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7-02-24宋博刘遵峰白洋

关键词:挑战政治思想

宋博,刘遵峰,白洋

(1.3.华北理工大学 学生处,河北 唐山 063009;2.矿业工程学院 团委,河北 唐山 063009)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宋博1,刘遵峰1,白洋2

(1.3.华北理工大学 学生处,河北 唐山 063009;2.矿业工程学院 团委,河北 唐山 063009)

网络;机遇;挑战

互联网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这种影响是具有双面性的,既有积极的正面导,也有消极的负面弱化,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思政教育主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级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下,如何有效地抓住机遇,积极地应对挑战,优化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互联网作为人类社会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洪荒之力"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近些年,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如今95后的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直接感受着网络带来的全新体验与便捷,借助一部智能手机连接到无线网络(WLAN)便可开启网络之旅,游戏、聊天、学习、购物、订餐……足不出户均可实现。但是,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一些"黄色、暴力、反动"的消极、负面、不健康的信息与一些非主流的思想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因此,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真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摸清网络发展的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延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形成了对教育对象的"时时教育"与"处处教育"的崭新局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全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与束缚。例如,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辅导员老师可在同一台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借助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多名不同性格、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做到第一时间解决发现问题。

(二)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借助于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一方面,家长可随时了解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不再受时间地域限制,学校也能够及时地、客观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有效地反馈给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可以实现实时互动,达到家庭、学校合力育人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借助于互联网络实现了与各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最终形成社会、学校合力育人的另一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三)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单一,内容有限,信息滞后,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电脑或智能手机从网络中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大量信息,为充实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便利。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在网上找到任何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视频资料和相关数据等信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

(四)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以单纯的课堂授课为主,以党团、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为辅。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网络虚拟空间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在这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痕迹和身份逐渐淡化,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正是这种平等、自由的对话机制,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进行坦诚、有效的思想交流提供了便利,使高校学生工作者能够清晰地发现隐藏在学生群体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防止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辅导员老师可以建立起有关党团内容的微信公众账号,学生在智能手机上用微信登录账号后关注即可随时随地学习到党团相关知识,使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大大增强。

(五)创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则创造了网络这一个崭新的传播载体,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张嘴、一支笔"枯燥而乏味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大量的、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图片、音效、动画、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其在视听感官上全面而主动地接收信息。由此可见,借助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发挥的优势是以往传统载体(媒体)所无法达到的,其视觉更直观,内容更形象,对于大学生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强。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与地位的挑战

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资源优势丧失,教育权威受到挑战。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方便的获取到所需的各种信息,而高校学生工作者却因此造成了信息不平等的劣势与被动局面,辅导员老师所讲的内容不再是新鲜的,学生们已经有所了解,而学生们有时候会用一些比较时髦的、教师闻所未闻的网络用语来表述其对于某个问题的想法与意见。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会主动地从网上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通过自主认知,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传统地、被动式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与能力的挑战

第一,网络意识和思维方面的淡漠,教育主体在短时间内很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接受新事物首先要从思维方式与意识观念上发生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在旧有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加以突破与创新;第二,网络法规和政策方面的薄弱,教育主体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被削弱;第三,网络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欠缺,加速了教育主体信息优势的逐步丧失。认识上的缺失导致技术上的盲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表现出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匮乏,加大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难度。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式常单一,即老师讲学生听,教育主体拥有较大的主动权,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方式,互联网上的信息多而杂,在传播有效信息和正能量的同时,也传递着落后的文化、腐朽的思想以及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与负能量。有些时候,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大纲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提出严峻的挑战,另外网络信息的动态发展与实时更新无疑对静态的相对稳定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提出严峻挑战,因此,要求教学大纲的内容不断充实和与时俱进。

(三)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大多借助课堂讲授、集中班会、个别约谈、开展活动等载体,通过讲道理、举例子、摆事实等方式,引导、说服、启发学生,而效果极其不明显,有的时候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叛逆。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极其开放、信息极其丰富的网络环境下,有着强烈求新意识的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对网络的使用,习惯于对网上信息的索取,他们接触网络信息的时间明显大于接受学校正面信息教育的时间,再加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传授的教育内容抽象、缺乏新鲜感,加之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缺少兴趣,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轻而易举,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局限于高校校园,他们接触到的人员也局限在老师、同学、家人等有限范围内,其思想变化主要通过言行举止直接地表达出来。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的电子平台和其情感宣泄的最佳场所,他们日益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表达其思想,例如,一些大学生会在其QQ签名、微信朋友圈中将自己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但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各自的虚拟代码(即所谓的"网名")登陆社区、进入聊天室或建立自己的QQ、微博、微信,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想时刻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非常不易,对于谁发表的意见、发表内容的真实性都无法判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准确性与针对性降低,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一)适应网络时代需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逐步完善校园网络的各项功能与作用,互联网已经对校园实现了大范围甚至是全部的覆盖,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的挑战,思政教育者应努力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借助网络这一时代"利器"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在思想上真正实现"接线上网",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这种素养要求不仅要熟悉利用信息工具筛选资源的方法,而且还应掌握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二)借助网络时代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等院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方法和精髓加以继承与吸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互联网的潜力与隐形优势,掌握网络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例如,高校的宣传、学工等部门或机构可以在宣传方式上充分发挥网络迅捷的信息传播优势,建立红色网站、创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师生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良好的互动性能,采用"交互式" 、"情景式"的教育方法,实现与教育对象的良性互动。

(三)把握网络时代特点,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继续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同时,高校还要结合当今网络社会发展的背景,应召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意识教育等内容,做到教育内容不断与时俱进。

(四)紧跟网络时代步伐,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合理有效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构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五)紧扣网络时代脉搏,净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高校顺利开展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与前提条件,有效地净化网络环境、创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协作,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其行政管理职能,整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等问题,出台有关约束互联网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国内的各大网络运营商应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利用技术手段对色情、低俗、反动、暴力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拦阻和删除,对涉黄、涉暴的网站给予关停查处等技术性处理。

[1]王荣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3]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姚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研究,2014(1).

[5]刘素芬.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5).

[6]曾献辉,顾起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重庆与世界,2015(2).

[7]王辉.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2015(4).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SONG Bo1, LIU Zun-feng1, BAI Yang2

(1.Students' Affairs Offic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2. 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network;opportunity;challenge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 the impact is extremely complex, not only have positive guidance, but also have a negative negative weakening, according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contents. How to effectively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2095-2708(2017)01-0077-04

G641

A

猜你喜欢

挑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