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校勘商榷

2017-02-24

关键词:三国志中华书局

杨 康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校勘商榷

杨 康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但在仔细校读下,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试以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代武英殿校刊本批本为底本,对其可商处加以考证,以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

《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商榷

《三国志》一书自宋绍兴本以来,先后出现了诸多刻本。其中乾隆四年(1739年)校刊的武英殿本(以下简称“殿本”)是清代前期影响最大的《三国志》版本。殿本校正了前代版本中的不少错误。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殿本①又对殿本原刻作了进一步校订,于疑误处以手写朱批改正,附于原本上(以下简称“哈批本”)。是书多见“许乃晋印”(朱文),可见该书是晚清名士许乃晋之旧藏。书中批语前皆曰“钱云”“钱按”等,只知批者之姓,详名待考。尽管1982年7月第二版(2015年7月第29次印刷)中华本兼收了据绍兴、绍熙两种刻本配合影印的百衲本、据明南监冯梦祯本校印的金陵活字本、据毛氏汲古阁本校印的江南书局本、据明北监本校刻的武英殿本四种本子及诸多专家学者的成果,然而仍有不少可商之处。本文以哈批本为底本,对其可商者加以考证,以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

1.明帝禁浮华,而人白胜堂有四窗(窻)八达,各有主名。用是被收,以其所连引者多,故得原,禁锢数岁。(290/4-5)②

哈殿本“堂”字作“党”。

按:《三国志·魏书·卷九考证》:“按堂有四窗八达,未必能得罪;或堂字为党字之误。诸葛诞注云:‘以元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是其证也。窗与聪古字通。”③《汉语大字典》释“窻”:“同‘窗’。《龙龛手鉴·穴部》:‘窻’,同‘窗’。”[1]2740“窗”又同“囱”。故“窗”“聪”古音可通假。《三国志·卢毓传》:“此前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2]651是其证。

例中“人白胜堂有四窗八达”之“胜”为李胜。例言“以其所连引者多”,可知其党羽众多。又,《三国志·曹爽传》:“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于是收晏等下狱。会公卿朝臣廷议,以为‘《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托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2]288“图谋神器”者繁多,这里的“胜”即“李胜”,可见其参与结党营私。

2.又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335/倒4-倒3)

哈殿本“又”字作“文”。

按:《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徳来之。’太祖善其言。……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教曰:‘以太仓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亲旧也。’又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2]253上文皆言“太祖”,且《三国志》中凡称曹操皆谓太祖、魏武、武皇帝、曹操、操等,而不称其为“帝”,则“又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之“帝”当另有其人。《三国志集解·袁涣传》注:“各本‘又’作‘文’,误。何焯曰:‘北宋本作文’。”[3]326曹丕死后,曹魏皆称其谥号“文帝”或“文皇帝”。例如: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2]92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世语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後,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擥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2]160

故疑“又”或为“文”之形讹。

3.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安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373/倒3)

哈殿本“之”字作“治”。

按:“遂见收之”不成文。《通志》卷一一五上作:“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安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4]1711《册府元龟》卷九一七作:“有白之者,遂收而杀之。”[5]10649此句原引自《魏略》。《魏略》散佚。《三国志》引《魏略》亦有相似表达:“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2]282皆不用“见收之”这一表述。“见收之”亦不见于其他典籍。《汉语大词典》有“收治”条目。“见收治”于典籍常见:

《太平经》卷九六:“是故逆不孝不顺不忠之人为其使,共乱天仪,污天治,故其恶神见收治,故并收治其客。”[6]407

《宋书·王景文传》:“在义兴应见收治,以太后故,止免官。”[7]2148

已知“之”作为语助词的虚词用法出现较晚。故且从“遂见收治”。

4.父兄死,妻后母执嫂;若无执嫂者,则己子以亲之次妻伯叔焉,死则归其故夫。(832/5-6)

哈殿本“执”字作“报”。

按:《汉语大字典》释“报”:“旧时指悖论伦常的性行为。《广雅·释诂一》:‘报,淫也’。《小尔雅·广义》:‘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上淫曰烝,下淫曰报。’《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1]466《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其俗妻后母,报寡嫂,死则归其故夫。”[8]2015而“执”无此义。《册府元龟》《义门读书记》《通志》等皆作“报”。故疑“执(執)”当作“报(報)”。

5.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凌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873/7-8)

哈殿本“彼”字作“鄙”。

按:据文义,陶谦临终想把徐州托付刘备。其死后,陈登亦想刘备主持州事,且陈登即徐州下邳官吏,言“彼州”未妥。《通志》卷八作:“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4]155《郝氏续后汉书》卷二、《华阳国志》卷六皆作“鄙”。“彼”“鄙”同为帮母,“彼”为纸韵,“鄙”在旨韵,于音可通,疑“彼”为“鄙”同音假借。

6.臣松之以为蜀与汉中,其由唇齿也。刘主之智,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正先发之耳。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霸王之主,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所教,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馀辞,非测实之当言也。(961/倒5-倒3)

哈殿本“将”字作“特”。

按:例中裴松之否定了“刘主之智不及此”的观点。并客观分析了刘备未成霸主之业只是“计略未展”而已,中间应当是转折关系。《汉语大字典》释“特”:“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1]1809

典籍中“特”表转折义的例子有:

《庄子·齐物论第二》:“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9]55

《战国策·中山策》:“以臣所行多矣,周流无所不同,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也。不知者,特以为神,力言不能及也。”[10]280

故疑“将”当作“特”。

7.又云: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1101/4-5)

哈殿本“公”字作“介”。

按:《后汉书·刘表传》:“刘表将吕介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介,介下兵射中坚头,应时物故。”[8]1637故疑“公”当作“介”。

8. 冬十月,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称藩于权,并献貂马。(1136/倒4-倒3)

哈殿本“阆”字作“郎”。

按: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即蜀地境内,而公孙渊居于辽东,其部署不可能领阆中令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11]613后来不限于九卿官阶。《汉书·龚遂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11]2696诸侯王亦有郎中令。《后汉书·百官五》:“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中令之名,而王国如故”。[8]2477《三国志集解·吴书·吴主权传》:“宋本、毛本都作阆,误。胡三省曰:‘《晋志》王国置郎中令。渊未封王,僭置之也。’潘眉曰:‘辽东无阆中。《公孙渊传》注作郎中令。’”[3]912公孙渊屡世盘踞辽东,私下僭越称王设官是可理解的。故疑“阆”当作“郎”。

9.南北并定,世将无事,孙叔投戈,绛、灌俎豆,亦在今日,但用离析,无缘会面,为愁叹耳。(1244/倒5-倒4)

哈殿本“孙叔”作“叔孙”。

按:“俎豆”典故出自《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何晏《论语集解》引汉孔安国注:“俎豆,礼器也。”[12]213泛指祭祀,后来引申为崇奉之意。特指与儒术有关。文献用例如: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又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不忘俎豆,可谓好礼悦乐、守死善道者也。”[8]742

例言南北平定而无战事,“孙叔”放下了武器,绛、灌开始崇奉儒术,三者应为同代之人。《史记·叔孙通传》:“叔孙通,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特诏博士。”[13]2100“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孙叔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13]2101

叔孙通为先秦博士,后为反秦投笔从戎。先事项羽,后跟随刘邦。西汉建立后,国家南北并定而无大规模的征战之事,叔孙通再次做回儒士。绛(周勃)、灌(灌婴)这样起自布衣、鄙朴无文的武将也追崇儒术。

10.先是,司徒韩縯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1259/5-6)

哈殿本“称”字作“积”。

按:例言韩縯大公无私,举才不惟亲,不因地位而为族人子侄谋取官职。《后汉书·袁张翰周列传》:“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徧积一门!’”[8]1538《通志》卷一零九下、《册府元龟》卷六七四等皆作“积”。《汉语大词典》未收“称恩”一词,且“称”无积累义。

《汉语大词典》释“积恩”:“累计恩惠”。[14]137“积恩”一词常见于其他典籍:

《淮南子·缪称训》:“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见证也;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故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15]160

《说苑》:“积恩为爱,积爱为仁,积仁为灵,灵台之所以为灵者,积仁也。神灵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也。”[16]470

故疑“称(稱)”或是“积(積)”之形讹。

11.宁时有兵三百,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渉水,渉水即是吾禽。”(1294/2)

哈殿本“是”字作“为”。

按:就古书文例而言,“禽”用于人称代词后,皆训为动词“擒拿”。据文义,“渉水即是吾禽”应表示被动,而“是”在古代不表示被动。《三国志·吴书》卷十考证、《通志》卷一零九、《萧氏续后汉书》卷三十、《册府元龟》卷三九四等皆作“为”。

12.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忤,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1457/3-5)

哈殿本“醇”字作“酖”。

按:《说文·酉部》:“醇,不浇酒也。”[17]313即酒质浓厚的酒。《史记·曹相国世家》:“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13]1623“醇酒”即美酒,未有饮美酒而中毒死者。

《历代名臣奏议》作:“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忤,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酖酒,中毒陨命。”[18]337

《汉语大字典》释“酖”:“通‘鸠’。毒酒。”[1]3577“酖酒”亦常见于典籍。晋葛洪《抱朴子·安贫》:“进酖酒以献酬,非养寿之忠益。” 北齐刘昼《新论·利害》:“酖酒盈巵,渴者弗饮。”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吕不韦自度,恐秦诛之,乃饮酖酒而死。”[14] 9-1396A故疑“醇”当作“酖”。

结语

文章依据哈批本,从语音、语法、词汇历时使用等方面入手,校勘了中华书局现行本《三国志》中存在的一些讹误。例如“堂”当是“党”的讹字,“又”当是“文”的讹字,“孙叔”应是“叔孙”的倒文,“彼”应是“鄙”的同音借词,“是”“之”的使用不合语法等,可疑者凡12处。分析这些讹误现象,可以看出这些讹误产生的原因有形近而讹、倒文、语法错误等。佐证哈批本校订确实可取。

注释

①笔者目前尚未发现他藏。因为是手写批语,是书可能为孤本。

②括号内斜线前的数字为校勘句所在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的页码,斜线后数字为行次。下同。为了论述方便,注明繁体“窻”字。

③引自清乾隆四年奉敕考证武英殿校刊本《三国志》第九卷。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2]陈寿.三国志[M]. 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3]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王若钦,等.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9]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0]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班固.汉书[M]. 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皇侃.论语集解义疏[M]. 何晏,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1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3.

Class No.:H131.7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Discussion of Collations ofThreeKingdomsCollated by the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Yang Kang

(School of Art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ThreeKingdoms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has so far been the most authoritative e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questionable problems in the book. This article tends to discuss tho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version of Three Kingdoms collected in Chinese—Japanese Library of Harvard University in order to be helpful for the further revision of Three Kingdoms published by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ThreeKingdoms; book collated by the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collation; discussion

杨康,在读硕士,贵州师范大学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古汉语词汇、训诂。

1672-6758(2017)01-0139-4

H131.7

A

猜你喜欢

三国志中华书局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大话三国志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言过其实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