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

2017-02-23王艳华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点检验

王艳华

摘要:本文从建立预案、材料准备、人员培训、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与优势菌观察、检验方法选择等几个方面为基层疾控中心如何做好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工作提出了一套系统规范的工作流程,對缩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周期及提高检测率提供参考策略。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特点

食物中毒是一类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居于首位。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曾就1992~2001这10年间的13 个监测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涉及最广的要属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占到了38.5%的高比例。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可占31.1%,除此之外还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分别占到17.9%、14.0%[1]。基层疾控中心是执行食物中毒检验任务的关键单位,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地区的基层疾控中心配备的先进检验设备都比较缺乏,比如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仍然沿用传统培养方法来对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检验,但是具有较长的检测周期,这就造成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及时性,跟不上人民群众对安全卫生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工作力度不仅是是 2003 年颁布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更是基层疾控中心为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提供保障的道德举措。

1建立预案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切实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食物中毒检验预案,对采样需要用到的各种物材料资的准备、人员的培训及分配、生物安全、病原菌的检验方法、仪器设备的检查维护、培养基的制备、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环境等各个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工作责任有条不紊地落实。

2材料准备

实验室须妥备各种样品的采集材料、常用的诊断血清及培养基、生化试剂条或者微量生化管,同时也要储备适量的不常用材料。

3人员培训

每位检验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食物中毒检验的重要性,提高对检验工作的重视度,争取最快获取结果。及时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认识新出现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胜任检验工作岗位,掌握食物中毒检验相关知识与技能,要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新技术及时学习与把握[2]。此外,还应扩充自身知识面,了解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等相关知识。

4现场调查

检验人员应自觉积极得做好食物中毒的现场调查工作,对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及病原菌、潜伏期、传播途径等进行观察分析,收集患者的血、尿常规检验结果。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初步判断出可能致病的病原菌,着重关注重点样品。重症患者的粪便往往能够提供可疑菌落,着重关注可起到较满意的效果。

5样品采集与优势菌观察

5.1样品采集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中,样品的质量是检验结果取得成效的关键。应通过边调查边分析的形式来明确采集的样品,以利于典型样品的采集,且在调查分析过程中,通过检验人员与流调人员的合作交流能够促使检验样品及方法更为合理、科学。最好在患者用药前进行样品培养。

5.2优势菌观察 采集的样品包括液体样品与固体样品,前者直接涂片,后者先用生理盐水磨匀后再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在镜下观察数量占优势的细菌,在暗视野下对细菌的动力进行观察,根据染色反应、形态及动力判断细菌种类,对下一步的检验工作提出指导基础。

6检验方法选择

6.1分离培养 运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离培养基来进行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理想的效果,一直以来也都受用于基层疾控中心。但对工作经验不足的检验人员而言,在对多杂菌的目标菌进行处理时不易做到"百里挑一",因此近些年我国开发并引进了很多新的分离培养基,如法国CHROMagar等显色培养基已被引进我国且被证实特异性较好[3]。目前,O157:H7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等显色培养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成本以及各类细菌已具备的检验效能,以上这些显色培养基在我国基层疾控中心中都应该配备齐全。此外,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选择性分离方面,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血浆凝固酶平板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对于一些不能依靠国家标准GB/T4789-2003检验出的样品都可有效分离出目标菌。

6.2生化试验 双歧索引法是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不仅处理繁复且检测周期也长,在需要"应急"处理的突发事件面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目前,数码法已得到应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rRNA 第Ⅰ超科细菌数值编码鉴定系统、弧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等都是常用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的生化试验方法。

6.3血清学凝集试验 在血清学凝集实验中,确保血清的有效性十分关键,一旦效价不佳或者吸收不充分便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出错。如果血清不凝或是凝集的结果不符合判定的应符合某一细菌的形态、培养、生化时,这时不可轻易对结论进行否定,而是应通过其它批号或其它生物制品所的血清进行对照。值得一提的是,在鉴定副溶血弧菌及志贺氏菌的过程中应该对K抗原的阻断凝集予以特别关注,除了比较熟悉的 K抗原与Vi抗原之外,M抗原和 O5抗原在沙门氏菌的鉴定中具有阻断凝集作用。

7讨论

传统的分离鉴定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而来,是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一条"金标准",虽然如此,由于其具有不易克服的较长的检测周期,造成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及时性,跟不上人民群众对安全卫生服务的要求。当前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已经进入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基层疾控中心,无需再面对检测周期长的问题。同时也出来了一些入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免疫胶体金技术、聚合酶联反应及核酸扩增技术等具有快速、 灵敏、特异优点的敏细菌鉴定方法,然后尚未得到国家标准的认可,使得法律效力不足[5],因此研制出一种病原菌检验方法基本完全满足灵敏、特异、效力的优点是当前迫切之需。

目前,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中,副溶血弧菌、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志贺氏菌是基层疾控中心主要开展的几个项目,通常情况下,如果上述细菌未被检出多以不了了之结束,造成了食物中毒检验的缺口。因此,要使食品安全卫生与疾病防控得到充分保障就必须要进一步扩大细菌的检验范围。目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已变得比较成熟,方法比较简单;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工作最大的障碍就是其繁琐的检验方法,可先纯培养后送上级疾控机构进行检验;变形杆菌检验仍缺少国家标准,一般都以参考《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T 9-1996》来处理[6]。笔者建议基层疾控中心有必要也将以上三种细菌作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必检项目。

在基层疾控中心实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处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地把握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范围,这给消灭、切断、控制流程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目前,脉冲场凝胶电泳仪已在条件比较好的基层疾控中心中有所配置,可将病原菌进行特异性的分型,据此明确细菌的传播途径,为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提供了十分显著的技术支持,然后设备操作复制、费用昂贵,尚不能在各个基层疾控中心中推广应用开来。这就对低成本的分型技术的研制开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滕毅,钟廷国,李义,等.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2010,5(18):939-940,944.

[2]刘汉伟,马宁.基层疾控中心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预防医学论坛,2010,5(25):474-476.

[3]郭玉梅,秦丽云,徐保红,等.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3,5(16):73-77.

[4]何金林,夏铁瑛,陈燕,等.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5):392-393.

[5]刘小敏,张勇,莫浩联,等.深圳市福田区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01(9):62-63,85.

[6]李汝期,明儒成.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及检验[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4,5(7):440-443.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特点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