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海鹏、陈冬:出征太空

2017-02-24徐艺嘉

神剑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冬景海鹏返回舱

徐艺嘉

11月18日,在结束33天太空遨游后,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区返回祖国。四子王旗,在蒙语中意为“平安”。

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由摩擦力产生的熊熊火焰发出机关枪一样的轰鸣。自2008年“神七”任务开始,这已经是景海鹏第三次看到这个场景了,他既不感到紧张,也并没有初见的新奇。

返回舱朝目的地迅速逼近,地球人都翘首等待着着陆的那一刻。

时间倒退回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指令长景海鹏发出报告口令:神舟十一号报告,已顺利返回。01感觉良好。坐在景海鹏身边的搭档陈冬紧接着按照口令指示回应:02感觉良好。

大厅内响起如雷般的掌声,所有人紧绷了几十天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放松。北京神情舒朗,回答道:北京明白。神舟十一号辛苦了,祝贺你们凯旋!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北京再见!

几秒钟以后,景海鹏再一次回应:再见!

这一声“再见”气势如虹,不少人听到之后,不禁露出会心的笑容。

就在10月24日,景海鹏刚刚在太空度过了他的50岁生日。网友们发出了这样的祝福语:太空老司机,生日快乐!神舟十一号任务过后,景海鹏已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从互联网上输入景海鹏和陈冬的名字,可以得到如下简单的人物介绍: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党员,大学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几百字的内容远远涵盖不了职业航天员生涯所面对的复杂性。不少人感到好奇,为什么首批航天员中尚有人没有执行过任务,而景海鹏已是“三度飞天”。这实在是极高的荣誉。也有人感兴趣,陈冬作为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为何能够从7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个执行神舟任务的男航天员。而这两个人能够成为“生死搭档”,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随着零号指挥的倒计时口令,神舟十一号飞船伴随着巨大的橘色火焰腾空而起。仅在第二天早上,两位航天员的“太空私房话”便刷爆了朋友圈。

当两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整流罩打开时,第一次亲眼看见太空的陈冬发出了感叹。景海鹏问:爽不爽?陈冬:哇!很漂亮!景海鹏:我问你爽不爽?陈冬:爽!

这几句颇富戏谑幽默色彩的对话让普通百姓们感受到了景海鹏的成熟自信和陈冬的“憨萌”,两人配合堪称新手与老手的“无缝对接”。

“‘神七结束以后,我感觉我们要订另外一个目标,因为神八是无人的,所以说我下个目标我肯定要盯着神九,当时我记得你问我的时候你说,下次还上不上天?我笑而不答,我没回答你,那么神九结束以后,也是把身体康复以后,我们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去了,好多人不可思议,说你都上过了,你为什么还要训练?我又是笑而不答,今天你可能知道答案了,我在准备什么呢!”

这是景海鹏在出征前回答媒体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两次“笑而不答”,似乎可以回答年届50的景海鹏为何能够三次执行任务。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从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中断对事业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在他看来,人的一辈子每个时期有不同的梦想和目标,把小梦想串联起来的过程,就形成了人的一生。每次执行完任务,短暂的调适期过后,他便再次沿着自己设定的梦想轨道出发了。当记者提及何来的动力去不停奋斗时,他说:“我不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也没有机会接受你的采访。我的职业就是航天员,宁可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备,时刻做好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接受任务的挑选。”

对于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陈冬用“非常幸运”四个字来形容。这个第一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在面对任务时并不紧张,更多是兴奋和激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所有的操作早已烂熟于心,长达六年的努力在得知入选神舟十一号乘组时有了回报。“我记得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开始训练就已经没有休息日了,加班加點来学习我们的航天基础理论。”从飞行员成长为航天员,不只是一个过程,其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涉及航天的诸多理论都要从头学习,平均一到两周就要完成在正常学习范围内几个月才能消化的课程。“那怎么能把它学好,学扎实呢,只能利用业余时间,那时候我记得,白天上完课,晚上就待在宿舍里面,大家自己翻书,然后不会的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讨论讨论问一问。”

陈冬特意提起了一个训练中的细节。一次他和景海鹏参加航天员、飞船、地面指挥系统的联合演练,其中一个程序是戴手套进行压力服气密性检查。在戴手套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动作环节卡壳了,当看到景海鹏已经顺利完成动作,心里不免着急,一下子就有点慌,越是心慌手上动作就越没准,感觉做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动作操作完。训练结束后,景海鹏找到他说,以后两人之间的动作尽量做到同步,每个操作步骤前用余光瞄一下对方的进度,再去配合,一快一慢反而容易给人造成压力。景海鹏的话缓解了陈冬的焦虑,他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默契。“他的手一指,我就明白他指那个是想干什么,然后我就给他竖个大拇指,意思就是我明白了。接下来他会对我有反馈,如果他要求我做什么他会再指一下,如果他也不指了,说明我明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们就会明白对方想干什么,心里怎么想的,所以说我觉得,这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默契度。”

在提及和陈冬的配合时,景海鹏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比我还细,这样我就更放心了,所以我们两个人可以互补,这是性格特点,包括他对事业的理解,包括他的操作品质。如果让我评价2号,第一句话是很满意,第二句话是相当满意。我们两个在一起,绝对能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对彼此“相当满意”的两个航天员在10月19日3时31分共同进入“天宫二号”。陈冬在出征前曾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说:“晚上你们有时间,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就在那颗最亮的星星上跟你们打招呼,你们也朝那颗星星挥挥手,我也能感觉得到。”这是父子之间浪漫而美好的约定,而父亲口中的“星星”,便是太空中航天员们的家之所在,情之所牵。早在9月15日,天宫二号就已经成功发射,这个在太空中漂浮的“航天之家”,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遥遥等待着即将入驻的两位主人。

成功进入“天宫二号”之后,景海鹏和陈冬的行动安排十分饱满。景海鹏强调,虽然任务执行的次数多了,航天员的一些基本操作、飞船的结构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每次任务的项目和内容都是新的,都需要从零点重新掌握和学习。

神舟十一号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的各项实验项目,在“失重33天”之中,两人身兼工程师、医生和菜农,“你种菜来我养蚕”,总共进行了三十多项的实验项目操作,医学实验占到16项。景海鹏曾在飞行期间展示一件并不鲜亮的实验服,内含多个粘扣,可以随时打开需要的扣子进行B超、血压和心电的测量,这是我国首次在天空进行航天员自主医学指标测试,科研人员将根据航天员在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的数据对比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研究航天员在轨的身体指标变化。而备受关注的“蚕宝宝”计划则是香港中学生设计比赛的获奖项目,从7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蚕的居住环境十分“奢华”,带有独立的卧室和卫生间,在蚕居住屋顶层还特意采用了无纺布设计。在天空日记视频中,蚕宝宝和航天员一同扭动身体。

此外,为了保障在轨期间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天宫二号首次将“太空跑台”运送至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在束缚带的保护下,互相帮忙,研究门道,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二人终于可以在“太空跑台”上运动自如了。两人还利用天地视频通话技术在10月21日晚天地同步收看新闻联播。11月9日,景海鹏和陈冬与习近平主席进行天地通话。

11月17日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分离,景海鹏和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他们在天宫二号生活和工作了3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临行前,两人一步一回头,告别了“太空之家”。

于是时间又回到文章开篇的那一天。11月18日。

在过去的13年里,作为主着陆场,四子王旗所属的阿木古郎大草原敞开怀抱,5次拥抱了从太空返回地球的10名航天员。这一天,8架搜救直升机和大批地面搜救人员在草原上严阵以待,橘色救援服在茫茫沙漠中格外显眼。

返回舱离地面距离越来越近,指挥部计算出的着陆点也越来越精确。在返回舱抛防热大底后,第一批的5架直升机向返回舱慢慢靠拢。地面搜救分队在得到指令后,也开足马力朝着陆点驰骋。数十辆车一路疾驰,在茫茫草原腾起阵阵尘土。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了。飞船在与大地接触的一瞬间,一团尘土随之升腾,降落伞随之扑在大地上。时间定格在13时5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随后宣布,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平稳着陆后,景海鹏自主打開了返回舱的舱门,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还属首次。随后,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返回舱,对两名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

“航天员健康状况良好,可以出舱。”报告声传来,任务总指挥部下达“出舱”指令。景海鹏、陈冬在搜救队员的协助下,依次顺利出舱。

当晚,景海鹏和陈冬在专机护送下,回到北京航天城。城内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科研人员夹道欢迎载着航天员回归的车队。这一天,是所有中国航天人的节日。当景海鹏被抬向航天员公寓之时,一位工作多年的科研干部禁不住高声喊了一声“景大哥”,眼中早已热泪盈眶。

在航天员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飞船返回舱也乘专列从呼和浩特返京。

内蒙古大草原上,仍然保留着返回舱燃烧的焦灼气息。一切都已经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兰宁远

猜你喜欢

陈冬景海鹏返回舱
成功着陆
环球图说
长春光机所研制设备 助力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成功着陆
陈冬: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不愿错过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