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模式探析

2017-02-25

关键词:京派现代文学文学

朱 妍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模式探析

朱 妍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在当前数字化的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应建设覆盖学科知识点的微视频资源库。授课视频和内嵌式测验构成教学微视频的基本环节,《中国现代文学》的授课视频涵盖抽象意识的图式演绎、关系视域的审美认知、自然意象的直观展览和语言符码的细致品读。内嵌式测验侧重于言语信息的考查以及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检验,《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微视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满足了现代社会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微视频;内嵌式测验;信息化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课程,侧重于对文本的品读和思想的探源,课程通过文本的解析陶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促进文化主体性的实践关怀。然而,在当前数字化的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文素养教育面临重重困境,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秩序掣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僵化的教学内容和刻板的教学手段阻滞了学科的信息化进程,《中国现代文学》应以教育理念创新为核心,将信息化学习资源作为学科拓展的平台,建设覆盖学科知识点的微视频资源库,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教学微视频是教师将知识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逻辑划分为若干较小的知识模块,在多媒体和共享白板软件的技术支持下,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录制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在智能终端随时观看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资源。[1]《中国现代文学》信息内容驳杂,知识结构体系盘根错节,语义表征深邃艰涩,传统教学在媒介手段匮乏的语境下存在着认知形象贫乏、知识勾连松散等缺陷,微视频以精致图式演绎抽象的文本意识,揭示知识节点间的层级脉络,创设生动直观的视听表象,阐释文化符码的语义表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启发学生的情绪机制,系统展现学科的知识体系。

一、抽象意识的图式演绎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以文本解读为依托,探究创作者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2]15“审美反映的内容是作家面对现实人生的感受、体验,所体现的态度、评价,所产生的想象和幻想”。[2]24创作者匠心独具地描绘意向性语义,阐述自我的意识体验,文本解读应探析主题意识生成的逻辑机制,挖掘作品叙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微视频借助可视化的线性表达方式展现文本的叙事轮廓和想象逻辑,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对文本所蕴涵的抽象意识进行揭示。在《阿Q正传》的讲解中,教师应利用微视频的图式演绎功能梳理精神胜利法的言说形态和文化语境,剖析鲁迅在文本中所寄予的人文情怀,按照因果原则分析结构单元之间的维系框架,探寻文本意识的发展脉络。见图1。

图1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的演绎

文本作为被创作者型塑的审美存在,是特定历史场域中作家意识形态的具象化书写,《阿Q正传》以精神胜利法为结构主线,凸显了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反思。《阿Q正传》的讲解要着重阐释阿Q的精神胜利法,创建精神胜利法的思维导图,细致展现精神胜利法的诸多表现及社会根源,联系社会语境解读鲁迅的忧患意识。形象直观的图式建构有助于学生感知文本的主题内涵,深刻理解精神胜利法的结构体系。

二、关系视域的审美认知

关系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文学解读的崭新视域,“一个事物的特征取决于它与另一个事物的比较”,[3]7关系网络是考察文学审美特征的基本语境,文学赏析需要在历时的关系脉络中描述审美对象的语码信息。关系主义理论承认文学图景的多元共存,倾向于在盘根错节的结构体系中探寻作家的文化取向。在关系主义视域中,文学创作既存在着互文性关联,又在文化差异中彰显彼此的存在。关系主义理论适宜于解读京派文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作为京派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他们存在着鲜明的承继关系,他们的作品彰显出互文性关联,因此,对京派文学的讲解需要追溯京派作家的群体性特征,历时性考察京派文学作品的同质性内涵,但由于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在人生际遇、性格气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别,他们的创作又带有个性化的审美特质,因此,教师在制作相关微视频时,应使用电子黑板或绘图工具演示京派文学的共通处及作家殊异的文化抉择。见图2。

图2 京派文学的互文性与差异性

克莉丝蒂娃对互文性进行了诠释,“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化”,[4]37京派文学作品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微视频以简化的示图清晰展现了京派文学的内在关联,利用线条、框图、符号集中呈现了京派文学的差异性格局。凝练的文字和明晰的构图提纲挈领地勾画了京派文学的文化表征,直观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知,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三、自然意象的直观展览

自然风情是文学创作重要的审美资源,寄托了作家的人文理想和价值理念,创作者在与自然的对话交流中寻觅到心灵的归属,探源了生命的本真状态。他们以自然风情为载体,书写深刻的人生体验,构建了独特的人文情怀。微视频应利用图片、视频、网络课件等视听媒体充分展示文本中的自然意象,使学生在直观性感受中品读文本的意蕴,领悟作者的生命体验。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周作人倡导美文,他抉取了浙东水乡的自然景观,运用淡雅朴拙的笔调回忆故家田园诗般的生活状态,以质朴自然的叙写表达了雅致的生活情趣。在《乌篷船》的讲解中,教师应在网络上搜索乌篷船的视频,将视频插入到文本的分析中,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浙东乌篷船的形态及相关的景致。在浏览视频之后,教师应以《乌篷船》为生发点,阐释周作人作品的审美特性和文化神韵。见图3。

图3 《乌篷船》的意象体验

《乌篷船》借助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周作人安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意象是“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里的重现或回忆”,[5]211周作人用绘声绘色的叙述重温了故土的自然风物,回忆中蕴涵着对故乡的绵绵情愫。微视频播放谢军演唱的《乌篷船》,视频以细腻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展现了浙东乌篷船的活动场域,意境柔美,契合了文本的闲情逸致。在微视频中,教师利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勾画出《乌篷船》所蕴涵的生命形态及周作人的审美取向,动态的视频与静态的图形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语言符码的细致品读

“文科课程的教育途径是学习、研究语言”,[6]70语言符号是构建文学文本的客观化存在,文本分析应在语言体系中追寻意义散播的印痕,结构主义文论将文本视为自足的语言符号系统,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的架构支点,能指关涉的是语符的音响节奏,所指代表的是语言符号的意指内涵,文本解析既要赏鉴作品的语音韵律,又要探究其文化意蕴,现代语言理论主张语言的本质是修辞性和寓言性,寓言性的本质属性使文学语言充斥着悖论、歧义、含混,优秀的艺术文本充满着异质性材料,以动态的结构表现充满矛盾的人生体验。文本解读应立足于语言的张力组合和结构形态,译解文本信码,体悟文本涵义。徐志摩的《偶然》言约意丰,涵义深厚,富有视听美感,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诗歌《偶然》的朗诵视频,充分展示文本的音响节奏,进而结合视频深度解析文本的多元文化意蕴。见图4。

图4 《偶然》的张力化符码

徐志摩的《偶然》是充满矛盾和悖论的开放型文本,诗歌以戏剧化手法书写了充满张力的意识形态,教师应抽丝剥茧,揭示文本意义的多元化与冲突性。《偶然》因其独特的词语搭配产生了张力化的效应,因此,《偶然》的解析应坚持文本细读的方法,集中阐释文本微妙化的语言,推敲诗歌的韵律节奏,辨析文本的指涉意义。教师应在视频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错落有致的句式,在文本涵义的解码中,利用树形图框将冲突性语词加以排列,形象展示赋予文本张力结构的语词,结合徐志摩的人生经历,阐发语词的本质性内涵,系统描述悖反式文本语言对主题建构的推动效力。

《中国现代文学》的授课视频以经典作家作品解读为教学设计的基点,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在时间上以10—20分钟为宜。在制作视频时,教师还应插入与单元内容相关的网络链接,由学生自己去互联网或资源库中搜索信息,查阅资料,根据自我的文化需求浏览网页,汲取知识。授课视频仅仅是微视频的演示资源,微视频还需要内嵌式测验的插入,教师在授课视频中穿插练习测验,借助于云存储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学生测验的完成情况将被准确记录,并及时传送给教师,教师根据传送的数据,合理制定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与实施策略,给予学习者更富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五、内嵌式测验的设计

教师在录制好授课视频后,需在视频内部插入若干测试题,为了及时捕捉、存储信息,内嵌式测验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为主。

1.言语信息的考查

“言语信息是由期望学生要学习的事实、目录、名称及有组织的信息所组成,言语信息即陈述性知识”,[7]326陈述性知识的输入是通过观看授课视频实现的,观看视频后,学生了解到相关的概念、命题,明晰了知识的文化图式,将习得的知识储存在认知系统中。为了强化记忆,教师应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教学视频中插入测验,激发学生调动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储备。在《阿Q正传》的授课视频中,教师可考查学生对精神胜利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如下选择题:

阿Q的精神胜利法说明了( )

A.国民的劣根性 B.群众的麻木性

C.作者的局限性 D.故事的虚构性

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倾向于检测学生对信息的记忆及概括能力,它指涉着事实学习中的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以具象表征的形态存储于记忆系统,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学科概念,同时也是程序性知识获取的必备前提,更是思维活动的助推器,承载着知识体系的基础性构架功能。

2.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检验

智慧技能是将已获得的理解用于新异的情境或经验中去。认知策略是学习者选择并调整自己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和步骤,二者隶属于程序性知识。规则是智慧技能的核心要素,智慧技能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语境变化的状况下应用相关的规则技巧,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需要将认知策略内化为学习技能,以便更高效地开展学习。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授课视频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单元模块之间插入涉及程序性知识考核的测验,创设问答语境练习学科的规则技巧和思维方式。如在诗歌教学中,授课视频强调从语言系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语言符码是诗歌鉴赏的立足点,因此,在《偶然》讲解后,教师可播放戴望舒的《雨巷》朗诵视频,引导学生体会《雨巷》的感伤情调,并设计如下问题:《雨巷》忧郁感伤的情调是通过文本意象加以表现的,文中______意象体现了诗歌忧郁的情感基调?试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解析的规则技巧,是否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品读,是否深刻理解了文本涵义,题目侧重于程序性知识中智慧技能的考核。

《中国现代文学》的授课视频不仅包涵了客观性知识的传授,还渗透着研究方法的点拨,在京派文学的讲解中,授课视频是从关系主义理论视角审视文学流派,展示了学科的认知策略,因此,内嵌式测验也应考核学生在学科思维方式上的逻辑性,针对京派和海派在文学史上的参照性状态,教师可设计如下判断题:

请从关系主义理论视角审视下列对京派海派的审美言说,并判断其对错。

①京派文学崇尚自然健康的人性,海派文学表现人性的畸形与扭曲。( )

②京派文学充满了田园牧歌情调,海派文学带有洋场世界的跳跃感。( )

题目侧重于程序性知识中认知策略的考核,检验学生能否在关系主义理论思维的牵引下理解文学流派的精神特质,测验学生是否具备了比较文化视野,是否掌握了评判文学现象的价值维度和思维方式。

授课视频和内嵌式测验构建了教学微视频的基本环节,教师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科模块制作成教学微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学生在课下利用智能终端自主地观看,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进度,自定学习步调。教学微视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满足了现代社会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各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实施教学模式的转型,不断开发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构具有文化魅力的数字化教学平台。

[1]赵国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元骧.文学原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南帆.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文艺研究,2007(8).

[4]Kristeva Julia.The Kristeva Reader.Ed .Toril Moi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

[7]托马斯·费兹科,约翰·麦克卢尔.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M].吴庆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Class No.:G64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Production Mode of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Micro-video

Zhu Y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China)

In the context of digitization, we should construct a micro-video repository covering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subject.Teaching video and embedded test constituted the framework of the teaching micro-video.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video included many contents such as the image presentation of abstract consciousness, the aesthetic cognition of relationship, the visual display of natural imagery and careful reading of the language codes. The embedded test focused on verbal information examination and inspection of wisdom skills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micro-video help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wareness and meet the need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micro-video; embedded test; informationization

朱妍,硕士,讲师,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宿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慕课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szxy2016jy33)。

1672-6758(2017)02-0008-4

G642

A

猜你喜欢

京派现代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中国现代文学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叶广芩的“京派”回归及内心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