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道德讲堂”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2-23陈康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陈康

摘    要: 高校“道德讲堂”作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环节流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引领了价值观导向,有助于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开展高校“道德讲堂”建设活动,还需建立长效机制、丰富教育内容和实践方式。

关键词: 道德讲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道德讲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载体,于2009年首创于江苏省常州市,它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为主要内容,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环节规范流程为实践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把“道德讲堂”写进《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向全国示范推广。此后,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我国许多高校学习常州“道德建堂”的实践经验,创建了高校“道德讲堂”,按照“五环节”的规范流程,开展了主题丰富多彩的价值观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广泛传播与践行。

一、“五环节”流程

高校“道德讲堂”按照“五环节”规范流程,把价值观教育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的实践行动,引领了价值观导向。

(一)“唱歌曲”。组织与会师生学唱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功能的歌曲。这些歌曲在歌词上以宣传或歌颂“四德”内容为主题,在旋律上以简洁、明快、易唱为主,在形式上一般是全体起立同声高唱。其中《公民道德歌》:“中国老百姓,炎黄好儿孙,重情重义重品行,立志先立人……”是许多高校“道德讲堂”活动拉开序幕时必唱的经典歌曲。此外,有些高校还注重结合本校“道德讲堂”的活动主题,选择具体的开场歌曲,以增强教育效果。

(二)“学模范”。组织与会师生认真倾听大学生本人、大学生身边人或大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等的道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四德”建设中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注重与当期“道德讲堂”的活动主题相契合,与本校德育教育内容相对接。如许昌学院结合“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主题,邀请了本校的学雷锋典范朱晓东、张文帅,为大家讲述亲历故事。通过两位学子的学雷锋故事,感染了与会师生,大家表示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诵经典”。结合“道德讲堂”的主题,在《道德经》、《论语》、《礼记》、《诗经》、《弟子规》、《孟子》等中华民族古代经籍及道德格言中精选语录,组织与会师生集体诵读或聆听讲解,引导他们感悟道德经典的文化积累及精神魅力。如内江师范学院“道德讲堂”结合“人无信不立”的主题,到场的250名师生不仅高声朗诵了《弟子规》,还聆听了該校的翁礼明教授从入则孝、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等七个方面对《弟子规》做的深刻剖析,使师生们深切地领悟到《弟子规》在培育人们的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指导意义。

(四)“发善心”。组织与会师生结合“道德讲堂”的主题内容,积极发言,分享身边的道德故事,交流内心的道德感悟,在此基础上主动地做出道德或善举的承诺。如江苏理工学院“道德讲堂”在“穷且益坚,歌以咏志”主题活动的“发善心”环节,在分享了道德模范钱忠根老师、万建鹏同学的事迹后,全体师生起立,做出道德承诺:做一个会感恩、重品德、有爱心的人。

(五)“送吉祥”。高校“道德讲堂”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向道德模范,或道德模范向现场观众,送吉祥卡片、祝福话语或有意义的纪念品,以资留念,弘扬“好人好报”的价值理念。如上述案例中,道德模范钱忠根老师和万建鹏同学为到场师生送上祝福和吉祥卡,寓意祈福。

二、“五环节”流程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高校“道德讲堂”通过“五环节”流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由抽象变为具体,由“虚”化“实”,融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

(一)“唱歌曲”,有助于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高尚的音乐有助于对人的教化。有较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功能的歌曲,其歌词从不同的视角直接或间接反映了我国“四德”建设的要求,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如上述案例中,《公民道德歌》的歌词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接地告诉人们做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凸显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此外,歌曲的音乐形式具有娱乐性、抒情性及感召力,尤其是在全体起立共同高唱歌曲的特定情景中,能振奋人的精神、愉悦人的身心,有助于强化人们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模范”,有助于强化价值观导向。模范即榜样,是新时期核心价值观导向的典型案例,是某种思想品德要求的具体体现。高校“道德讲堂”通过讲自己的事、身边人的事及大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将大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最感动的情、最相信的理、最愿做的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现场的大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真实、亲切、可信、可学,同时觉得“值得学”、“学得会”、“用得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从内心产生学模范的行为与精神的想法,争做时代模范。

(三)“诵经典”,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如“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信条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价值观追求,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高校“道德讲堂”上,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讲解,反复品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用心感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及人文精神,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发善心”,有助于推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落到实践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高校“道德讲堂”的活动中,在大学生唱了道德歌、听了道德故事、读了道德经典后,主持人采取现场采访、请代表发言等形式,启迪每位参与者对照刚才的“模范”先进事迹,找找自己的差距,谈谈自己的启发,讲讲自己该怎样学,现场分享自己的道德感悟。“不管是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承诺,还是树立道德新风的承诺,目的都是让道德在他们心中升华,加深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扬好德”[1]。通过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价值观教育体验,大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洗礼与净化,有助于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送吉祥”,有助于营造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良好校园环境。“吉祥”作为一个汉语词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美好、幸福。代表吉祥文化的物品,是我国各族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愿望的物化形象。高校“道德讲堂”上送出的吉祥卡片、祝福的话语及有意义的纪念品,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献出的爱心真情,表达的是美好愿望,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友善,对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当下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冷漠、爱心缺失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道德讲堂”建设的对策

随着高校“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一阵风”现象较为普遍与突出。为改变这种现象,进一步发挥高校“道德讲堂”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长效机制。高校“道德讲堂”是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创建的,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各高校主管思想工作及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更是亲力亲为,全程参加,使“道德讲堂”成为本校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要改变“一阵风”现象,使其持续地开展下去,各级党政领导都应从机制上高度重视,要把“道德讲堂”建设活动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部署,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落实。

(二)丰富“学模范”内容。一是丰富“模范”类型。目前,高校“道德讲堂”上宣讲的模范,主要凸显“四德”建设中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内容。对大学生而言,这些方面的榜样教育很重要,它是核心价值观在某一方面的具体体现。但同时它不是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不能等同于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对他们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關系着国家的命运,所以增加宣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各类榜样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丰富大学生榜样类型。大学生榜样是高校“道德讲堂”中宣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大学生榜样较多地集中在励志型、学霸型、助人为乐型、团结友爱型、志愿者服务型等方面,客观上带来了大学生榜样的“单调”性。因此,需要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途径选取大学生榜样。

(三)丰富实践方式。在运用“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的规范流程实践路径时,主办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补充其他实践形式及相关的教育内容。一是在具体环节中丰富实践形式。如在“学模范”环节中,除了听讲模范故事的形式外,可选择播放视频、舞台剧、情景剧等演绎模范故事,把“静态”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动态”的鲜活事例上;在“诵经典”环节中,除了师生齐读道德经典的形式外,可尝试用“吟诵”、评弹、说唱等形式激活经典文化的育人功能。二是根据教育主题的要求,可增加实践环节,如“静默反省”、“一堂一善”等。

参考文献:

[1]王春旭.“道德讲堂”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76.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思政课项目:“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Y14517)。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三严三实” 做师生满意的党员干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