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钢琴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7-02-24屠梦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钢琴课研讨钢琴

屠梦婉



高师钢琴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屠梦婉

(长沙师范学院 艺术教育中心,湖南 长沙 410100)

研讨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师钢琴课程分组/小班教学形式以及音乐主观性强等特点,能更好地发挥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根据学生不同的背景、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结合课程特点,科学选择研讨主题和内容、精心设计研讨形式和过程,是高师钢琴课运用研讨式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研讨式教学;高师钢琴课;研讨主题;研讨形式;研讨过程

作为一门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钢琴课在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中普遍开设。该课程既能适应非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包括非音乐专业学生和音乐专业学生),也能适应钢琴方向学生的专业教育。如何提高钢琴课教学效果,一直受到钢琴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1-5]。

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主题研究,定期集中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一般称为seminar,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6],在西方国家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已是通行的重要教学模式。“研究生班讨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中运用,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首先倡导的[7-8]。郭汉民在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式教学的基础上,首先在大学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并明确提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概念[8-9]。此后,该教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在很多学科和课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10-12],但在强调技能训练的钢琴课教学中应用较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运用研讨式教学的方法和要点,以期为改革钢琴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 钢琴教学中运用研讨式教学的优势

(一)钢琴课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与缺陷

钢琴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传统的教学程序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课后练习——学生回课/教师指导”的模式。首先由教师分析介绍作品及其作曲家的情况,讲解各种弹奏方法及技巧要领,并结合示范演奏直观地引导学生,课后学生主要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回课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演奏作品十分有效。但也具有明显的缺陷: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弹奏技法的学习状态,缺乏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演奏方法的探索,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教师的要求,而不是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就会迷茫,缺乏自主分析作品和演奏技巧的能力。

采用研讨式教学,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分析作品和演奏方法,再通过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对作品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和深刻,对演奏技巧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二)钢琴课采用研讨式教学的优势

1.钢琴课教学分组/班形式为研讨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充分的课堂讨论是研讨式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的机会,通过反复地讨论得出最科学合理的结论。如果1个教学班的人数过多,则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从而使“研讨”流于形式,或者成为一部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或者成为学生写研究报告而教师只选择性评阅,达不到研讨式教学的目的。

与理论性强或知识性为主的公共课不同,钢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这一特点决定了钢琴课不可能实行大班制教学。同时,师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多门艺术类课程。因此,也无法像以培养专业演奏者为主要目标的表演专业学生那样实行完全一对一的教学。

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钢琴小组课和数码钢琴小班集体课。小组课以导师制为基础,通常面向音乐学专业中的钢琴方向学生,一般5-6人为一组。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以小班为单位,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练习,面向的是非钢琴方向的其他音乐专业学生和部分教育专业学生,通常10-30人为一班。这种分组/班形式为采用研讨式教学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较其它以大班教学的课程更具有优势,也较一对一教学形式更利于开展讨论。

2.音乐作品的主观性特点适合采用研讨式教学。音乐是一门主观性非常强的学科,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一个音乐作品,往往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理解。高师的钢琴教学主要以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新一代人民教师为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地进行研究,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为音乐作品赋予自己的情感。因此,与一些具有特定标准的课程相比,高师钢琴课运用研讨式教学,在分析钢琴作品、探讨演奏方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分析和尊重作品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形成自身的演奏风格。

3.演奏者的差异性特征更适合采用研讨式教学。一方面,每个演奏者对钢琴作品的理解不一样,尽管经过研讨,对作品的内涵形成了相对一致的意见,但对于细节的理解是允许存在差异的。这也正是一首钢琴作品可以被不同的演奏者演绎得异彩纷呈之所在。另一方面,演奏者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例如手的大小、力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种音乐感情的表达,除了基本的技法外,还需要根据演奏者各自的身体条件采取灵活的演奏方法。

这种差异性特点,也正是历来被广大钢琴教师重视“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因。教师根据对学生基本条件、音乐理解能力和演奏能力的了解,选择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曲目教授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练习。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威决定型决策,选曲由教师决定,弹奏方法也由教师决定,学生基本不参与决策。对于选定的曲目,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教师所拟订的目标,提高演奏效果。采用研讨式教学,通过广泛参与,特别是通过与教师、同学研讨如何根据作品和演奏者本身的差异性演绎钢琴作品,学生自动自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育,对于个人的长期发展却更具优势,也更有意义。

二 研讨主题的设置

主题明确是研讨式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只有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课前的研究和练习、课堂的讨论、课后的练习才都不是盲目的。研讨式教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的要求以及学习进度、学生的兴趣和问题等为学生设置一个合理的主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有针对性地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研究、练习。

1.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研讨主题。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对钢琴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演奏技法的难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设计研讨主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要求进行分类教学。

对于钢琴方向的高等师范生,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都有所了解,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演奏。设置研讨主题就要在“专”字上下功夫。每次研讨1个专题,主题既可以是某一时代钢琴曲、也可以是某一风格特征钢琴曲、还可以是某特定的作曲家或演奏家的特色风格等等。如设置“巴洛克时期钢琴曲的音乐性与演奏技巧”研讨主题,让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该时期多位作曲家的作品,找出该时期钢琴作品的共同特点,并各自选择1首曲目进行练习。又如,设置“×××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与难点”研讨主题,让学生演奏的所有曲目都出自同一作曲家的不同时期。尽管每个作曲家的风格独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同一作曲家的早期和晚期作品往往存在细微的区别。学生通过自己对作曲家的研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见解,会加深对该作曲家及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每一专题研讨,都会让学生对主题的相关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专业的研讨训练,学生掌握了研究钢琴作品和演奏技巧的方法,为今后独立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非钢琴方向的音乐专业师范生,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作品,将需要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抛给学生,并将几种重要的研究方式教授给学生后,就让学生课后自主地进行研究、练习与思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出来。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演绎方式也定不一样,但只要是建立在符合作品背景这一基础上的理解,即使与教师的观点不同,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钢琴作品,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具备组织文艺活动的能力,但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学前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弹唱能力。因此,除了教授一些基本的钢琴弹奏技法外,可以设置儿童歌曲弹唱、伴奏等为研讨主题。对于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鉴赏水平。

一般而言,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琴只是一种工具,学习钢琴只要能够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在举行文艺活动时给他人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就行了。因此,在给非专业学生上集体钢琴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研讨式教学的特点,除了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分类,并对同一时代、相似风格的音乐作品都有所了解。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问题设置研讨主题。兴趣是学好钢琴的最重要的动力。钢琴课设置研讨主题时,既要考虑大纲的要求,也不可忽视学生的兴趣。如大多数学生对旋律感较强的乐曲比练习曲更感兴趣,就以乐曲和练习曲的弹法比较为研讨主题。对于部分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考虑到毕业后可能会成为中小学班主任,需要组织一些活动,因此会对歌曲的伴奏更感兴趣,教师则可以偏向歌曲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为研讨主题,以训练他们伴奏的能力。

钢琴方向的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演奏技能技巧,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但往往太过于注重技术层面的要求,从而忽略了作品的音乐性和思想性,就可以设置作品音乐性和思想性分析的研讨主题。不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希望教师对每一个作品的演奏技法予以细致的指导,练习时也遵循教师权威,缺乏批判意识,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师讲授的方式去表达,结果表现出来的也往往只是机械的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变化,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和音乐的内涵表达出来。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可以设置作品分析研讨主题,让同一小组的学生研究和练习同一曲目,先独立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旋律和伴奏、每一段和每一声部的速度和力度应该怎样表现等,再通过课堂讨论全面理解作品,并训练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3.根据学习进度和能力设置研讨主题。在长期的传递式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教师的指导,刚开始对自主研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研究能力,设置循序渐进的研讨主题,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布置研讨内容。可以先选择某一较小的作品分析作为研讨主题,在学到一定的程度时,将研讨的范围扩大,即不拘泥于同一作曲家的作品,而是根据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来进行研讨。由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而不同的作曲家却有着各自的性格、阅历,因此,讨论的主题可以涵盖某一特定时期作品的共性和这一时代不同作曲家或不同作品之间的个性差异。一堂研讨课大概可以给3-4个学生布置研究和演出任务,而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研究,由演出的学生对自己或其他同学的演奏进行评价,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作品演奏,对于不适合自己演奏却又在钢琴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则可以通过自主研究并在研讨课上通过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学习和评价来提高自己对这类作品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多风格的作品。

非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基础比较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的,缺乏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枯燥的技术层面问题,让学生在研讨中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这些不同的音乐形象都需要用到相同的演奏技术。例如,同样是断奏,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可以是幽默诙谐的,可以是欢快活泼的,还可以是积极乐观的;同样是连奏,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悲伤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相同的演奏技术表达出的不同音乐形象,从而对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有源于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研讨主题和内容也不局限于钢琴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钢琴演奏。所有的音乐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鼓励学生将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钢琴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画面进行想象与联想,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就某一部作品讲一个故事或描述一个画面、场景,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并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三 研讨形式和过程的设计

(一)研讨形式的设计

“传递-接受”式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先讲授作品风格和练习要点,给学生设定一个固定的乐曲框架,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研讨式教学,教师将讲授的侧重点放在研究方法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氛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如怎样查找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如何进行调研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归纳,通过研究讨论得出一个最贴切的音乐作品形象,从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采取独立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表现方式,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演奏作品,其他学生则向全班阐述本组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并对自己组员的弹奏做出评价,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弹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研讨形式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手掌不大,不太适合李斯特的作品,但通过参与研讨学习,在其他同学弹奏李斯特的作品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即使自身弹奏的李斯特的作品不多,也能对他的一些作品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曲目在钢琴研讨课上演奏,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想法时,需结合作品和作曲家的背景。教师对于不符合作品要求的意见和想法及时给予纠正,并说明原因;对于符合作品要求但不符合教师想法的意见,则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平时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权威的学习态度。

(二)研讨过程的探索

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堂讨论”,必需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同时,教师也并不是不讲授相关知识,一味地让学生去找资料研究并探讨,这样盲目地研讨可能导致研究方向、方式错误,效率低下。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首先要知道怎么样去研究、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因此,钢琴课研讨过程首先是由教师设置研讨主题,布置研讨内容及研讨方法,可以结合案例加以引导。

明确研讨主题之后,学生围绕主题的内容查阅资料,探讨演奏方法。既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几个同学或全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

第三步是课堂讨论,并进行演奏展示。当某一位学生进行演奏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就都是评判者。通过对乐曲内涵表达是否到位、演奏技法是否恰当、还有哪些细节需要进一步改进等各方面进行讨论,演奏者和评判者都对乐曲有更全面的认识。

实践性强的钢琴课与其他理论性强的课程研讨程序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对于一个主题或专题的研讨,经过一次课堂讨论就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而钢琴课的研讨则除了理论研究外,往往还需要根据演奏者的实际情况,反复地进行研究和练习。

简言之,钢琴课研讨式进行过程可以概括为:研讨目的、主题与方法介绍-学生课后研讨和练习-课堂讨论与展示-再讨论、再练习-总结和演奏。

只有经过反复的研讨-练习-研讨,学生才会对研讨内容有很深刻的认识,并在这种训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师钢琴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研讨式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结合钢琴课程本身的特色,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研讨主题和内容,精心设计研讨形式和过程。同时,教师应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在研讨过程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当学生认为教师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时,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原因,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研讨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1]袁媛.浅议钢琴教学方法的几种模式[J].黄河之声,2004, (6):22-23.

[2]张希.中美高等钢琴专业教学法差异之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0,(5):40-41.

[3]梁艺红.高师钢琴“微格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初探[J].乐府新声,2009,(3):119-121.

[4]吴琛.试论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J].戏剧之家,2016,(5):100- 101.

[5]李哲.辽宁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乐府新声,2016,(2):160-163.

[6]杨建华,井天军,温渤婴.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4-15.

[7]薛其林.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突破——评郭汉民教授的五步三级研讨式立体教学法[J].现代教育研究,1999,(4): 74.

[8]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09-110.

[9]郭汉民.书院传统与研讨式教学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5):125-129.

[10]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65-67.

[11]李玲,王莹.研讨式教学法综述[J].高教学刊,2016,(13):17- 18.

[12]唐洪俊,刘竟成,曹杰.研讨式教学实践与体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61-162.

(责任编校:周欣)

J613

A

1673-2219(2017)05-0144-04

2017-01-15

屠梦婉(1989-),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钢琴课研讨钢琴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纸钢琴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从电影《钢琴课》看音乐对语障者的心理安抚作用
钢琴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