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2017-02-23卫颖

会计之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价值链

卫颖

【摘 要】 价值链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凭其普适性与先进性延伸到企业的诸多管理领域,从而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文章将价值链管理融入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中,试图打破以往企业财务分析模式,把财务分析活动扩展到整个企业价值管理过程当中,基于价值链分析对财务分析活动进行重新整合,并以价值链为基础构建财务分析模式,进一步为研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确定企业经管关键点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价值链; 财务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039-05

一、引言

作为具有先进性的一种管理思想,价值链管理正凭其普适性与先进性延伸到企业的诸多管理领域。财务管理和企业价值链管理之间的结合,是价值链管理思想朝内部管理领域不断延伸的必然结果。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项手段,其和价值链分析之间的结合实际上就是价值链管理思想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逐步深入的反映。

波特指出,倘若将企业视作一个整体则将难以有效认识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1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别,实际上在于各个企业价值链的差异性。然而,怎样明确企业当前价值链中关键点和关键要素,是目前企业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在于深入探究分析企业自身价值链。只有在不断的分析过程中明确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点和主要因素,才能进一步明晰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2 ]。而以价值链为基础的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追溯和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是明确企业价值链关键点和主要因素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本文基于企业内部基础价值链,以建立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方式探究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节点。

二、传统财务分析与价值链视角财务分析的比较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

传统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对目标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成果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为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判断依据。而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分析的目的有所不同: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包括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分析来看,其目标是明确企业上下游价值链的完善程度是否给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价值增值,进一步能否为投资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指引[ 3 ]。从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财务分析来看,根据价值链的思想本源,企业的价值增值可以通过提高顾客价值来实现,另外,对作业流程和成本的控制也是增加企业价值的有利途径,故其目的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完善、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消除不增值作业,提升顾客价值。

(二)财务分析的对象不同

传统财务分析对象是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 4 ]。在进行价值链财务分析时,除了要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与其自身发展相关的核心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因为这些相关企业中的任何相关环节如果发生重大变化,都很可能会给本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带来影响。全面还原和分析企业财务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的数字,应该将分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可以做一些项目信息采集、调查报告分析等;对于外部相关企业来说,财务数据往往不容易取得,所以可以凭借竞争对手销售渠道和生产场地的选择计算其在特定市场下的销售成本,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固定资产规模就可以得到其生产能力的大致评估。

(三)财务分析的重点不同

在进行传统财务分析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点往往不同,因此财务分析的重点也不同,例如,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分析的重点不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方面,分析的重点是成本和顾客价值导向的管理。只有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业务环节的成本,才能判断各个业务活动对企业价值、客户价值的贡献度,从而优化、完善业务流程。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方面,分析的重点是成本和盈利。企业为了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发展战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通过对上下游价值链进行财务分析来确定哪些环节是增值环节,从而可以制定出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目标。另外,对各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非增值环节进行改进和整合。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不同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因素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两种。因素分析法具体又可以分为指标分解法、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等。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出差异和矛盾,大致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分析以比较分析为主,同时辅助参考相应的非财务指标,通过比较各个业务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消除不增值作业。在进行外部价值链财务分析时,比较价值链不同环节企业的费用、成本和盈利来找到整体产业链上核心竞争能力,制定改进措施。

三、价值链视角下各增值要素的分析

(一)内部价值链关键增值要素分析

1.研究开发

研究开发是一个企业完成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研究开发水平,才可以持续获得创新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成本方面,提升研究开发水平可以通过改善产品生产制造工艺、优化生产材料等方式实现降本;运用新工艺能够简化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关系,减少企业内部活动导致的消耗;使用新材料或者改进原料配比能够帮助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就差异性而言,使用新技术可以使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价值。从客户的角度分析,理性的消费者偏向于接触到更加便捷、功能性更强大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在相对应的研究开发阶段,能否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发出新产品的适用效果、成败与否。综合研发人员、经费投入和新产品产出考虑,内部价值链研发环节的指标如表1。

2.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是运用原材料与组织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和增值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关键性环节。要想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制造出满足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优质产品,进而使得企业所创造的顾客价值最大化。产品的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成本、相关人员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以及车间管理人员的费用等。在该项环节中,投入员工成本的单独列示是为了衡量整个内部价值链中人员成本的分布,产出中退货的比率可以揭示产品最终产出量的瑕疵度。同时,从客户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产品。综合上述分析,内部价值链生产环节的关注指标如表2。

3.营销环节

随着供需市场的演变,市场营销的地位越发重要。当全球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时,各个企业所实施的市场营销战略也逐渐从以往的产品导向战略向市场导向转变,企业开始更多地从消费者角度制定营销战略。企业营销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存货积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企业营销能力属于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市场营销的重点在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经由市场获得消费者订单,然后把产品或服务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最后顾客对产品送货是否及时、服务是否满意等方面作出评价,这些都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综上,关键指标设计如表3。

4.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指的是在产品或服务完成交易后,企业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产品)进行的所有后续活动。企业提供售后服务的目的在于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培养顾客忠诚度。售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消除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产品功能损坏或缺失而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是决定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项关键因素。完成交易的产品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产品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进而导致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此时,售后服务就是至关重要的补救性措施,能够及时解决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困扰,解除消费者因担心产品质量而导致的购买犹疑。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应借助于和消费者的直接接触,取得更多的消费者反馈信息,并根据消费者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企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除此之外,售后服务实际上是企业和企业间除产品销售环节之外的“第二次竞争”。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同行企业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通常较为接近,此时企业之间的竞争重点就转移到售后服务环节。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不单单可以确保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提升其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综上,该环节的设计指标如表4。

(二)纵向价值链关键增值要素分析

1.上游供应商分析

在价值链上位于上游的提供产品(或零部件)的企业被称为供应商,研究前向的与供应商的关系对得到、改善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供应商选择和价值链建立更为看重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而降低制造成本,促使双方和市场更为接近,增大重复交易概率,创造进入或者退出障碍,并可使价值链企业成员共同获利。在企业采购环节,采购产品的成本依然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因为采购成本最终影响企业输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尤其当企业采用低成本战略时,采购商品的成本往往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考虑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可靠性、采购产品质量合格率。综上,可以对采购商的满意度M列出表达式:

M=?琢×供应商准时交货率+?茁×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酌×供应商成本利润率

公式中,?琢、?茁、?酌为权数,其取值可随供应商的不同而不同,且?琢+?茁+?酌=1。对于满意度指标M而言,准时交货率=(供应商在某个规定时间内按时交货次数/全部交货次数)×100%。

供应商按时交货率低,表明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不能满足买方要求,或其生产组织管理能力无法达到买方企业价值链正常运转要求;供应商交货率高,则表明供应商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产品总量)×100%,反映的是供应商所供产品的质量水平。当不合格产品数量增多时,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将降低,表明供应商所供产品质量较差或者质量稳定性不佳。

供应商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净利润/总成本)×100%。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是决定企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市场供需关系保持平衡时,供应商产品价格可以视为一个定量。根据成本加成定价原理,产品价格是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的总和。产品成本利润率高表明供应商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此时,因为供应商可以在当前市场价格水平下取得较多利润,将增强与买方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对相关生产设施加以改造,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满意度指标M可以用于对企业各个供应商经营管理业绩及其下游价值链关键企业的影响加以评价。满意度指标值低,表明此供应商经营业绩较差,生产能力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会对下游价值链企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对整个价值链的正常运作造成干扰。所以,企业应重点管理满意度指标值较低的供应商,倘若其难以进行有效整改,则企业应该重新进行供应商选择。

2.下游分销商分析

分析企业和客户企业价值链,不断优化销售渠道,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在确保市场需求和供给平衡的基础之上,结合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对企业结构和规模进行相应调整,并且确保企业资金、产品、信息等资源正常流动、周转。下游价值链分销企业往往是直接接触目标客户的媒介,所以在对下游分销商价值链进行分析时,应结合客户的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分定性和定量兩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表5。

(三)横向价值链关键增值要素分析

在企业横向价值链分析时,基准分析法(也称作标杆分析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标杆分析法指的是以企业个体外部的绩优企业为参照,对企业自身产品、服务的质量加以评价,找出企业和绩优企业之间的差距,制定持续性的改进方法。绩优企业指的是在某个特定方面,例如产品工艺或服务质量业绩突出的企业。通常而言,各企业都有自身的弱势环节,同时也有其独特优势,参照其他绩优企业的管理办法加以改进是最为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在选取标杆企业后,可以从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和标杆企业在哪些作业环节有差异,如果可以获得标杆企业差异作业的流程和成本规划,就可以进行学习和选择性模仿,以最快捷的方式达到绩优企业的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水平。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和成本构成往往涉及商业秘密,获得的机会很小。桑克和戈文德拉贾对价值链思想进行拓展,指出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增加价值的作业;其二,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在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优化时,企业管理重点在于不增值作业。不增值作业不会给消费者增加价值,因此企业应该合理安排不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间的联系,尽可能撤销不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同时可以给消费者带去附加价值的作业。企业应该尽可能提升增值作业的执行效率,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为消费者带去附加价值,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较于以“产品”为核心的作业方式,价值链管理中的作业以“作业”自身为核心,更加注重企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同时对作业进行分析,基于作业成本进行信息计算。如果是价值增值作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提升作业带来的效益;如果是不增值作业,则首先要明确该项作业是否为必需的作业程序,如果不是就要及时消除,如果是,看是否能找到其他价值增值的作业来替代。企业区分价值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在首次细分时有可能并不能完全确定该项作业增值与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该项作业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直至区分出价值增值和非增值的各个部分。

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框架构建

(一)价值链视角财务分析的整合思路

波特(2005)指出:“消费者价值的形成源自许多可以导致某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各企业则是由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等诸多过程所组成的集合体,倘若将企業视为一个整体,则难以识别各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将组成企业的活动进行分解才可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对价值链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正是从价值链本源的思想出发,把企业的内部作业活动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充分考虑进去,并与竞争对手等标杆企业进行横向对比,最终达到成本最优,满足客户的最大价值。笔者对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的整合,是依据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成本领先和客户价值两个维度。客户价值作为企业内部各个作业展开以及上下游企业合作的主要牵引思想;在横向价值链对比上,以成本领先引导,进行各个作业环节的对比,找出需要改进或删除的目标作业,再进一步分解分析。

(二)基于价值链视角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价值链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价值链分解成多个作业环节来加以分析。各行业企业价值链涉及程度都有所不同,故在进行价值链财务分析时也会有差异。根据分析需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分析时要选择不同侧重点,另外,客户价值维度的衡量要通过一些顾客满意度相关的指标完成,在内部价值链分析时曾多次涉及顾客对各个环节结果满意度的评价,企业获取这些评价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一定的场合发放顾客调查表,让顾客填写后归集整理,具体的调查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制定。

通过前面对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关键要素的分析,不难看出,单单依靠定量财务指标分析或定性非财务因素分析衡量企业经营管理业绩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均不可能很好地揭示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驱动因素,也不可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因此,只有在确定的、合理的价值链上,将各环节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才能够确认企业的经营重点,实现企业成本最优及客户价值最大,进而制定出资源整合的最优方案。基于前文所述基本思想,本文设计了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框架,如表6所示。

五、结语

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产品增值,根据价值增值规则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在实施价值链管理模式时,分析价值驱动因素是一项关键环节,但是当前很多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仍未将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目标,即未对价值动因加以分析。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流程,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延续了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方法和手段,并且优化了分析理念和技术。虽说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应用,但是随着价值链管理思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一定会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彭玲玲.对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探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11):25-27.

[3] 孙爱进,刘爱学.财务分析与价值链分析的融合及应用[J].经济理论研究,2015(6):11-13.

[4] 周波.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4(19):10-12.

猜你喜欢

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陕西煤业偿债能力分析报告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