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互联网+”的期盼
2017-02-25奚春雁
计算机教育:“互联网+”的期盼
互联网的无所不能已经无需多言:“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租车”有了滴滴,“互联网+商店”有了淘宝、京东……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催生了新型社会。那么,“互联网+计算机教育”,我们期盼的是什么样的新的未来?
有人说,“互联网+计算机教育”可以细化为“互联网+程序设计”“互联网+操作系统”“互联网+计算机组成”等,利用线上线下互动的翻转课堂,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新型教学模式;
有人说,“互联网+计算机教育”就是MOOC,于是,从国外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平台开始,国内也在三、四年内陆续有了“MOOC中国”“学堂在线”“MOOC联盟”等,围绕MOOC开展的活动如雨后春笋;
还有人说,“互联网+计算机教育”就是人类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其代表性标志就是教与学的形式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教育历来是百年大计,对计算机教育界来说,以物联网、大数据、云
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社会需求下,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十年只有两种人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一种是创造型人才,一种是成长型人才。归纳起来说,就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既有开拓能力,又善于学习和进步。
“互联网+企业”让传统行业插上了翅膀,社会有了飞跃;那么“互联网+计算机教育”如何让人才培养实现飞跃,让校园的知识成为毕业生走上岗位的实操技能,让创新思维真正植入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既熟悉新的技能,又对业务的任何拓宽都得心应手,一解中国缺乏创新人才之困境?
如果说MOOC是实施高效率人才培养的捷径,那么我们用这种办法让国内的学生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待遇,让地方普通学校的学生共享“985”“211”学校的精品课程,不失为现代教育的好办法,但是,如果所有的院校都不计成本地斥资制作各类课程的MOOC,我们的教育本身是不是忘记了初心呢。在较长时间重科研、轻教学的国内高校环境下,如果把不经整合和衔接的课程,机械地按照教材的章节搬家到线上,是我们利用MOOC使其发挥了作用,还是我们为了利用MOOC而偏离了教育本身的作用?
我们曾经刊出过一篇专访——《培养狼一样的学生》,说的是廊坊师范学院米老师如何将一个个二本学校的学生输送到国内大企业的重点岗位上。他们早在十年前就利用互联网享受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他们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因材施教。这不是MOOC应用的最好例子吗!在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是创业还是创新?是培养人才,还是完成教学工作量?如何让新的计算机知识成为学生掌握的潜移默化的能量,如何让大数据下诸多巨无霸概念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浸润莘莘学子的心田?“互联网+”的形态是去中心化、自组织、参与感、个性化、目标导向。这些云朵般的理念,如何在“互联网+计算机教育”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难道这不是我们最为期盼的吗?
也许,“互联网+法拉利”卖的不再是汽车,那是一种奔跑在世界顶端的荣耀;“互联网+香奈儿”卖的不再是香水,那是一种自我魅力和品位的表达;“互联网+卡地亚”卖的不再是珠宝,那是一种众人仰望的贵族风范!
我们期盼,“互联网+计算机教育”,不再是原有起跑线上的竞技,不再是格式化计算的初始,而是领跑世界的勇气、教育本真的展现和令世人仰慕的中华精神。
1672-5913(2017)01-0001-01
G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