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编辑如何尽快进入职业状态

2017-02-24王艳芳

现代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稿图书工作

王艳芳

一、新编辑入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面对书稿,眼高手低

现在出版单位招聘的编辑,本科以上学历者居多,还有很多硕士研究生,从专业素养上来看,他们做编辑问题不大,能够驾驭书稿,新编辑也都是自信满满。但一入职,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因为入行浅,摸不准审读书稿的重点,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改完前头发现后头还得改;要么是看完书稿,觉得书稿没有问题,可当把书稿发给复审、终审时,被提出一大堆问题。还有些新编辑将编辑工作等同于“改错纠错”,自己感觉改了不少错误,但在大的方面却未能很好把握以致书稿整体质量偏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以上种种,基本都可以概括为眼高手低,源于不适应从“看书”到“编书”的转变。

2.面对工作,手忙脚乱

新编辑虽然在培训中学习过编辑的一般流程,但一进入实际工作,就容易钻到案头工作里出不来,以至于等自己感觉书稿编好了,却发现后面的整个流程还没有走完,越忙事儿越多。更有甚者,会因为图书付印不及时,影响图书的销售,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别的同事去做市场调研,自己则在调研与审稿方面犹豫不定;同一套书的编辑加工,别的同事参与的书稿已经发稿了,自己却因为效率不高进度缓慢,只能仓促交稿;图书终于要签字付印了,封面却还没有满意的设计;样书拿到手了,作者催着发稿费,才发现合同还没签;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根源于实践经验的缺乏,但和新编辑没有通盘考虑、没有完整计划有直接关系。

3.面对压力,心浮气躁

当前出版机构的现实是,一名编辑的任务量每年常常达到10-30本,这对于一些老编辑来说,尚且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适应,遑论新编辑。在巨大的任务压力下,新编辑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失衡问题。

(1)怨气带来的被动应付。新编辑从过去长辈、朋友、影视作品等方面得来的对出版社的印象常常是比较“写意”的,这与现实中大堆的书稿形成强烈反差,部分新编辑产生怨气在所难免,这就容易带来“蒙混过关”“对得起工资就行”等消极被动思想,这对本就讲究严谨细致的编辑工作来说是很致命的。

(2)与其他人的对比产生心理失衡。编辑职业讲究的是奉献精神,有些新编辑在工作中时常觉得心理不平衡:与作者相比,一本书做好了,作者出名得利,编辑则无名无利,更不要说有些质量较差的书稿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幕后工作;与老编辑相比,自己工作多,所得却甚少,别人工作轻松,却能取得高收入;与同学相比,编辑行业目前入门薪酬一般比不上金融、IT等行业,眼看别人收入很高,自己的收入仅够保障基本的生活;等等。种种比较,各种压力,会使人产生挫败感,对工作产生怀疑。

(3)工作中的枯燥造成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近4000名在职人士进行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职业中,编辑、记者的工作倦怠出现比例为38.30%;在所有行业中,媒体、新闻出版的工作倦怠出现比例为37.8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职业倦怠在编辑行业的表现是较为突出的,编辑人员如何尽快进入职业状态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编辑的激情会随着时问的推移而减弱,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编辑工作中,一部书稿需要看三五遍,重复而单调的劳动使编辑缺乏对书稿的阅读兴趣。

(4)由于工作中的失误产生挫败感。新编辑由于不能快速灵活地解决问题,造成工作上的拖延,受到领导的批评。还有很多编辑有这样的经历,一本书稿,临付印前,心中惴惴不安,担心书稿中还有问题没解决。这种心态是对书稿负责,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可是,在质检时,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差错率还会比较高,编辑会由此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影响编辑工作的积极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编辑对职业的认同感。

二、新编辑快速上手的窍门

1.了解部门实际,做好流程规划

出版工作中,与编辑密切相关的基本流程有: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组稿(签合同)→审稿(不合格退修,合格通知美编设计版式和封面)→编辑加工→发稿(复审、终审)→排版→校对(三个校次)→付印(营销方案)→样书检查→稿费发放→市场反馈与维护。

不同的出版单位对于不同的书稿,流程会有适度的调整。有些书稿影响面比较广比如教材,一般会在组稿期间反复召开会议,商讨内容的细节;在校对环节,也会适当增加校次,以保证图书的质量。有些书稿来稿质量比较高,如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一些文章的合集,则可审稿与编辑加工合并。编辑只有了解本部门对图书具体流程的要求,才能得心应手。

图书的出版周期因书而定,所以在这些流程中,哪些环节需要多少时间,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要求编辑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图书的销售。如一些教辅,由于教材变化而组织快速编写的书稿,时间比较仓促,各个环节的时间需要衔接好,否则会错过销售的最佳时机。

因此,新编辑并不能凭借培训期间学到的一般图书出版流程完成工作,而是需要向老编辑虚心请教,对本部门图书的基本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与各个环节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这些需要管理者對其进行必要的引导。

2.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时间规划

现在出版竞争相当激烈,对于产品发行的时间非常苛刻,尤其是教材教辅类图书,更是分秒必争。不少出版单位为了保证图书发行时间,实行时间节点管理的方案:以图书的发行营销工作为终点,倒推印刷、排版、校对、编辑加工的时间,在各个时间节点的安排上,都有专人负责。如果哪个环节不能在计划时间完成任务,就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而时间节点管理方案的起点就在于编辑,编辑的时间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编辑难以面面俱到,就必须以有效的规划和时间利用弥补经验的缺失。以下几点是笔者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粗浅经验,供新编辑参考:

(1)编辑在确定付印时间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出现突发情况而无时间处理。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图书的实际工作量,安排好计划。

(2)编辑在计划每个环节的工作时,要按一定比例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应对书稿质量不佳、排版环节书稿积压、校对环节书稿积压等情况。

(3)编辑要加强对组稿环节的控制,从源头上抓好书稿质量,为后期的工作安排留好时间。对组稿环节的控制,一是找最合适的作者来做书稿。有些作者水平很高,但写作时间不能保证,如果要出版一部时间要求很严格的图书,就可以考虑把审稿交给这些作者,让其为书稿的质量进行把关,而写作则另觅他人。二是加强书稿的中途抽查。中途抽查一方面要检查作者的进度,另一方面也要检查书稿的质量。书稿的编写工作分配后,一定要对书稿的编写情况进行掌控。如果作者有事,不能按时完成书稿,要及时进行更换;如果中途抽查时书稿质量不好,则要具体细致地提出修改意见,便于作者及时调整,避免作者交稿时整体都不符合要求。

(4)对自己的工作计划要有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时是编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自己心情不佳,不太想工作,那就在其他时间及时把工作补上。如果每天都拖延一点,时间长了,势必影响整体的工作进程。

3.抓住关键、重点,做好书稿审读

(1)粗略翻阅书稿,了解全书主要内容,解决结构体例问题

一本书稿,编辑首先要翻阅全书,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看书稿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是否符合出版物应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是否符合编写方案设定的理念,是否能够在同类书中有一定的立足之地。在翻阅书稿的同时,还要注意查看书稿的结构是否完整,页码是否有缺漏,编写体例是否一致,等等。如果书稿在这些“大”的方面存在问题,就需要退修处理了。如果编辑事先未把握这些“大”的方面,在后期才发现这些问题,编辑的工作自然事倍而功半了。

(2)细细审读书稿,注意书稿中的政治问题、导向问题

翻阅书稿之后,如果在大的方面未发现问题,则可以进入审读阶段。审读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书稿中的政治问题和导向问题。因为前面是粗略翻阅,很多语句都是一带而过,只能看个大概。而此时,则需要细细审读。看书稿各部分的叙述是否与国家政策相悖,书稿的导向问题是否符合要求,书稿中是否有涉及少数民族的不当言论,是否有对宗教信仰的不实之说,地图是否符合相关出版要求,历史评价是否公允,等等。认真审读,对不合适的内容提出明确修改意见。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是“政治失误”,会严重影响编辑的职业发展。

(3)认真编辑加工,注意核查书稿中的引文问题,规范语言

书稿审读后,进入编辑加工环节。前期审读中,编辑已对书稿进行了标注,哪些内容需要认真修改,哪些内容需要核查,此时,编辑就要认真推敲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弄明白,修改其中的错别字,看看用词是否准确,能否用其他词语代替,词语的语义色彩是否与全文协调,看看句子是否是病句。对内容重复的地方进行删改,对语义表达不完整的进行补充,对标点符号表达语义不正确的进行修改,对图片与内容作对应性检查修改,对正斜体进行标注,对计量单位进行规范,對所引用的语言进行核查,等等。只有各个局部都完美了,书稿的质量才能保证。

4.及时调整心态,培育积极心理

新编辑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笔者建议新编辑学习一些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改变心浮气躁的心态不无裨益。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掌握积极心理学知识,对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有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编辑学习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加强对工作的理解,从而促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对压力,适当调整自己,努力创造条件,加强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自己的积极人格,提升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健康的情绪,将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主观幸福感。

总之,新编辑快速进入职业状态,不是简单的业务培训能解决的,需要管理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从工作实务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入手,帮助新编辑渡过“入职困惑期”。作为新编辑,面对问题,也应多与他人交流,多向他人请教,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法,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才能不断改进,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工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

猜你喜欢

书稿图书工作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不工作,爽飞了?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选工作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