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的地位
2017-02-24曹晓雁李天闻
曹晓雁 李天闻
论自媒体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的地位
曹晓雁1李天闻2
(1.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自媒体作为一种社交传播媒介和工具,为信息和舆论的传播提供平台,是人们思想观念交流的重要渠道,对高校生的学习交流、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改变,影响着高校生思想价值观的构建。自媒体传播边界的扩张离不开网络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践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以高校小团体为榜样,通过自媒体进行正能量的辐射和传播,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自媒体平台建设,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人。
自媒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
一 自媒体的内涵和特征
自媒体是一种即使传播工具,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的应用水平和产品的数字化程度,其形成的社交平台扩大了人们的交际圈,是“六度分割理论”的重要应用。[1]自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相比较,更偏向于个人,通过网络的平台把自己设成焦点,一个传播源,在发送输出信息的同时,也回收外界信息,这也是网络媒介平台下信息动态传播的过程。
(一)自媒体碎片化
自媒体的碎片化特征。所谓碎片化,主要是指完整的信息通过博客、微博等媒介的再次编辑,使信息呈现事实性和意见性的碎片化。自媒体以“简、短、快”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强烈欲求,符合当代高校生的数字化阅读习惯,也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显得更加随性、轻松。但同时也出现了为吸引眼球导致的帖子标题严重夸张,帖子内容与标题南辕北辙的现象,这些容易造成人们的盲目跟随,造成错误信息传播。一方面微博微信的碎片化信息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侵占我们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不利于建立起深度、理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方式对人们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限制。此外,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导致个体接受信息的零散化,不利于读者梳理脉络,不能形成条理化,逻辑化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粉丝文化”“情色文化”“审丑文化”等亚文化的盛行以及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势必会挤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高校生正值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自媒体环境下纷繁复杂的文化形式容易产生困惑和质疑。
(二)自媒体裂变式
自媒体的裂变式传播特征。信息发布的人通过自己创造出信息,阅读的人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的进行复制和分享。这种传播模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长,整个传播链都很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速度。自媒体裂变式特征扩展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空间,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有力平台。但是自媒体并非完全绿色健康,面对错综复杂五花八门的信息,人们缺乏对信息真伪进行认真甄别的耐心,加之自媒体的法律约束力极低,信息发布人往往很少或不需要为自己的信息负责,这就使一些不实谣言广泛传播。例如“艾滋女事件”、“浙江某学院党委书记开房被抓”等,这些事件的频频曝光无疑是对当事人的精神造成了严重损伤,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自媒体是点到点的传播方式,即所有人对所有人,所以很容易引起情感和意见的共识,若有“好事者”推波助澜,极易诱发行动,影响社会。
(三)自媒体去中心化
自媒体的去中心化特征。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主要是指技术对普通用户的赋权,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和受众,相较于忽略了有个体差异受众需求的传统意识形态而言,自媒体由“广播模式”向“互播模式”的转变,这造成的结果是每个网络用户都是麦克风,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吻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特色。高校生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论坛中参与和评论一些社会热点,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校和社会的界限,加速了社会文化和大学文化的融合。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自媒体的平台非常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准入门槛非常低,导致的结果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以消解、调侃的态度,不断地对网络信息进行主观的加工修改。自媒体圈群化的特点,也使网络成为了大众情绪的“泄洪槽”,很难形成高校生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自媒体的约束力较弱,不利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自媒体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式发展和4G浪潮的推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自媒体移动终端的变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技术创新推动下自媒体应用渠道更为广泛,人们使用自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输送更为便利,而且在网络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下,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自媒体传播的门槛低,再加上传播者对信息的加工和修改,这又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和消极的影响。自媒体移动终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高校的培育和传播提供的广阔前景,但是也面临很多坎坷,只有认清时势,积极开拓创新,权衡利弊,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片沃土。
二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
(一)教育者的意识形态改革
一方面教育者的领导“在上性”容易造成知识的单向灌输缺乏平等对话所带来的互动共鸣。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联系实际,将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尽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一方面在拥有海量信息的自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凭借知识信息占有方面的优势集中持续高强度灌输给受教育者的传统教育者的传统教育模式被打破。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接受信息,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式的认同感也逐渐淡漠甚至排斥,以至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目的的达成,这使得教育者不得不主动适应和运用自媒体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而培育离不开思想政治课程的培育和熏陶,思政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利用自媒体通过创造情境、道德叙事、课堂讨论、影片播放以及社会实践等方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此外,高校应提供锻炼大学生利他意识的平台和活动,如举办教师技能大赛,主讲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用有力的证据驳斥网上一些“谣言”,端正个人态度,用自身行动传递温暖,深刻洞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身边感人事件,让同学们产生共鸣,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浪潮。例如教师也可以通过私密地微信群每天推送一两条关于党政的新动态、新文章,并与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了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以便做第一时间领导,最大程度地调用大众参与热情。
(二)要以小团体为榜样,进行正能量的辐射和传播
要发挥班级的团员、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让他们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首先,高校应积极开展党员素质拓展活动,使这部分群体起到“领头羊”的模范作用,其次,要加强团员、党员在党政方面相关政策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提升自身红色素养。另外团员、党员还可以积极组织、参与一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真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学生会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组织者和宣传者,学生会一般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学生举办各种有价值的公益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加强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此外,可以通过校学生会官方平台推送一些传播正能量的事件或文章等。通过自媒体圈群化裂变式传播特点,在学校内部形成多个小团体“思想卫士”作用,辐射到全校乃至社会。
(三)学校的自媒体平台建设
高校一般拥有自己的校内主页微博主页,贴吧,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向高校生推送通知信息等。[2]自媒体也可以作为校内信息传播的有力工具,同时我们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题,定期在学校开展推送典型人物、事件报道及其他教育宣传内容,开设“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争做文明大学生”等话题,开展“一分钟核心价值观”“微视角”等教育宣传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内化,引领大学生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当前,一些高校利用自媒体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加强,但依旧存在不足。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者的意识形态改革力度不足,对自媒体平台利用不到位,侧重于传统教育模式。另外突出一点表现为传播内容僵化,脱离学生实际,从而导致传播范围狭小,达不到预期目的。自媒体在网络技术创新冲击下,自媒体平台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带来积极影响。
(四)高校自身影响力的提升
当前,自媒体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高校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应对自媒体下各种问题,自媒体的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引导也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应当着力提升自身影响力,及时借助“自媒体”的传播来宣传自身的教育理念、学校特色、人文素养,加强学校优势学科的培养建设和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高校应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发展,从学校长期战略出发,加强教学管理,积极塑造自身品牌文化,领导和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身教育和人文素养,规范自身行为,为大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五)对信息发布进行把关
从高校信息发布源头进行把关,无论是学校媒体平台,还是外界社交网络媒介,在进行信息发布前,应成立相关组织部门,专门针对信息源进行核实、鉴证,确保所发布信息安全、健康。将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筛选出来予以发布,将“负能量”的信息予以剔除,净化传播环境;此外,大学生应培养自身鉴别,侦查信息的能力和素养,学会从海量信息库中提炼对自身成长有价值的,切实有用的信息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利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把控的能力。
[1]张凤祥.自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功能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13):188-189.
[2]张晨阳.自媒体时代微博热的喜与忧——基于受众的角度分析[J].中国出版,2011,(20):18-21.
[3]高良坚.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22-26.
[4]任艳妮,秦燕.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2):94-99.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12
A
1673-2219(2017)05-0058-02
2017-02-23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云南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预控研究”(项目编号GY11008)。
曹晓雁(1989-),女,山西临汾人,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李天闻(1989-),男,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