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文本传播策略

2017-02-24

关键词:书商评点戏曲

陈 翠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文本传播策略

陈 翠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书商与文人是古代戏曲小说文本传播的两大主体。书商以“射利”为传播目的,其传播策略具有一定的“推销”意味,如精刻图像、名家评点和降低书价等等。书商传播策略注重文本之“外”,文人传播策略则以文本之“内”为中心,如提升俗文学地位的尊体意识,阐发文本的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传播策略对认识古代戏曲小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小说;文本;传播策略

近年来,传播学和接受美学视角下古典文学研究的兴起,给传统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有效拓展了古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就古代戏曲小说文本传播过程而言,书商与文人构成了文本传播的两大主体,二者具有不同的传播旨向,形成了相异的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它们可以揭示文本传播的历史动力,并且有助于认识古代戏曲小说的生态环境。

一、书商传播策略

对于刊售书籍的古代书商而言,戏曲小说文本相当于物质性商品,他们实施传播策略在于宣传、贩卖文本,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明代谢肇淛指出,建阳书坊刻书“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1]266清代锺离濬水也点出售卖小说求取“牟利”的商业现象:“盖自说部逢世,而侏儒牟利,苟以求售。”[2]824显然,刊售戏曲小说已经成为书商的谋生手段,书商们推出了多种传播策略,主要包括精刻图像、名家评点和降低书价等方面。

1.精刻图像

古代小说中的插图比较常见,明代书坊主夏履先曾以“辞所不到,图绘之”[3]1532概述图像的功能。这就是说,图像可以传达语词表述不到的内涵,可以作为语言文字叙事、抒情的重要补充。此外,插图将山水城乡、人情物理这些文本中的内容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加了读者的理解感受。

图像能否促进文本传播呢?清代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说:“此书旧有刊本,而少图像,不能动阅者之目。”[4]1363缺少图像不能满足阅者的需求,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名手绘图则产生洛阳纸贵的售卖局面。到了晚清时候,小说的文体形态与传播载体、读者的审美理念与知识结构都已经不同于前代,但宣传图像仍为书商们的重要推销策略。光绪二十八年《新民丛报》“图画”云:“每篇小说中,亦常插入最精致之绣像绘图。其画皆由著译者意匠结构,托名手写之。”[5]名手绘饰、名家精刻常常是书商基于传播考虑的夸饰套语,这一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反复出现,其根源就在于图像可以激发阅读欲望、增益阅读效果,鼓吹图像已经成为历代书坊竞相宣传的推销方式。

通俗小说如此,古典戏曲亦然。戏曲图像可以“想出作者本意”“写场上之色笑”,[6]530宣传图像自然也成为了戏曲文本售卖的策略。凌濛初刻印《西厢记》时,原本认为“不必图画”,但他又担心“世人重脂粉,恐反有嫌无像之为缺事”,[7]325其主观意图最后不得不让步于读者重视插图的客观现实。图像关涉戏曲文本传播,“戏曲无图,便滞不行”[8]的商业定律刺激着书林人士的神经。在书商刻图、读者阅图的时代氛围下,图像利于售卖、射利成为一种商业共识,“曲之有像,售者之巧”[9]就是对这一情况的概述。

2.名人评点

评点能够“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10]12所以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明代茅元仪为茅瑛评点的《牡丹亭》作《序》云:“家季为校其原本,评而播之。庶几知其节、知其情、知其态者哉!”[11]163普通读者很难领悟高雅的《牡丹亭》,评点把剧作的文词细细讲解、剖析出来,读者凭借这些赏评文字便可以容易地领略剧作的艺术魅力。

评点扩大了戏曲作品的传播范围,名人评点的传播功能更为明显,戏曲史上有《西厢》“一得二公评后,更令千古色飞”“朝品评、夕播传”[12]的说法。《西厢记》本来就是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二公”(指李贽、王世贞)评点之后,更能吸引广大戏曲爱好者。名人评点的传播效应,吸引着大批书坊主投入到评点本的编刊工作中,最终导致伪评作品的流通,署名“李卓吾”“汤显祖”“陈眉公”的评点本大量涌现。对此,醉乡主人说道:“假卓老、假文长、假眉公,种种诸刻,盛行不讳。”[13]225晚明坊间文集,“多假卓吾先生选集之名,下至传奇小说,无不称为卓吾批阅也。”[14]读者以名公评点为购买标准,思想界、文艺界的巨子李卓吾马上成为书商的作伪对象,“李卓吾”已然成为整个戏曲小说评点界的“明星”。根据研究者的细致辨析,在现存的署名李卓吾的14种评点本中,只有五种是出自李氏之手,其它文本“则可能是出自叶昼或其他人之手伪托李卓吾评点的本子。”[15]69在小说评点方面,署为“李卓吾”评点的小说也有20种左右,究竟哪种文本真正出于李氏之手,很难辨析,这种复杂的文坛“乱”象客观上显现了评点的传播意义。

3.降低书价

古代戏曲小说售价不低,万历年间姑苏龚绍山刊行的《新镌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标注“每部纹银壹两”,与它出版时间相近的百回本《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标价为“每部定价纹银贰两”。按照今天的学者推算,当时“一本《三国演义》约值米2.75石,竟相当于一名知县月俸的三分之一强”。[16]129显然,普通读者在消费这类小说文本时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降低书价是促进文本传播的重要途径。

书坊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为招揽顾客而降低书价,但有时调低书价导致了书籍质量的破损。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记载了福建坊贾的出版方法:“闽专以货利为计,凡遇各省所刻好书价高,即便翻刻,卷数目录相同,而篇中多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止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17]478书商选择价格高昂的优秀作品进行翻刻,以残充全,半价出售,买家争购可见降低书价对文本传播的促进作用。

在古代戏曲小说传播史上,晚明、清末是两个十分热闹的阶段,表现在书林坊业之兴盛方面。如果说晚明坊贾主要通过精刻图像、名家评点手段招揽顾客,晚清书商则利用科技发展的优势,实现了压缩成本、削减书价。《申报》多次为点石斋所刊小说发布降价信息,如“凡在暑假期内,门庄来购者,一律照定价七折计算,满一元者则任择码洋二角之小说一种作为赠品,多则递加,邮局函购一律照送。”[18]清末小说售价远逊于晚明,但书商仍然通过报社全方位地刊发促销信息。除了限期折扣之外,还有赠送、包邮等优惠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征服那些因书价而徘徊在店门之外的潜在客源。

综上而言,书商出于贩卖戏曲小说文本的考虑,实施了大量的宣传方式,这些传播策略具有明显的“推销”意味。他们注重接受者的实际情况,具有明确的读者本位意识,为读者量身打造适宜的读物形态,以丰富的传播策略促进了文本传播。

二、文人传播策略

书商以“射利”为传播旨趣,他们的传播策略重心在文本之“外”,表现为尽力推销作为商品的戏曲小说文本。与书商纯粹以赢利为旨向的传播目的不同,文人的传播趣向颇为复杂:喜爱戏曲小说而传播者有之,继承立言传统而创作、传播者有之,出于政治目的而传播者亦有之。作为文本传播另一主体的文人,其传播策略注重文本之“内”,如以尊体意识提升戏曲小说的文体地位、发掘文本内容的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

1.尊体意识

古代戏曲小说隶属俗文学范畴,这一特性限制了戏曲小说的传播。因此,其文本传播的前提之一便是消除根深蒂固的鄙薄意识,尽可能地提升戏曲小说的文体地位,古代文人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为戏曲小说寻绎历史源头,赋予它们经典后裔的身份。古人一般把戏曲源头溯及诗歌,明代王世贞即云:“《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19]138按照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王氏以文体代变意识梳理戏曲发展的脉络,将戏曲源头追溯到具有经典地位的《诗经》,从而为戏曲接续上高贵的血脉。清初邹式金亦持此论,其云:“诗亡而后有骚,骚亡而后有乐府,乐府亡而后有词,词亡而后有曲”。[20]87由诗至词、由词而曲是古代最为流行的戏曲史观,邹氏继续指出诗词曲皆是人们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形式,这就从历史流变与文体本源两个方面确立了“曲”的意义。较于戏曲,古代小说的地位更为低下,文人则把通俗小说与“史”挂钩,《史记》往往成为他们的追溯对象。可观道人评冯梦龙《新列国志》即云:“本诸《左》、《史》,旁及诸书,考核甚详,搜罗极富。”[21]246又如金圣叹评《水浒传》为“《水浒》胜似《史记》”(《读第五才子书法》),张竹坡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史记》”(《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古代小说取材史传者颇多,文人不仅从创作方法、笔法等角度把小说与史传钩连,更注重在功能上攀沿史传,以此确立小说的存在意义。在戏曲爱好者看来,“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22]234古代小说也是如此。文人从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寻找戏曲小说的源头,以此确立和提升戏曲小说的文体地位,为文本传播厘清了观念障碍。

其二,为戏曲小说贴上名贵的标签,如“奇书”“才子书”等。

李渔《古本三国志序》云:“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梦龙也有四大奇书目录: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23]889王世贞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纳入“宇宙四大奇书”之列,这是对正统士大夫鄙弃戏曲小说观念的有力拨正;冯梦龙变更王氏的“四大奇书”目录,以此指代小说史上的四部经典作品。王、冯以“奇书”标举戏曲小说,淡化了二者身上的“俗”味,以“名贵的标签”实现了戏曲小说的身份转换。与“奇书”之名相仿,指称戏曲小说为“才子书”的现象也很常见。金圣叹评选文学史上的六部著作,称曰“六才子书”,将评点后的《水浒传》《西厢记》分别称作《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无独有偶,毛宗岗把评点的《琵琶记》称为《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张竹坡则把评刻的《金瓶梅》称为《第一才子书金瓶梅》。文人加入戏曲小说的鼓吹队伍之中,“奇书”“才子书”体现着他们对戏曲小说的高度评判,是俗文学爱好者努力提升戏曲小说文体地位的重要举措,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对戏曲小说的鄙弃观念,从而为俗文学的文本传播铺平了道路。

2.教化功能

教化论是中国古代文艺价值观之一,戏曲小说的教化功能是文人认可二者身份的重要原因,这一功用也成为戏曲小说文本得以传播的缘由,所谓“大凡稗官野史之书,有裨风化者,方可刊博将来”[24]1628就是对教化促进传播的说明。

教化是戏曲创作的重要旨向,高明《琵琶记》宣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把戏曲创作与道德服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家以教化取向涉足曲坛,评论者更是喜欢挖掘戏曲的教育意义,并据此鼓吹、宣传。剧评家祁彪佳说,“曲之中有言夫忠孝节义、可亲可敬之事者焉,则虽呆童愚妇见之,无不击节而忭舞;有言夫奸邪淫慝、可怒可杀之事者焉,则虽呆童愚妇见之,无不耻笑而唾詈。”[25]675祁彪佳承续诗歌的兴观群怨说,认为戏曲以具体故事阐释忠孝节义,具有感人、动人的教育优势。

通俗小说的教化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修髯子认为正史的传播对象只是“通儒夙学”;通俗小说则“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进而发出“裨益风教,广且大焉”[26]111之叹。对于那些被打上淫狎色彩的小说文本,文人也是努力挖掘惩戒之用,这在《金瓶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明代弄珠客以“盖为世戒,非为世劝”确立《金瓶梅》的教化意义,随之进行具体阐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27]1079面对《金瓶梅》这样一部“秽书”,弄珠客以是“戒”非“劝”的创作宗旨评述《金瓶梅》,并以它在不同读者层面的具体接受将《金瓶梅》定义为可传之书。

戏曲小说的故事情节往往蕴含着惩恶扬善意识,这些阅读感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古代文人努力发掘戏曲小说的教化功能,以此确立戏曲小说的传播价值。

3.娱乐功能

对于戏曲小说而言,读者购买文本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闲娱乐,宣传文本内容的娱乐价值成为文本传播的另一策略。

明嘉靖年间,洪楩编刊《六十家小说》,将话本小说分为“雨窗”“欹枕”“长灯”“随行”“解闲”“醒梦”六集,这种分类标准即是小说娱乐功能的体现。明代佚名《新刻续编三国志引》也指出:“夫小说者,乃坊间通俗之说,无过消遣于长夜永昼,或解闷于烦剧忧态,以豁一时之情怀耳。”[28]935据此可知,通俗小说可以消遣、解闷,排解郁闷情绪。古代戏曲中的娱乐倾向也很显著,明代徐复祚即以“酒间谑浪之具”[29]244阐发戏曲的娱乐功能,认为它是文人酒饭之时的愉悦工具,可以藉之消磨岁月。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喜剧体现的娱乐精神更为显著,《笠翁十种曲》错误、巧合等笔法下的“人”与“事”令人捧腹大笑,郭传芳读其《慎鸾交》即有“不觉掀髯起舞”[30]381之感。此外,《吕洞宾花月神仙会》之“佐樽欢畅于宾主之怀”[31]843、《桃花扇》乃“围炉下酒之物”[32]1603皆是对戏曲娱乐功能的形象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传播思想,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形态多样的传播策略。传播策略之考察,可以看到戏曲小说特定文本形态(如图像本、评点本)的生成原因,可见它们文体地位、价值功能的诸多信息。传播策略涉及文本出版、发行、接受等问题,对我们认识古代戏曲小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谢肇制.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锺离濬水.十二楼序[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夏履先.禅真逸史凡例[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4]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5]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N].新民丛报,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

[6]钟人杰.四声猿引[A].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5.

[7]凌濛初.西厢记凡例十则[A].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5.

[8]冰丝馆.重刻清晖阁批点牡丹亭凡例[A].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三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8.

[9]谢弘仪.蝴蝶梦凡例[A].蝴蝶梦[Z].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影印本.

[10]袁无涯.忠义水浒全书发凡[A].水浒传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茅元仪.批点牡丹亭记序[A].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12]起凤馆主人,刻李王二先生批评北西厢序[A].元本出相北西厢记[Z],万历三十八年起凤馆序刻本.

[13]醉乡主人.题卓老批点西厢记[A].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14]陈继儒.国朝名公诗选[Z].天启年间刻本.

[15]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6]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7]郎瑛.七修类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8]新民丛报[N]. 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图画”,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

[19]王世贞.曲藻[A].中国历代剧论选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0]邹式金.杂剧三集自作小引[A].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一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5.

[21]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A].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C].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2]李渔.闲情偶寄[A].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一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5.

[23]李渔.古本三国志序[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4]东岭学道人.醒世姻缘传序[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5]祁彪佳.孟子塞五种曲序[A].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5.

[36]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引[A].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7]弄珠客.金瓶梅序[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8]佚名.新刻续编三国志引[A].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9]徐复祚.曲论[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30]郭传芳.慎鸾交传奇序[A].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1]朱有燉.神仙会自引[A].中国古代戏曲序跋汇编[C].济南:齐鲁书社,1989.

[32]孔尚任.桃花扇本末[A].中国古代戏曲序跋汇编[C].济南:齐鲁书社,1989.

Class No.:I207.41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Text Propag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Ancient Drama and Novels

Chen Cui

(School of Liberal Art,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Booksellers and literati are two main body of text dissemination of ancient drama and novel. Booksellers regard profit as purpose of text dissemination. Their propagation strategies have some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ine picture, famous comments, notice text and reduce selling price of the book, focusing on text exterior, while the literati's propagation strategies concentrate on interior of text, such as the literature's status, enlightenment and entertainment of drama and novel. Propagation strategy is a mirror of cognizing drama and novel '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rama; novel; text; propagation strategy

陈翠,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戏曲。

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4YJC751054)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7)06-0138-5

I207.41

A

猜你喜欢

书商评点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书商的广告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
总统与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