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派艺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

2017-02-24杨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颠覆影响

杨年

摘   要: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自我紧张对峙的状况日益升级。在寻求消解这种对峙的道路上,许多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做了很久很多的尝试。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所具有的崇尚和谐、净化心灵、崇敬自然的特征在而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渗入而受到巨大的冲击。作为中国艺术行业的建设者,应该如何看待面对这个现象并解决这样的对峙。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派艺术;传统審美;颠覆;影响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16-0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的美术思潮与西画技法不断涌向中国民间。这使得我们能欣赏很多优秀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但是于此同时许多“奇怪”的现象也会扑面而来,比如某些知名艺术家信手涂鸦的图案却被奉为经典,并且这些作品在拍卖行中或者民间转卖能卖上天文价格。其中不乏有人刻意为之,但是也有很多是真的有自身的艺术价值。那么对于这一奇怪的现象,我想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现代艺术的发展对我们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颠覆。

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现代艺术,它的源头是哪里,它都有哪些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是什么?现代派美术是指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区别于过去或现在具体某种艺术流派的前卫特色。但是关于现代派的概念和范畴,西方美术理论家一直在争论中,到底什么是现代派?我认为,现代派理应是当今艺术面貌的总和。西方把 20 世纪的美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初到 1945 年二战结束;第二个阶段是 1945 年之后到今天。美术家与理论家论及现代派发生,多数从 19 世纪末的后印象派谈起,同时涉及新印象主义(点彩派)。后现代艺术大致肇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现代派美术的产生并不只是单纯的文艺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20 世纪是人类社会节奏变化最快的时代,也是艺术最富变化的时代。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其特定的思想根源和哲学根源。首先,现代派艺术的产生是由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尖锐矛盾,艺术家为了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渗透,艺术摆脱原有的对自然现象表面的模拟,使人们彻底改变对艺术的旧观念,艺术不再是既成产品的操作,而是新产品的发明和实验,从而影响了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再次,近代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也影响了现代艺术的产生。比如马歇尔的快乐论认为:“美要表现引起人们快乐的东西,因此艺术应给人以享受。”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萨特的存在理论都对现代派艺术产生起了一定影响。另外东方艺术的流行、对史前艺术的再认识都影响了现代艺术的产生。最后,艺术家力图在艺术上摆脱传统的写实主义束缚,并不断地求新求异。求新求异是现代美术的重要特色,“新”是意味着革命、意味着挑战、意味着否定、意味着批判,由此导致艺术的变化。我们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形容这个时代的变化毫不为过,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如果把后印象主义算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真正衔接物,那么在这之后所诞生的现代艺术可算是五花八门,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蓝色骑士派、风格派、至上主义、构成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大地艺术、活动艺术、观念艺术……。

在查阅到现代艺术的基本定义后,便要了解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概念,首先从汉字的“美”字说起。这是人最初对食物的体验,在中国远古祖先就是认为大而肥的熟羊肉的滋味最好,美最初就是人的生物性愉悦体验引发出的一种心理愉悦。在这个阶段,美字的内涵以生物性愉悦为主导,与审美体验中的美的内涵并不直接相关。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质性的元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描述审美心理体验感悟活动的话语很多,诸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等等。

在中国传统美术中,非常强调对线条的运用。中国艺术提倡逸,因此不是追求再现自然之美,而是用某种风格样式来书写心情,客观现实已不是艺术表现的最终目的。比如对于一枝兰草一条柳絮或一根藤蔓的描绘,全凭线条功夫而在线运用中,又更进一步地强调刚柔虚实、明暗枯润、色墨方圆、向背浓淡。其中渗透着玄学的阴阳观念,唐宋以后,绘画更以书法之学为前提,书法技巧从此成为中国画的重要法门因此,讲究线的哲理与禅趣成为书与画共同的美学原理。传统审美理想也会随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流转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中国传统审美观中,美术作品要尽可能显现接近自然的面貌。但是,反应自然面貌并不是中国美术的最终目的。

在大致搞清楚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概念,以及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定义之后,那么两者之间的影响是什么,两者之间互为什么利弊关系,我们接下来就此试做分析。世纪之初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提出了革命改良的口号,寻找的是出路,世纪之末人们关心的是中国传统审美理想能否成为主流,所谓主流是指世界主流!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可能有跨文化的所谓主流,但是西方文化长期以来的自我中心观念使主流这一概念,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已经暗含了世界性。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文化在逐渐摆脱了政治图解,还其自身本来面目的同时经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和荡涤,主流不仅是指世界主流,更可以明确为西方主流,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中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私人化状态和程式化现象,私人化的现状与当今社会文化公众化的要求,使中国传统审美理想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被逐渐颠覆,文化本体的推进固然要以具体的文化样式作为载体,但是以文人为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之中坚的中国传统文化,它的自律性在文化起源之际便在中国文人神圣传统的笼罩与控制之中。

现代前卫艺术之所以能够如此自信地扩张,显示出无比的优越与自信。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共同地天然地拥有自身的商业文化或者说是文化背景的支援,它们生存于一个不需要论證其存在的现实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而对自身的当代文化其实主要是依靠经济的无条件认同是滋养优越与自信的沃土。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够面对世人给出自信的评价,充分的赞美。问题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的当代中国艺术家在附和他们甚至把调子提得更高的时候, 20世纪初,人们所关心的是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出路,20世纪末,人们关心的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能否成为主流,主流问题的提出,似乎意味着困扰中国文化一个世纪之久的出路,问题已经解决可以更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了,这大概就是主流问题生存的社会时状,在这一社会时状中,一些人要求中国文化的主流要融入西方文化的主流,虽然不一定就全盘西化,但至少是要以西方的标准来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准,由此可见主流国际化这些概念一旦被绝对化,其存在的前提必然是对自我的放弃而对自我的放弃即是丧失了自我信任的基础则必然会导致信任的危机和丧失,这是作为中国的艺术家所不愿看到的,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我们成为中国完美的长期伙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也是一个富有启示的话题,多元的局面已经初见端倪,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自我价值和意义将在多元的局面中逐渐凸显出来。

总而言之,现代艺术是人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传统艺术的对立面,不断创新,不断挑战传统,以时代的眼光来诠释是现代艺术的一贯风格。传统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将与现代艺术并存;现代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科技的不断创新,也必将不断更新扩展自己的空间和领域,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产生冲突的同时,也给当代艺术家带来了开创新领域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邵大箴.传统美术与现代派[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3]刘家友.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质性初探[M].辽宁盘锦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2008.

[4]沈大栋.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冲突[M].文教资料,2012.

[5]卢健.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现代意蕴[J].中国电力教育,2008.

猜你喜欢

颠覆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从九届夏季奥运,看媒体报道模式第三次被“颠覆”
强大的女性&羸弱的男性:《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性别颠覆研究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