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生活状况比较研究
——基于北京大学CLHLS数据

2017-02-24孟安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婚姻状况提供者

孟安琪,田 飞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生活状况比较研究
——基于北京大学CLHLS数据

孟安琪,田 飞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文章根据北京大学“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项目(CLHLS)中的2011-2012横截面数据,从主要经济来源、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生病时的照料提供者以及理想的居住方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研究表明,华北地区以退休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高龄老人比例是西南地区的两倍多;西南地区高龄老人已结婚但不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比例是华北地区的两倍;华北地区高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而言要好于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生病时儿媳提供的照料大于女儿,而华北地区是女儿大于儿媳;华北地区高龄老人在居住方式上对私人空间的追求高于西南地区。

高龄老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CLHLS数据

目前,学界关于高龄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龄老人健康的影响因素,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照料情况、养老方式等方面,或者基于性别、城乡差异进行研究,而鲜有学者从跨区域比较的视角研究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同的地理社会和文化氛围会影响个体的认知风格、心理适应、人格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和区域文化对个体的烙印也愈来愈深,这些个体在思维方式、行为取向等更深层次上往往呈现出相似性特征。因此,基于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的华北和西南两地区,具体分析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有很大意义。本文从主要经济来源、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老人生病时的照料提供者以及理想的居住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

一、主要经济来源

通过分析CLHLS 2011-2012年横截面数据得到主要经济来源分类表(表1),进而对样本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是显著的。根据表1可以看出,华北地区高龄老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退休金、配偶,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为配偶、退休金,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而言,高龄老人依靠个人劳动或工作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退休金和配偶的支持就成为高龄老人比较稳定且重要的经济来源。此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现行的省级统筹层次下养老金缴费、领取地区差异较大,[1]华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西南地区,因此,退休金成为华北地区高龄老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西南地区高龄老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维持生活,配偶的支持就成为首要的经济来源。

CLHLS 1998年数据资料显示,高龄老人的第一位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或孙子女,[2]而笔者根据CLHLS 2011-2012年横截面数据,得到不论是华北还是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的经济来源于子女或孙子女在整个经济来源中占比不超过5%,这恰恰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高龄老人经济来源方式更加多元化,家庭不再是唯一的依靠,这有利于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同时,处处“以人为本”,体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思想。[3]

表1 主要经济来源分类表①(%)

二、婚姻状况

表2为分地区的婚姻状况分类表,对样本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4,小于0.05,因此分华北与西南地区研究高龄老人的婚姻状况是有意义的。由表2可以看出,华北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丧偶比例很高,比重均超过60%,但西南地区高龄老人丧偶比例比华北地区还高5.2个百分点,这是由当地经济、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西南地区高龄老人已婚但分居比例是华北地区的两倍,因为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居地区之一,不同民族在婚姻制度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4]目前,西南地区仍有少数部族残存着母系氏族时期的对偶婚形态,如云南宁蒗县永宁乡和四川盐源交界处的纳西族(摩梭人)、永胜县的普米族、他鲁人(彝族分支)、基若族、拉祜族拉祜西支系等,男子夜晚至女方家居宿,白天回男方家劳动、生活,其居住模式也采取阿注异居的形式,[5]这也体现了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多元性,会影响个人乃至社群的行为方式。因此,从跨区域比较的视角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

表2 婚姻状况分类表①(%)

三、身体健康状况

分析样本数据得到表3和表4,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由表3可知,华北和西南地区的高龄老人2011年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发生变化的占比很大,其中华北地区为48.6%,西南地区为39.2%。同时有41.6%的西南地区高龄老人认为过去一年身体健康状况变差,比华北地区高9.8个百分点,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由表4可以看出,西南地区有38.8%的高龄老人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处于良好以上的水平,比华北地区低17.2个百分点;有39%的高龄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比华北地区高16.8个百分点;有15.8%的高龄老人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比华北地区高2.1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华北地区高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要好于西南地区。

表3 2011年身体健康状况变化表①(%)

除了经济、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外,该现象的出现还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工作条件等有关。西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结构及其复杂,与以平原地貌为主体的华北地区相比,交通较闭塞,可能会造成高龄老人有不能及时就医的情况出现。而且在思想观念上,华北地区的人们对身体的重视程度要高于西南地区,进行定期体检的意识也更强。另外,人们年轻时的工作内容及环境也对其年老后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影响。由于西南地区的人们年轻时多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影响年老后的身体健康。

表4 身体健康自评表①(%)

四、生病时的照料提供者

表5为高龄老人生病时照料提供者的分类表,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因此,研究地区和照料提供者这两个定性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有意义的。根据表5可知,华北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生病时的主要照料提供者前两位都是儿子和配偶,这是由“儿子能提供比较多的经济支持”[6]和配偶能提供更多的心理及生理照料决定的,是两个地区的共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华北地区高龄老人生病时第三位的照料提供者为女儿;而西南地区为儿媳,该现象的出现与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姑娘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得已选择远嫁,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也导致女儿离高龄老人居住地相距较远,不能及时提供照料。同样,儿媳嫁进这个家庭后逐渐有了认同感与归属感,会主动承担起照料家里老人的义务。

表5 生病时照料提供者①(%)

当高龄老人生病时,华北和西南地区在照料提供者的差异上还表现为华北地区有5.1%的保姆提供照料,是西南地区的两倍多,这也反映了两地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距。

五、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

分析CLHLS 2011-2012年横截面数据得出表6和表7,并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小于0.05。由表6可知,现在华北和西南地区绝大多数高龄老人与家人居住在一起,这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状况所产生的照料需要,即选择效用。[7]但通过表7分析高龄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时,华北地区高龄老人希望与家人居住在一起的比例减少了39.8个百分比,西南地区减少了30.4个百分比,同时两地高龄老人希望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的比例各增加了31.3和25.1个百分比的数据。对这个数据,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高龄老人每月有固定津贴,不再完全需要依赖子女的经济支持;第二,受过教育的高龄老人增多,他们在生活能自理的前提下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的舒适空间,自我照料意识增强;第三,随着科技进步,老人联系家庭成员的方式更便捷,老人思念子女时可以直接打电话或视频,生病时也可以主动联系医院以寻求帮助。

表6 现在的居住方式①(%)

表7 理想的居住方式①(%)

上述分析是通过比较方法来了解华北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现在的居住方式和理想的居住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原因。通过横向对比分析两个地区的差异后,我们发现华北地区高龄老人希望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比例比西南地区高6.0个百分点,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例比西南地区少9.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华北地区高龄老人在居住方式上对私人空间的追求要明显高于西南地区,存在地区差异。

六、结语

基于北京大学CLHLS 2011-2012年横截面数据,本文主要通过交互表和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华北和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研究表明,华北和西南地区在主要经济来源、婚姻状况、照料提供者等与高龄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华北地区以退休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高龄老人所占比例是西南地区的两倍多;西南地区高龄老人生病时儿媳提供的照料大于女儿,而华北地区是女儿大于儿媳等。对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解释时,我们会意识到地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譬如,与文化背景较单一的华北地区相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存在许多特色的风俗习惯,而风俗习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塑造与约束行为的作用,因此,对比分析两地区婚姻状况时,得到西南地区的高龄老人已结婚但不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比例是华北地区的两倍的数据。

综上,笔者认为在研究高龄老人时,我们应该重视地区和文化间的差异对其的影响,关注不同时期高龄老人生活状况的变化,这些研究均不同于以往着眼于整个中国社会的高龄老人研究,但却能提出更具体有效的措施。概言之,在研究高龄老人问题时,首先应着眼于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才是整体性,即基于我国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高龄老人提供更好的照顾,进而达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理念的统一。

注释:

①表1-7资料来源:根据CLHLS2011-2012横截面数据计算。

[1]宋学磊.基于养老金全国统筹不同方案的财政补贴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周云.从调查数据看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J].中国人口科学,2001,(S1).

[3]张瑞敏,牛余凤.孔子人本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2).

[4]于兵.浅析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婚姻法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姜晓萍.西南民族地区的居住模式与婚姻、家庭的变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6]张文娟.儿子和女儿对高龄老人日常照料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6).

[7]刘向红.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对老年健康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06.

责任编辑:魏乐娇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 People in the North and West-south China——Based on Peking University’s CLHLS Data

MENG An-qi,TIAN Fei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ccording to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project (CLHLS) 2011-2012 in the cross-sectional data,the elder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North and Southwest China are analyzed concerning income,marriage,health,hospital caring,and residence.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clude five aspects. First,the portion of using pension as major incomes in North China is twice as much as that in Southwest China. Second,the portion that married couples do not live together in West-south China is twice as that in North China. Third,the elder people in North China are healthier than those in Southwest China. Fourth,In Southwest China,in most cases daughters-in-law usually take care of the ill people rather than daughters while in North China daughters usually do that. Fifth,the elder people in North China value more private space than that in Southwest China.

elder people;North China;Southwest China;CLHLS data

2016-05-31

安徽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8520253 。

孟安琪(1995-),女,安徽宿州人,主要从事社会研究方法、老年社会学研究; 田 飞(1960-),男,合肥人,教授,主要从事人口学、统计学研究。

1004—5856(2017)02—0032—04

C913.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08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婚姻状况提供者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与民事责任分析
华北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基于隐私度和稳定度的D2D数据共享伙伴选择机制
华北地区SY1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华北地区滑雪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研究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农牧区哈萨克族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婚姻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做商用车行业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访同元集团副总裁赵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