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方向
——《人口迁移与县域城镇化研究》书评
2017-02-24徐彬
徐 彬
城市化的方向
——《人口迁移与县域城镇化研究》书评
徐 彬
正如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言,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镇化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城市化是一个整体性推进的过程和结果,其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即"农民的市民化"。因此,农村的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民的市民化"也就成为相互关联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易华教授的专著《人口迁移与县域城镇化研究》一书,从人的城市化的视角研究城镇化发展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作者专题研究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又一部力作。著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县域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模式为研究主题,从理论层面分析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以逐步形成县域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是理想的人口流动模式;运用统计数据分析,对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并构建理论模型;围绕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职教及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等,对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进行对策性思考。
《人口迁移与县域城镇化研究》一书观点新颖。该书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县域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新见解。全书通过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迁移的现状与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了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性错误":人口大量流向沿海大城市,对大城市形成了较大压力,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小镇因为规模过小而缺乏吸引力,城镇的集约效应难以显现出来。因此,本书提出了理想的人口流动模式是发展县域经济,逐步形成县域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为实现这一理想模式,需要综合的政策引导,探索引导人口向县域或小城镇迁移的模式路径和方法。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也是本书作者对我国城镇化推进模式提出的新见解。以县域为结点推进人口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混合研究途径与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本书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书采取混合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即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运用文献搜集、统计数据搜集、访谈调查、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其中,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设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理论模型;运用个案分析法,对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运用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职教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职教以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上述研究方法的运用,大大地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该书从多学科、多维度对县域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体现了高度的现实关切与回应,旨在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提出良策。因此,这一著作对与城镇化相关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6-10-20
张之权(1933-), 男, 湖北仙桃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已退休),研究方向为中国革命史,《四书注释》辨析
(作者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