各个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实践单位相关人员,这四类评价成员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最基本的节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功能,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立体式评价主体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型系统,其个体性不容忽视,家庭出身、社会阅历、思维方式、性格爱好、学识技能、行为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评价主体的丰富多元全面的特色。
在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中,基本节点相互联系形成的关系链是第二层次。在系统论中,每个节点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只有节点之间形成严密、有序、高效的优化结构时,才能促进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机械和。由于系统中的各要素有具有特定的位置和独特的功能,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也要遵循一定顺序和规则,这就使系统内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内部活动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各个评价主体的价值观、评价理念的交流,评价方案、流程的确定,评价方法、工具技能的取用,评价信息的收集使用,实践单位的联络等都是主体间关流链展开的体现和必要过程,也都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则、顺序,才能保证实践以及评价顺利进行。
在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中,第三个层次就是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的融合链。如果说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高校内部,那么,实践单位的人员就代表了高校外的社会力量。各个具体的评价主体与校内外环境之间时刻进行着质量的、能量的和信息的相互转换,伴随着实践任务的不同、实践情境的变化、实践过程的展开,各评价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校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会越来越深入、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每次实践教学都要依据实践主题、实践开展情况、实践目标等,确立好评价主体结构模式,科学设置评价主体的权重,保证评价的合理科学性。
(二)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性
在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中,其构成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链条以及要素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都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马克思主义运动观认为,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运动,但运动的辨析在静止中。离开静止,人们就不知道是什么在运动,也不知道事物以什么形式在运动,更不知道事物的内在规定和衡量的尺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以及结构模式的确立、运行、发挥功效的前提也要有相对静止的属性。在一次具体实践教学中,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是确定的,与内外部关系是稳定的,评价目标任务、工具手段、评价对象是既定的,这样才能保证本次评价结果的确定性和有效性。
在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中,其构成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链条以及要素与内外环境的关系,除了有相对静止的状态,更体现为绝对运动的属性。随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每一个评价主体以及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都处于不断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地动态变化之中。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长期时间序列中,如果坚持静态的结构功能,则失去了创建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的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实践情境,应该及时调整评价主体的权重、评价工具、信息的收集,及时理顺评价主体内部的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保证整个评价主体结构从静态到动态、从混乱到有序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各个评价主体的自我发展进步,也有助于评价主体结构的自组织发展完善。我国目前在经济领域部分行业中建立的及时反馈系统和师徒制的复兴,就是要求在动态活动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做到及时地微小地反馈。有助于人们及时认知及时修正,促进更好地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结构的动态发展性就是要求做到,实践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及时反馈。
(三)从纵向到横向的开放性
在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中,从微观的个体到宏观的结构都有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从评价主体的个体而言,每一个评价主体都是一个微观系统,都是由各自的家庭出身、社会阅历、思维方式、性格爱好、学识技能、行为特征等方面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人的众多组成要素,分别以内而外的形成了纵向系统,包括精神领域的理念、观点、心理状况,物质领域的身体素质、行为规范,无不显示出每个主体的独特性。深入研究每一主体的个性形成原因,又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这些环境构成了主体成长生活的横向系统。
从评价主体的结构而言,由核心层次的评价个体,到各个评价个体的关系链,再到评价个体与校内外环境的融合链,形成了层层扩展的纵向联系。同时,在纵向层级式拓展中,高校内的教育体系、教学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后勤体系、评价体系对整体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评价目标、评价信息、评价结果又对评价主体有决定性影响。高校外的社会环境,如经济发展、政治状况、文化氛围等也会影响评价主体以及主体结构的形成发展。这种校内外的环境与评价主体结构形成了横向联系。
总之,立体式评价主体结构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带来了整个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保证结构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内外部之间自由通畅地进行质量、能量、信息的传递交换,不断调整评价主体结构与评价活动相锲合,顺利完成评价任务。
[1]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5.
[2]蔡敏.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21-24.
[3]汤文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立体式实践教学的设计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15,(2):132-136.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11-09
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szxm086,项目编号2014jyxm365);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项目名师工作室(项目编号Szzgjh1-1-2016-22);滁州学院教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qd091);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AHSKY2015D07)。
汤文隽(1973-),男,安徽定远人,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411
A
1673-2219(2017)02-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