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奇 心系家国情怀的导演
2017-02-23牟燕红
牟燕红
路奇导演本人很低调,鲜少在公众平台发表言论。他是一个潜心耕耘的艺术匠人,靠作品说话,且掷地有声。作为一个颇有思想力、出场自带家国情怀BGM(背景音乐)的导演,他的作品的视野与格局是多数人无可比拟的。细数近年来的作品,2016年的《东方战场》,将他推上了舆论影响力的风口浪尖。紧接着,这位坦言“天生喜欢大场面”的导演,又马不停蹄地筹备《乔家大院之光明之路》《武当一剑》。这两部作品中或从“家国情怀”的特质,或从“侠之大者”的内核,共同阐释了格局大、层次深的路奇式特色。所谓“格局者,胸中之宇宙尔。人之格局,乃所想所为之时光丘壑尔。空想八荒,乃意淫强国,算不得格局;时势所造,乃浑噩求存,算不得格局”。路奇导演的格局,通过他“不忽略细节,不拘泥细节”的创作力以及对于美学的鉴赏力与表达力一一展现在观众的视野里。
天生喜欢大场面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偏好,《东方战场》热播时,路奇坦言自己是天生喜欢大场面的导演。早在拍戏伊始,他便热衷于恢宏、磅礴的题材,历史戏《日月凌空》、古装神话剧《妈祖》、近代革命题材《铁血红安》,他的作品拥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声势浩大、气贯长虹。其中,《东方战场》以14年的时间跨度、1200名演员的庞大阵容、抗日题材的特殊地位,成为路奇重要代表作之一,旁人很难想象他拍摄这部鸿篇巨制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不过,他却乐在其中,《东方战场》的拍摄工作于他而言更像是一场追求极致的旅程,收获了无数惊喜和感动。
这部剧中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以往任何一部电视剧未曾涉猎的,比如《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波茨坦公告》的发布,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算是首度揭秘。为了拍摄这部气势恢宏的近代革命斗争全景画卷、切实还原真实的历史,路奇导演率领800多名工作人员、1000多名演员赴14省实地拍摄,“历史发生在哪里,拍摄现场就在哪里。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去了东北三省,去了云南,去了大西北,足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路奇说到,由于美国白宫、日本皇宫等地的拍摄存在限制,《东方战场》的国外景别基本都是棚内搭建完成。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部日本籍演员多达270人的剧中,这些演员对日本皇宫的搭建工作颇为满意,并多次表达敬畏之情。“他们认可了我们的认真,我也对他们报以敬意。”路奇感慨道,“他们真的非常敬业,在来中国之前,早早地就已经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了解自己所饰演的历史人物。他们也会和我积极沟通,告诉我他们认为如何演绎才是最恰当的。”他们的到来,也使得国产抗日剧告别了“假鬼子”横行的违和画面。
除了远道而来的国际演员,《东方战场》的吸睛之处还在于大量启用年轻特型演员,路奇解释道,“《东方战场》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故事,毛泽东当时才38岁,朱德才44岁,正值风华正茂,所以启用年轻演员是势在必行。”他也非常认可他们在剧中的表现,“从我个人角度看,几位年轻特型演员都完成得非常好。尤其是黄海冰,扮演领袖毛泽东,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精准演绎,他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和图片,力争做到神相似。”此外, 《东方战场》还大量出现了香港TVB演员的身影,“港姐”袁咏仪、“视帝”罗嘉良、应采儿分别在剧中饰演宋庆龄、汪精卫和赵四小姐,每个演员在剧中的出色表演源自历史人物本身的内涵与气质,也得益于导演及其团队的选角功力。至于为何会邀请香港演员参演,路奇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香港演员本身的气质、成长环境和政要、名流比较相似,演绎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比如应采儿,真的活脱脱就是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赵四小姐。”
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
路奇导演的家国情怀,已然融入其血液与生命中,并一以贯之延续到他的每个作品中。纵使拍摄《东方战场》的劳力与劳心让他“感觉身体被掏空”,但当他接到《乔家大院之光明之路》的制作邀约时,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去做,《乔家大院之光明之路》延续了《乔家大院》的传奇故事,以张博主演的乔映霁为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以商救国、以商救民的家国情怀。讲述了乔致庸去世后,乔家第五代的兴衰,路奇导演大胆启用多位优秀演员,张博、童谣、潘虹、乔欣、周航、崔鹏、吴昊泽等联盟演出倾力打造一代彪炳千秋的中华商魂,一场惊心动魄的酷烈商战。
为什么要拍这部作品?路奇感慨,当下的电视剧屏幕,以仙侠、玄幻、古装等剧目居多,现实题材少之又少,尤其是实业救国的题材匮乏。“我觉得应该有像《乔家大院》这样表现主流思潮的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此外,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乔家大院》的编剧朱秀海在写完第一部之后,一直在耕耘着续集,路奇导演觉得朱秀海作为文人,骨子里渗透着家国情怀,字字珠玑,而自己也能够与此产生强烈共鸣,“实业救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过时,况且这与今天我们强调的大国崛起相互呼应,我觉得《乔家大院之光明之路》相对于第一部更具有时代意义。”他坦言,在“小鲜肉”与“小鲜花”强势霸屏的当下,《乔家大院之光明之路》的出现,注定是一个孤品,但孤品也将成为经受得住市场检验的“真品”。
在制作层面,路奇讲究作品的质地;在剧本筛选方面,他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有品。就比如喝茶,有的人只要见到茶杯就端起来喝,不管是杂碎还是珍品,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劣质的东西我是拒绝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剧本的品质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路奇總结道,好剧本是自己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乔家大院之光明之路》中,路奇希望注入一些更高级的元素,“这是一部讲商战的戏,我觉得里面可以融入很多金融知识。”但具体落实到实际拍摄过程中问题又出来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在茶余饭后更热衷于去欣赏“刺激”的东西,真的放入金融知识恐怕有很多观众会觉得枯燥、不爱看,这就需要一位导演牢牢地权衡好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事实上,路奇导演的下一部作品《武当一剑》便是在这样的思维之下强势打造的。
刚柔并济,侠之大者
路奇导演认为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揭开面纱,我们看到了《武当一剑》。电视剧《武当一剑》根据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剧讲述了明朝末年,武当派数位高手相继遇害,凶手成谜,多年以后,武当俗家弟子耿玉京踏入江湖,解开了多年前的一系列悬案。作为梁羽生先生武侠封笔之作,《武当一剑》是其著作中最具悬疑色彩的一部。去年10月,路奇携导演组一行9人,先后到神农架、阿尔山等地进行采景。采访的间隙,我们在路奇导演的工作室里参观了贴在墙上的一张张采景照片,他神采飞扬地为我们讲解自己对于“侠”的理解,一时间将我们带入了梁羽生笔下的刀剑江湖。
梁羽生对于“侠”有过精辟的概括:“十六个字——侠骨文心,云霄一羽,孤怀统览,沧海平生。”的确,侠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其内容甚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从古人对侠要求“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到现代每一个武侠小说作家心中都有一个侠的概念。但不管侠的定义怎么变化,他们都会留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比如佛教的、道教的、儒家的,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大侠不可能完全脱离了中华文化传统而孤立存在于世上。而“侠”的概念在路奇心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说,“我觉得‘侠在每一个人心中概念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侠的概念。‘侠本身是亦真亦假的,如果你完全按照现实生活来塑造,肯定不行。武侠的世界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只有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强烈地改变,才能让人感受到确实不一般。”他比较推崇徐克、王家卫、张艺谋拍摄武侠片的功力,他们对于武侠有着不同的追求与情怀,对路奇打造《武当一剑》有所启发。
独树一帜的美学理解
很多人都知道路奇导演在美术指导领域颇有造诣。作为国内顶尖的美术师,他的代表作品有《日月凌空》《江山风雨情》《康熙王朝》《太平天国》《武则天》等,不胜枚举。一部部家喻户晓的传奇大戏,代表了他对于美学独树一帜的理解。这一切还得从他打小就特别喜欢画画说起,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到现在,他从未有放弃画画的想法。他时常对自己和儿子说,“我一定留出精力和时间给画画,按照我的计划,我还想再拍摄几年,如果不拍了,我就要全身心去画画,画画是我一生中最喜欢的追求。”正是这样的积淀,使得他对电视剧美学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他觉得每一部戏的美,要根据题材去创造。“比如历史题材就要拍出历史感,武侠片需要拍出侠客的情怀,选择历史片你就不能舒展豪侠的情怀,所以你们可以从《武当一剑》中一探究竟,每一个镜头语言的表达都努力向侠客情怀靠近。总而言之,任何美学的包装要和你的题材相符合。”另外,在音乐上,路奇导演也非常注重美学的表达。“《武当一剑》在音乐方面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和作曲做了重点交流,特别强调武侠元素在音乐上的表达。”
无论是《唐明皇》《康熙王朝》还是《江山风雨情》以及如今正在筹备的《武当一剑》,路奇导演在创作过程中都是一丝不苟的,有演员评价他是一位严苛的“处女座”导演,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不,我是巨蟹座。”在创作每部戏的时候,他都精耕细作。提起很多历史戏不注重细节,路奇吐槽道,“講清朝的戏,索额图的家,剧中就直接写上索府。这样说的话,欧阳写欧府吗?这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剧直接把叶赫那拉氏就写叶赫,真得很可悲。这些匾额应该一点一点地去查,而且既然是清宫戏就应该配上满文。”路奇认为,创作要讲究严肃性,不能胡来,“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连续性是最强的,适当的夸张是可以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著名编剧王立扶也说过,电视剧作品讲究的是美和思想力。路奇的美学成就,源自于他发自内心对美的热爱,而对思想力、家国情怀的追求,亦是一份融入血液与骨子里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