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话题”主题班会的探究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2017-02-23李南飞

关键词:班会时代政治

孙 伟 ,李南飞,王 薇,蒋 榕,赵 爽,高 军

(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微话题”主题班会的探究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孙 伟 ,李南飞,王 薇,蒋 榕,赵 爽,高 军

(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主体意识边缘化的挑战和核心内容碎片化的危险。为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寻找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积极应对“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微话题”主题班会是按照“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的功能要求,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细化,或将碎片化的微话题内容聚集,采用模块化植入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主题班会中,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微话题”主题班会包括话题选择、话题陈述、话题总结等3个核心环节,具体过程需要实施者精心组织和灵活掌握。实践证明,“微话题”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微时代”挑战的一种有效尝试。

微时代;微话题;主题班会;碎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称,如“微博”“微信”“微视”“微店”“微电影”“微小说”等,从个体表达习惯到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从个体消费行为到企业营销策略,处处可见,“无微不至”。“微”成为这个时代的标记,“微时代”[1]已经悄然来临。“微时代”的特征是信息传播的双重性,即:从传播主体看,没有明显的主客体界限,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从传播内容看,短期和局部范围内,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2,3],但长期和全局范围内信息又有“聚集性”的特点,围绕“热点”形成“焦点”;从传播功能看,既体现个体意识,表达个性诉求,张扬了个性,又体现社会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诉求,满足了特定群体的心理需要。“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双重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围绕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本文按照“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的功能要求,通过对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细化和有益的“碎片化”信息的聚合,构建完整的“微话题”体系,采用模块化植入的方法在主题班会中加以实施,以期达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一、“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信息传播双重性的特征反映在人们行为上,是个体对“客户体验”[4]的追求——强调个体主观感受。这在高校“95后”的大学生身上也有体现。他们以自组织的形式,借助自媒体,表达个性诉求,以自我的方式生活学习,把正式组织排斥在外,选择性地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严峻的挑战[5,6]。

(一)“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

首先,不同价值观正面抢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自媒体的出现,人人都是信息源,不同价值观借“船”出海的通道变得丰富,为其传播提供了机会。不同价值观以碎片化的状态,借助个性化诉求的形式,“机会均等”地出现在高校,直接侵蚀高校原来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其次,大学生对自媒体的拥趸与教育者对自媒体不适应之间的巨大反差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学生利用自媒体传播认同事物的意愿强烈,而教育者却固守课堂教育形式,双方不在同一舞台演出,没有互动,形不成共鸣,无形中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核心内容碎片化的危险

在“微时代”,“低头族”充斥校园,大学生热情拥抱“碎片化”知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不得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微化”。然而,这种探索是仓促的,是一种典型的“倒逼现象”。这种探索缺乏应有的创新,只有新工具的使用,没有内容和工具的相互依托,形式上很牵强,内容上很陈旧;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新的系统,组织上很凌乱。更严重的是,这种探索在无意中打破了业已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逐渐被碎片化,影响实际教育效果。

(三)“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体意识边缘化的挑战

在“微时代”到来之前,教育者依托课堂、教材等渠道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微时代”,后喻文化的代际差异性在高校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学生能更主动、更熟练地掌握自媒体等信息传播渠道的使用方法,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优势,而教育者却在“谁教育谁”的问题上纠结不已。这种纠结在主观上给教育者挫败感,怀疑自己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并不断边缘化主体意识。同时在客观上,大学生会对教师主体地位提出质疑,直接冲击和边缘化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微话题”主题班会的提出

价值观念多元化、核心内容碎片化、主体意识边缘化的冲击,促使教育工作者寻找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在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微话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主题班会[7,8]有机集合,创新性地开展“微话题”主题班会,积极应对“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一)“微话题”主题班会的概念

微话题起源于微博,虽然有信息庞杂、知识碎片化[9]的缺点,但也具有观点生动、易于把握、便于掌控的操作优势和聚焦热点、陈述观点、引导行动的价值功能。“微话题”主题班会是按照“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的功能要求,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细化,或将碎片化的微话题内容聚集,采用模块化植入的方法在主题班会中运用,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

(二)“微话题”主题班会的特点

一是“微话题”主题班会的主题为系统化的“小”话题,是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对“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意识的分割,以及对健康的碎片化内容的聚集和系统化,形成能够起到“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功能的话题体系。二是“微话题”主题班会的操作性强。话题小、形式新、过程短,可以在教室、室外、新媒体等多种平台和媒介上开展。三是“微话题”主题班会易于接受。微话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分解就像优质蛋白被分解成氨基酸,不仅没有降低蛋白质的营养,反而更有利于吸收,故大学生对微话题接受度高。

三、“微话题”主题班会的实施

“微话题”主题班会包括话题选择、话题陈述、话题总结等3个核心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重点,需要实施者按照“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的功能要求精心组织实施。

(一)话题选择

选好话题是开好主题班会的前提,澄清话题是关键,学生接受话题是目标。这需要实施者正确把握微话题的选择原则,熟练掌握微话题的选择方法。

1.选择原则。“思想引领”是微话题选择的方向性原则,“三贴近”是微话题选择的实践性原则,“成长成才”是微话题选择的实效性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另外,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受大学生欢迎,才能把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2.选择方法。通过对普通主题班会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笔者总结出经典法、经验法和热点法等3种微话题选择的方法。(1)经典法适合“思想引领”和“素质养成”模块的微话题选择,是依据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细化成微话题,其要点是把系统的、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细化为易于操作的微话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按照其对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细化,也可以对12个词组逐个细化。(2)经验法主要用于选择培养大学生可迁移技能[10,11]的微话题,如“感恩”、“理解”、“表达”等等,是依据主题班会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功能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凝练出有助于大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微话题。(3)热点法是结合时政、社会热点,或舆论焦点,发掘“微话题”。如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制意识”的微话题,引申到大学生遵守校纪、班规和寝室公约等;针对校园学生自杀等负面现象,提出“生命责任”的微话题,树立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等等。这类话题有新鲜度,具有冲击力和聚焦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能够对学生起到“导之以行”的效果。

“微话题”选择的方法灵活多样,如“灵感邂逅法”“头脑风暴法”等等,在把握“微话题”选择原则的前提下,实施者可以根据实际,合理灵活地选择。

(二)话题陈述

话题陈述是“微话题”主题班会实施的关键环节,包括话题导入和话题澄清两个步骤。为了把问题说清楚,道理说透彻,便于学生接受,提高教育效果,可以采用名言、谚语和流行语等导入话题,用自媒体等多种媒介呈现话题,用身边的人、历史上的事、社会的焦点案例等丰富话题,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原理知识以及理性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澄清话题。

1.话题导入。“微话题”主题班会实施时间一般在10分钟,为了保证班会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实施,话题成功导入是前提。这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即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为此,可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或生活经验去汲取营养,选择富有丰富文化背景和生活哲学内涵的名言、谚语,或非常具有热度的网络流行语等导入话题,增强话题的吸引力。如《说话——表达的艺术》班会中,用地方谚语“一句话说人笑,一句话说人跳”导入话题,展示不同表达方式可能产生的效果,说明表达艺术的重要性;在《尊重——交流的基础》班会中,用伏尔泰“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名句开场,说明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因名言警句知晓度较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进而保证班会顺利开始。

2.话题澄清。把话题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无误、全面地呈现和传递给学生,让其深刻地理解,是“微话题”主题班会追求的重要目标。话题澄清主要运用案例教学和理性分析等方法,在“理”和“情”两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理即“晓之以理”,重在内容阐释,就是从不同侧面,运用多学科知识层层剖析“微话题”,让大学生晓其理。如在《规矩与规范》班会中,用法学和社会学知识,采用比较法去阐释“规矩”与“规范”的概念,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和行为心理学的知识指出大学生存在“知道‘规矩’,但不能规范地遵守‘规矩’”的现象,让大学生知道教师不只看到“学生的过错”,还希望“学生更加优秀”,消除单纯说教带来的学生逆反心理。情,即“动之以情”,重在感同身受,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微话题,并反思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如班会《理解——信任的基础》,运用心理学知识系统阐释“理解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人际的基础”逻辑,用生活案例引导大学生回忆自己“被误解时的委屈”和“被理解时的欣慰”的感受,进而阐明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起到教育效果。

(三)话题总结

话题总结是“微话题”主题班会的点睛之笔,也是班会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1.话题总结的必要性。首先,话题总结可以对班会内容进行再确认。通过总结,梳理班会内容,理清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确保陈述内容与目标一致。其次,话题总结可以对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进行纠正。“微话题”主题班会是一个互动性活动,期间会出现不可预知的状况或差错,通过话题总结,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保证教育内容的准确性。最后,话题总结有利于形成共识,引导学生把讨论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实施者对话题进行总结,有确认内容、纠正方向和导之以行的积极作用。

2.话题总结的原则与方法。话题总结的目标是提高“微话题”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简洁,即化繁为简,使班会内容清晰易懂是话题总结应坚持的原则。入微,是话题总结应采用的方法,即为契合“微时代”大学生对“客户体验”的追求,将讨论话题总结为“碎片式”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便于大学生记忆和理解。在操作上,可以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去概括一次“微话题”主题班会的主题,使之更加突出,易于记忆,便于掌握。

四、结语

面对“微时代”知识“碎片化”的剧烈冲击,“微话题”主题班会在实践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微话题体系建设任务繁重、班会容量有限、新媒体运用不足等困难。“微话题”主题班会作为应对微时代挑战的一种尝试,不仅要坚持在方法和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更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的根本,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微话题体系,以“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为功能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转录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内容的基因[12,13],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 1 ] 杨沁沁.“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178-179.

[ 2 ] 谭丽琼. 碎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 求知导刊,2015(16):20-21.

[ 3 ] 余斌.碎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1):128-129.

[ 4 ] 郭红丽.客户体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 5 ] 郭超. “微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倍育的“危”与“机”[J]. 理论与改革,2015(3):185-188.

[ 6 ] 肖静.“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8):25-26.

[ 7 ] 聂久胜.高校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5):50-52.

[ 8 ] 钱群雷,钱晓丹. 试论主题班会课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J]. 文教资料,2008(6):175-176.

[ 9 ] 郭文玲.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微话题”设置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96-100.

[10] 赵蕊,阮洪生,余丽芸,等.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可迁移技能的培养[J]. 安徽农学通报,2015(15):140-141.

[11] 郭梦菲,黄炜,谷晓红. 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措施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14(3):153-155.

[12] 文粉娟.精细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2):78-82.

[13] 周燕,李亚青,王丽娜,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5):34-38.

(编辑:王佳)

2017-07-14

孙 伟(1978-),安徽肥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G641

A

1008-6927(2017)05-0089-04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122

猜你喜欢

班会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