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课程叙事:小鸡从哪里来
2017-02-24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附属幼儿园李海燕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附属幼儿园 李海燕
中班课程叙事:小鸡从哪里来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附属幼儿园 李海燕
一、课程缘起
这些天,园里饲养的一只母鸡没有了往常生完蛋宝宝后发出的“咯咯哒、咯咯哒”的欢叫声,而是“咕咕、咕咕”不断地低鸣着,还整天趴在下蛋窝里不愿出来活动。
妍妍说:“母鸡怎么一直趴在窝里生蛋啊?”
琦琦说:“她的蛋宝宝生不出来吗?”苗苗拿着一把米粒试图引诱母鸡出来,但没有成功。
彤彤说:“母鸡不想吃东西,是不是生病了?”
沁怡提议:“我们请保健阿姨来给母鸡看病吧!”于是,孩子们请来了保健阿姨,保健阿姨看了看母鸡的“症状”,笑着对孩子们说:“这只母鸡没有生病,她要做鸡妈妈了。”
苗苗惊奇地说:“哦,母鸡要生小鸡了?”
嘉嘉问道:“小鸡是从鸡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吗?”
伟伟说:“不对,小鸡是从蛋壳里出来的。”
“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柔儿问道……
随着“母鸡要做鸡妈妈”这一消息的到来,孩子们都想知道小鸡宝宝的来历。于是,我们的“小鸡从哪里来”这一课程活动在孩子们的问题中产生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母鸡孵小鸡的过程,知道小鸡是由鸡蛋孵出来的。
2.了解小鸡的出壳过程,感受小动物生命的精彩,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3.喜欢小鸡,体验鸡妈妈爱小鸡的情感,懂得感恩父母。
4.围绕“蛋宝宝”、“小鸡”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激发好奇、好问的兴趣,在游戏中提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乐于创造、勇于表现的能力。
5.在活动中主动亲近自然,关爱动物,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具体实施
实施周期:四周。
1.制作调查表
我们给孩子们制作了“小鸡从哪里来”的调查表。在“我的问题”中,孩子们提出了:“鸡妈妈是怎样孵小鸡的?”“鸡妈妈孵小鸡需要多少天?”“鸡妈妈需要补充营养,吃些什么?”“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所有的蛋宝宝都能付出小鸡来吗?”“鸡妈妈孵小鸡需要特殊照顾吗?”“没有出生的小鸡在蛋壳里是怎么呼吸的?”等等各种有趣的问题。
家长与孩子们一起从书上、网上寻找答案——鸡妈妈孵小鸡需要的条件是:鸡妈妈、孵小鸡需要专用的鸡窝、鸡蛋宝宝;只有母鸡和公鸡在一起生的蛋才可以孵出小鸡;鸡妈妈孵小鸡需要22天……桑桑找到的答案却是21天,他用21个点子表示出鸡妈妈孵小鸡的天数,他还了解了蛋宝宝需要接受的温度是37.6度左右。
蛋宝宝变成小鸡到底需要多少天呢?还是等待事实来告诉我们吧。
2.做好孵鸡准备
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为鸡妈妈孵小鸡做了必要的准备。
鸡妈妈的产房(窝):我们一起给鸡妈妈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做产房,在她的窝里面铺了软软的稻草,上面铺上一张光滑的旧枕席,有利于鸡妈妈翻动蛋宝宝。
蛋宝宝:我们寻求家长的帮助,找来12只受精蛋,其中有两只是绿壳蛋。孩子们又好奇了,怎么会有绿壳蛋?绿壳蛋是鸡妈妈生的蛋吗?从绿壳蛋里出来的小鸡是什么颜色的?
鸡妈妈的食物:大米、麦粒、水等。
日历:用日历来记录鸡妈妈孵小鸡的天数,鸡妈妈孵一天小鸡,我们就做一天的标记,直至小鸡出壳。
温度计:用来测量鸡妈妈的怀抱温度和蛋宝宝的外表温度。
观察记录本:让我们把鸡妈妈是怎样孵小鸡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饲养员(养鸡顾问):为了让鸡妈妈顺利孵出小鸡宝宝,我们请来了养鸡能手——邻居奶奶当我们的养鸡顾问。
3.鸡妈妈的孵蛋之旅
第一天(5月3日):一切准备就绪,母鸡开始了她的孵蛋之旅。孩子们怀着欣喜又激动的心情看到鸡妈妈把蛋宝宝藏在身体下面,几乎一动也不动地坚守着她岗位。这时有孩子提出:“鸡妈妈一直蹲在窝里,她不累吗?”“她会把蛋宝宝压坏吗?”“她什么时候出来吃东西?”“她大便也拉在窝里吗?”邻居奶奶告诉我们:“鸡妈妈每天只吃一次食,拉一次大便,也只离开一次窝,其余的时间都在孵宝宝。鸡妈妈孵宝宝是很累的,但是想到自己快有小宝宝了,她也觉得高兴啊!”孩子们观察后做下了记录。
第二天(5月4日):孩子们去看鸡妈妈时,正好赶上鸡妈妈吃食的时间。邻居奶奶将食物端过来,鸡妈妈可不像往常看到有好吃的就赶忙飞奔过来,只见她一动不动地坚守着她的岗位,直至邻居奶奶把她抱下了窝,她才吃起来。吃完、大便后,她又扑跳回窝里,一边“咕咕咕”地叫着,一边用嘴巴亲亲蛋宝宝,好像在说:“宝宝,妈妈回来了,快到妈妈的怀里来,可别冻着了。”孩子们看了说:“鸡妈妈可真疼爱蛋宝宝啊!”回到活动室便画下了鸡妈妈吃食物的情景。
第三天(5月5日):鸡妈妈用爪子在“翻”鸡蛋呢!原来它在把上面的蛋换到下面,把下面的蛋翻到上面,这样能使上下鸡蛋同时受到鸡妈妈体温的温暖。我们把温度计放到蛋宝宝中,五分钟后,温度计上显示38度。哦,跟我们原先找到的答案相差不多。
第四、五天是双休日。接下来的日子,鸡妈妈仍然不辞辛劳,按部就班地坚守着她的“岗位”。
第十五天(5月18日):邻居奶奶点燃了一支蜡烛,从窝里取出蛋宝宝,一个一个在灯下仔细观察比较——有的蛋是透明的,有的不透明。她告诉我们:鸡蛋里面暗黑色不透明的就能孵出小鸡,如果是透明的就不能孵出小鸡。原来,邻居奶奶这是在给蛋宝宝体检呢!
第二十天(5月22日):邻居奶奶又给蛋宝宝做了一次体检——她端来了一盆温水,把蛋宝宝一个一个放进水里。咦,这只蛋宝宝在水里动起来了,那只也动了。孩子们惊奇地问道:“这些蛋宝宝为什么会动呢?”“是小鸡在里面运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第二十一天(5月23日):孩子们期待小鸡出壳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鸡妈妈的身边。我们到达时,有两只鸡蛋上已经有两个小洞了,看来这两只小鸡快要出壳了,“我看到小鸡的嘴巴了!”过了一会儿,小鸡又用它的小嘴“笃”了一下蛋壳,但还是出不来。大家看着小鸡的样子,真想去帮它一把……琦琦说:“小鸡力气小,我们把蛋壳弄破,它就出来了。”邻居奶奶说:“不着急,小鸡这是累了,让它休息一会儿自己会出来的。”……果然,小鸡休息了一会儿使劲一啄,脑袋伸了出来,湿漉漉的,看上去可爱又可怜。“加油,小鸡!”在孩子们的加油下,小鸡挣扎着伸了一个懒腰,那小小的翅膀和身体终于从蛋壳里了出来。“哦,太好了,小鸡出来了!”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小鸡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投入了鸡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潮湿的绒毛不久便蓬松开了,样子可爱极了。这一天,一共有4只小鸡出壳了,都是黄色的。孩子们回来后,赶紧记录下了小鸡出壳的画面。
第二十二天(5月24日):“还有的小鸡怎么没有出来?”“今天还会有小鸡出来吗?我们再去看看。”“咦,那个绿色蛋壳已经破了,小鸡要出来了。”“里面怎么是黑乎乎的?”“这是小鸡吗?”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一只黑脑袋、黑绒毛的小家伙从蛋壳里出来了,原来是一只小黑鸡。这次,鸡妈妈一共孵出了8只小鸡,其中6只小黄鸡和2只小黑鸡。
4.鸡妈妈带小鸡
早晨,在阳光的沐浴下,鸡妈妈正带着小鸡们吃食物呢!小鸡“叽叽,叽叽”地在妈妈周围跑前跑后。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小鸡爱吃的小米、鸡饲料,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喂小鸡,观察着小鸡的变化,认真地记录着。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散步了,小鸡们乌黑的小眼睛,东看看,西看看,好像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咕咕咕”、“叽叽叽”鸡妈妈和宝宝有说不完的话呢!
5.护蛋行动
为了让孩子体验鸡妈妈孵小鸡的辛苦,感悟亲情的可贵,在生活中养成细心照料、关心周围的人和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护蛋行动”。
活动规则:每个孩子准备一只鸡蛋,孩子就是这个“蛋宝宝”的“蛋妈妈”或“蛋爸爸”;每个孩子给“蛋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护送“蛋宝宝”从家带到学校、在幼儿园的一天中必须将蛋宝宝一直带在身边,最后再把“蛋宝宝”安全带回家。
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想了很多护蛋方法:找了各种小盒子、一次性杯子、棉花、小布包、废旧的布绒玩具等做成护蛋的辅助工具,他们将鸡蛋放在里面,让孩子背在身上带到幼儿园。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把“蛋宝宝”带在身上,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每一项运动。
午餐时,孩子们把“蛋宝宝”放在桌边,一边吃饭,一边保护着“蛋宝宝”,生怕一不小心将“蛋宝宝”碰坏了。
午睡时,孩子们都把蛋宝宝放在自己的枕头边,对“蛋宝宝”倍加呵护。
离园前,孩子们都拿出自己的蛋宝宝,检查下来,只剩下23枚鸡蛋完好无损。其中有五个“蛋宝宝”受伤,两个“蛋宝宝”牺牲了,彤彤护蛋失败,浩浩护蛋失败,他们哭得好伤心啊!
活动结束后,我们鼓励孩子们交流了自己护蛋的方法和过程,总结蛋宝宝破损的原因,并为“护蛋成功”的孩子颁发了“优秀小爸爸”“优秀小妈妈”奖。
在整个护蛋行动过程中,家长、老师、孩子都是全身心投入,特别是孩子,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呵护自己的蛋宝宝,亲身体验当一回“爸爸、妈妈”的辛苦。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爱,还增强了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四、活动延伸
“小鸡是怎样长大的?”“她什么时候会生蛋宝宝呢?”孩子们开始探究小鸡成长的秘密。所以,我们的课程还在继续着……
五、课程反思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谈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一些相关经验。
1.喜欢亲近大自然,对新事物产生好奇。
《指南》中指出:中班的孩子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小鸡从哪里来”这一课程中,当孩子们听说母鸡要做鸡妈妈了,便提出了“小鸡是从鸡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吗?”“鸡妈妈是怎样孵小鸡的?”“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等许多问题,他们对“小鸡的出生”产生了好奇,都想知道小鸡宝宝的来历。因此,这一课程来源于孩子的发现和好奇。
2.乐于探究新事物,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
《指南》中指出:中班的孩子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观察能力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能力。活动中,孩子们观察到母鸡没有了往常生完蛋宝宝后发出的“咯咯哒、咯咯哒”的欢叫声,而是“咕咕、咕咕”不断地低鸣着,还整天趴在下蛋窝里不愿出来活动,他们发现了母鸡不同寻常的现象。活动中,孩子们进行每一次观察活动都提出了各种问题。如:孩子们看到鸡妈妈把蛋宝宝藏在身体下面,几乎一动也不动地坚守着她岗位,这时有孩子提出:“鸡妈妈一直蹲在窝里,她不累吗?”“她会把蛋宝宝压坏吗?”“她什么时候出来吃东西?”“她大便也拉在窝里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探究还是关注“问题”,对未知的事情提出问题,并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探究的起点。
《指南》中还提出: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孩子每人一本观察记录本,记录了母鸡孵小鸡的整个过程。因为记录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孩子们在每一次的观察中所获得的事实都是通过记录呈现出来的,因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这次孵小鸡的活动,孩子们经历了从鸡蛋宝宝到孵出小鸡的过程,他们观察到鸡妈妈对蛋宝宝和小鸡的“疼爱”,潜移默化地萌发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也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在亲自迎接鸡宝宝的到来时,他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感受到小动物生命的精彩和宝贵——这些都符合《指南》中指出的:中班的孩子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