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7-02-23林瑜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

林瑜

摘    要: 当前,高校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的经验、举措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学业指导    实践    思考

学业指导是指高等院校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服务范围涉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根据学生本人的个性化特点,辅助、指导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1]。随着当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开展了探索与研究,并逐步将学业指导纳入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业指导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成立了学业指导中心,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指导[2]。南京中医药大学也于2012年9月全面实施班主任和学业指导老师双轨并行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第一临床医学院对学业指导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日趋成熟,笔者在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有了些许体会与思考。

一、学业指导的开展目的

“大学之本在于学”,学业水平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业进行指导与帮助是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有效举措,是推动学习改革的基本途径。对大学生开展学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成长与成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各方面要求。

学业指导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狭义的专业课指导学习,更是对学习方法、学业发展等一系列与学习、学业相关的指导,同时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指导过程中,学业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少走弯路。如果说大学的求学过程如同航海,那么学业指导则是对舵手的最好帮助,助其不断修正航线,亦如夜航灯塔为其指引,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施学业指导不是为学生设计好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计划,而是让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把接受教育的过程内化为自我认知和实现的过程。

二、学业指导的实施方略

1.三级管理,结构完善。

我校学业指导工作实行校级学业指导中心—院级学业指导小组—班级学业指导老师三级运行模式。校级学业指导中心为全校学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学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与咨询,同时整合分析院系提供的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为高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院级学业指导小组负责本院学业指导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组织管理,定期完成学业指导老师的遴选聘任、培养管理、考核评优等工作,同时汇总学生各方面问题至校级学业指导中心,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学业指导老师为学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是与学生直接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角色,我院各班级皆配有一名学业指导老师,截至目前全院学业指导老师已达45人。学业指导老师由具有一年以上资历的在职主讲教师担任,由于我院专业基本为中医类专业的各个方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临床工作,选择专职教师担任学业指导老师尤为必要,将为学生对临床专业的认识、专业知识的扩展、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提供最有价值的引导与帮助。

2.自始至终,全面贯穿。

学业指导老师自新生入校开始,直至学生毕业离校为止,全面负责该班级同学数年的学业指导工作,实现学业指导工作在大学期间的全面贯穿。其间学业指导老师不做调整,自始至终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成长、共进步。在经年累月的接触中,相信学业指导老师与学生已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日趋深入,对各个学生的学业情况有了全面、持续的掌握,这为学生解决学业困惑、改进学习方法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奠定了基础。

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政教育及常规管理工作,学业指导老师在开展学业指导的同时要与该班级班主任及时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双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贯彻始终,在整个大学期间全面助力学生成长。

3.特色指导,动态调整。

学业指导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学业指导老师会根据学生所处学习状态制定特色指导方案,并随其变化做动态调整。大一新生还未接触专业课学习,并处于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过渡时期,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识、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发展方向都处于迷茫状态,学业指导工作正是由此阶段逐步展开的。学业指导老师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做好引导工作,随着专业课的逐步学习,做好专业解读与专业方向的介绍,指导学生进行行业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分析、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参加大学生科创项目申报等,为学生接下来的工作、考研等打下基础。

同时学业指导老师应全面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进行学业指导,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帮扶,调整学业指导内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4.多方沟通,有效反馈。

除班主任以外,学业指导老师更要与班级主干课程任课老师加强联系,多多沟通。学院学业指导老师于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召集本班上一学期主干课程负责老师与班级全体学生,以主题班会、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形式开展“教学反思周”活动,对上学期班级成绩、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进行反思,同时任课老师对本课程继续学习及后续课程学习给出建议,学生则对教师教书育人情况予以反馈。学业指导老师作为教学反思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学反思活动亦是学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此项活动,任课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和解决各类教学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同时学业指导老师充分利用学院专家、教授资源,邀请老专家、老教授为学生开展教学讲座、沙龙,为学生提供专业介绍和学业指导服务。除此以外,低年级学业指导老师通过联系高年级学业指导老师,邀请优秀学长与班级同学面对面,发挥优秀学长在学业指导方面的作用,方便学生获得学长成功的学业经验。

5.考评管理,逐步完善。

健全的考评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学校学业指导中心出台了《学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业指导教师考核及评优办法》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学业指导制度,根据学校学业指导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学院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以此规范我院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大学生学业指导监督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自上学期起,学生于学期末通过网上“评教评学”系统,按照“我的问卷-学业指导-评价-《学业指导问卷》”路径对本班学业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该问卷为《学业指导教师学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可有效反馈班级学业指导工作情况,为学业指导老师的考核评优提供客观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1.对学业指导认识不足。

我院学业指导工作已开展了四个年头,但部分学业指导老师对其认识仍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侧重于普遍、短时的问题解决,缺乏个性化、发展性的学业指导,对学生的指导范围局限于学习困难生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班级学业指导工作开展较为局限,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没有真正从内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学生接受学业指导的意识有待加强,学业指导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向老师寻求帮助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学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业指导势必收效甚微。

2.对学业指导投入不足。

学院学业指导老师大部分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部分高年资学业指导老师同时是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精力有限,难以对学业指导工作投入足够时间,对学生的帮助、指导往往未尽周全,学业指导效果欠佳。

四、总结

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动机、获得学业成功,而且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业指导工作应获得更多的重视与关注。学业指导老師作为学业指导工作实施的主体,应接受针对性培训,同时院系间、高校间学业指导老师可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高自身学业指导能力。学生作为学业指导的受体,应整理好自己的学业困惑与问题,积极主动与学业指导老师沟通联系。待条件成熟,可对本院学生开设针对性强的学业指导课程,使学业指导工作普遍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MK Hemwall,KC Trachte.Academic Advising as Learning:10 Organizing Principles.Nacada Journal,2005,25(2):74-83.

[2]赵宗更,周敬慧,高峻岭.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对策建议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81.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