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历史作业设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2017-02-23蒋立兰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学以致用个性发展

蒋立兰

摘    要: 历史作业设计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作业目标,力求内容具体化、梯度化;要追求在作业设计上的重质轻量;要重視学生的个性发展,变任务性作业为自选式作业;要学以致用,紧紧联系时政热点;要努力构建开放的、动态的历史课堂,为优化历史作业设计打好知识基础,为学生科学史观的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作业设计    个体差异    个性发展    学以致用    时政热点

作业是检测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历史课周课节少,历史老师所教历史课班级多,作业批改量较大,再加学校考核机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完成形式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作业内容指定配套练习册或课本上某一知识的抄抄写写,虽然方便了教师的批阅,但这种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作业,不但没有发挥作业的巩固、检测功能,而且滋生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厌学情绪。为此,我在历史作业内容与质量的优化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作业目标,力求内容具体化、梯度化。

某些历史老师在备历史教案时往往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备写,而对作业的设计要么较简单,要么不屑一顾,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往往显得较随意。这就使得学生的作业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只要有一人完成,其他同学便会如法炮制,于是便出现全班一个“土坯模子”拷贝的作业,这极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抓差促优。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每学习一课,我在依据课标和学情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的同时,更注重作业内容的优化。

首先,依据课标和《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准确界定每一课的重点和考点,力求作业设计时做到内容上不超纲、不随意。

其次,研究近几年中考考题,确定这一课的重点、考点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以避免作业设计后的无效性。如欧洲四位航海家及路线,有时以材料选择题形式考查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路线,有时以识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航行路线的熟悉程度,有时则以材料链环题的形式,将欧洲航海家与中国郑和下西洋进行纵向对比,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航行目的、航行意义进行客观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尽量做到精、准,梯度鲜明,既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又在练习中提高作业的时效性。

再次,研究所任班级的学情,对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摸底、定位,以便同一内容设计出形式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能力并有一定思想性和开放性的历史作业,使历史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载体。如欧洲四位航海家及路线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要求学生填写他们的国籍、航行时间、路线及得到哪国王室的支持;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他们的航线路线示意图;可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要求学生与任意一位航海家对话并写出相应的采访稿;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评说航海家们。诸如此类的作业形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作业中品尝探究的乐趣,提高阅读、写作、归纳等实践能力,将课本上“死”的历史知识学活。

二、追求在作业设计上的重质轻量。

初中阶段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如果历史作业量过多,不仅起不到巩固、消化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为完成作业而滋长不良的学习品行。如果历史课老师很“强势”,学生会以抄袭或应付的形式勉强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效果可想而知。为此,追求在作业设计上的重质轻量就尤为重要。如一些基础性的变式型选择题放在课内当作随堂练习,在新授课完成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专门找哪些学困生解答,以此了解他们对这节课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便于教师随时调控教学策略。要考查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影响的识记情况,可在新授课之后留一定时间要求学生记忆,等到下节课课前留5-10分钟要求学生以默写形式呈现,这种形式更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情,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画某一课的知识结构图、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我眼中的拿破仑、繁荣灿烂的两汉文化等展示学生个性的历史思维导图、绘制历史小地图、撰写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手抄报等开放性作业,除控制字数外,还要限制书写纸张,最后放在作业本上完成,既便于保存,又利于学校检查教师业务。不管什么形式的历史作业,量须控制在30分钟内,给学生的心理暗示是任务轻,很快能完成。对于那些书写干净、整洁的个性化作业,教师除经常口头表扬外,还应利用实物投影将其展示给全班同学,达到资源共享、以优促差、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在历史作业布置中要尽量做到重质轻量,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知识技能,且不会因历史学科作业过多,而冲击其他学科,使各门学科都能均衡发展,师生关系和谐。

三、作业的布置上,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变任务性作业为自选式作业。

由于学生先天禀赋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在历史作业布置上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不仅不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反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惰性的智力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为此,在历史作业设计中,我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具体做法是: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创新、开放性作业。学生会依据自身能力做出合理选择,一般后进生会选择基础性作业,中等生选择提高性作业,优生选择创新、开放性作业。如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那些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有限的同学会选择摘抄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那些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理解能力稍强的学生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课的知识体系;那些理解和发散思维能力较强的尖子生则会针对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的史实写出简短的历史小论文。

因自主选择的作业适合每位学生能力要求,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完成时也格外认真,作业质量也就不言而喻。此种做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既达到高效历史课堂的要求,又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

四、作业内容设计上要学以致用,紧紧联系时政热点。

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为此,近年来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开放性、时政性和跨学科性,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学科界限,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政治、语文知识融入历史学科中,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通过一些历史小论文、调查小报告、想象小作文的撰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避免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局面,也赋予了历史课新的生命。如在学习《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后,针对明治维新改革使日本迅速强大起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对外扩张的道路的史实,引导学生回顾近现代日本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及目前影响中日和平交往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以《历史不容忘记》、《由日本的明治维新所想到的》为题目写出历史小论文,学生为完成作业,势必在课后搜集、阅读相关资料,对它进行筛选、加工并撰写成文。学生的撰写过程就是读、写、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五、努力构建开放的、动态的历史课堂,为优化历史作业设计打好知识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对历史重大事件的评说能力,就无法写出上乘的历史小论文,要么写出的是没有历史知识支撑的空谈阔论,要么是平铺直叙没有创新和见解的简单堆砌,这类作业既没有实际意义,又没有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积淀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评说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义务教育阶段,许多学校城乡结合混编班级,甚至是寄宿制的,诸多条件限制使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渠道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歷史教育资源,如多媒体网络、交互式一体机、实物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方式、多途径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历史课堂,通过自主阅读、视频再现历史、课本剧表演、聚焦现实、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学生历史知识面,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历史、用历史。只有这样,学生在完成个性化历史作业时,才能有章可循、信手拈来,也才能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总之,历史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容量应是适度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历史课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实践学以致用的历史作业观,重视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为学生树立科学史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定权.高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探究.南北桥,2015(11).

[2]姜学松.新课改理念下优化历史作业的设计.中学时代,2013(02).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学以致用个性发展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组合作环境下时政课堂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