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秸秆速生栽培侧耳
2017-02-24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子明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子明
论秸秆速生栽培侧耳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子明
侧耳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丰富,中医认为侧耳性温、味甘,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侧耳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泡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侧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省工、省时、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商品化生产的栽培法。
秸秆;侧耳栽培;速生
1 培养料的配置
配方:培养料的配方有很多,可根据情况选择。
(1)玉米芯培养料: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100kg玉米芯加入5~6.5kg玉米面;4kg±0.5kg小灰(农作物秸秆及木材的灰);2kg±0.2kg石膏粉;3.5~4kg白灰)。
(2)稻草培养料:选用稻草粉100kg、麦麸20kg±0.5kg、二铵0.8kg±0.1kg、尿素0.1kg±0.1kg、1%食盐0.125~0.15kg、白灰1~3kg。(注:产量低于玉米芯)。
(3)棉籽壳培养料:选用棉籽壳100kg、1%的食盐0.1kg、石灰3kg、磷肥2Kg(或过磷酸钙1kg或二铵0.2kg代替)、尿素0.5kg、料水比为1:1.5。
根据配方按照比例进行拌料,拌料过程中注意水分,用手用力握料指缝有水而不滴,若水少则相应添加。
发酵:利用巴斯德灭菌作用杀死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同时堆料中的简单糖类已被活动的微生物大量消耗,一些霉菌缺乏简单糖类作碳源而活动受到抑制,另外,由于料中加入多菌类抑制剂,使一些分解纤维素强的霉菌受到抑制或杀死,料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能刺激菌丝生长。
以玉米芯培养料为例方法如下:首先进行堆制,拌完的料要堆成横截面为梯形的堆,底宽3米,高1.1米,上底宽1.3米左右,长度不限。堆在培养室附近,地势较高不积水,光照较好的清洁地段,无论室内室外,料堆底都不铺塑料,冬季如果室内较小,堆达不到梯形要求,要想办法使堆透气。在翻堆过程中,水分少翻堆时要补充水分,一般要翻4~6次直至料变成棕红色,无异味为止。发酵时堆温一定要达到60℃以上,维持一段时间再翻堆。前期时间偏长,后期翻堆时间尽量短些。发酵好的料呈棕红色;无异味并具有一种发酵的香味;如果有酸臭味是因料细活料堆含量大所致,这样的料只要透气,味就会消失。稻草栽培法,料发酵至呈棕红色即可。棉籽壳栽培法,料发酵至呈咖啡色,有香味时即可。
装袋:装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首先要保证培养袋的透气性。我们用缝纫机空针在26*47cm的乙烯筒袋上横向跑三道微孔,距边缘9cm处跑两道,中间跑一道,装袋时播三道菌种,每道要靠筒料的四壁,形成菌种环带,料需用酒瓶压紧,两端的菌种要离头一指宽,两端用活扣系好。料温降至30摄氏度左右。夏季越凉越好。
码袋:码袋时注意夏季气温高,一般码一层,晚秋、春季一般码2~3层,冬季码4层。袋与袋之间、行与行之间要有1~2cm的间隔,这样有利于通风。码袋前要将室内清理干净。
2 侧耳生长期管理
(1)养菌时管理:保持室内黑暗性,利于菌丝的生长;袋内的温度控制在25~32度,由于菌丝生长释放热量,如果料温达到40度,2小时后菌种一定会烧死,造成栽培失败,因此,养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袋内的温度;根据室内温度、袋内温度进行通风换气,袋内温度在25~32度之间1000棒每天中午要通风十分钟;养菌环境不宜太潮湿,湿度控制在65%左右;由于中间袋温度高,要和底部或上部的袋换一换位置,同时每个袋朝向底部调换朝向上部。
(2)养菌结束后的管理:这一时期袋内有黄水出现,要及时把桔黄色的水放出,不然黄色的液体将变成凝固的糊状物。
(3)码菌棒:菌丝长满后,单行码起。菌棒之间要紧靠,防止在菌棒中间出菇;菌墙之间留有70~75cm的过道,以便管理;码完后用力拉下菌棒两头的塑料袋,使料与袋离开一定的空间,同时打开两端的活扣;打开活扣后在地面浇水,形成潮湿的环境,空气湿度在80%以上。
(5)催菇:降温,养菌室内温度较高,码成菌墙后进行降温处理,尤其是有8~10度的温差更有利于出菇和高产。光线,养菌时室内要求黑暗,而催菇和出菇时需要明亮的散射光,冬季阳光微弱,照进室内或菌棒上,对出菇和生长无影响。潮湿度,催菇时空气湿度需80%以上。氧气,结合降温给予适当的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为菇体的生长创造条件。
3 出菇时的管理
侧耳子实体的形成要通过原基期、桑椹期、珊瑚期、形成期、成长期和城市采收期。珊瑚期的管理尤为重要,要向空中喷雾,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菇体这一时期代谢作用旺盛,生长快,需要大量新鲜空气和充足水分,所以加强通风换气的同时要兼顾水分的补充。冬季室内千万不要高温,要根据菌柄的长度确定通风时间,柄长多通,柄短少通。一般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春秋需7~10天;温度高时时间短,夏季约2~3天,冬季约10~15天。成熟时边缘由下陷变平展,由平展至上翘,颜色由深变浅时,菌盖下凹处刚有白色粉状的气生菌丝时及时采收。
[1]黄毅等.食用菌生产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李子明,男,1993年出生,吉林松原人,大专,技术员,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