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书局本明代笔记文本刊误举隅

2017-02-23

关键词:远游标点中华书局

孔 珍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中华书局本明代笔记文本刊误举隅

孔 珍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流传过程中的历次翻刻,使得明代笔记形成了不同的版本。不同版本的笔记,不仅在内容的增删上不尽相同,而且不少文本存在讹误、衍脱、错乱等现象,这些都需要整理。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收录明代笔记20余种,大多经过名家校勘整理,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不少错讹之处。将中华书局版明代笔记文本中存在的标点错误和字形讹误,略选数条,综合运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对之进行了勘正。

中华书局;明代笔记;文本刊误

明代笔记在流传过程中,历经翻刻,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各个时期的版本,不仅雕刻风格、印刷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内容的增删情况也不尽相同。难免出现讹误、衍脱、错乱等现象。这些都需要整理,以便后人学习研读。古籍整理的目的是尽量恢复古籍的本来面貌,为读者呈现最可靠的版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收录明代笔记20余种,大多经过名家校勘整理,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不少错讹之处亟须勘正,以免贻害读者。笔者略选数条中华书局版明代笔记文本中存在的标点错误和字形讹误,综合运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加以勘正,匡正前人之失,以期对有关古籍的整理有所裨益。

需要特别说明两点:中华书局本《水东日记》中直接引用的内容都用“「」”标出,在本文中皆转为双引号。明代笔记中其他的“「」”亦转为双引号,不再一一说明。

1 标点错误

①《草木子·卷四下·杂俎篇》:“瓜瓠子曰犀胡。桃人曰虾蟆。”[1]

按:中华书局本于“犀胡”后断句。“犀胡”不辞,文意难解。考之,乃标点错误致使文意难通。此句当为:“瓜瓠子曰犀。胡桃人曰虾蟆。”

“犀”,瓠中的子。《集韵·齐韵》:“犀,瓠中。”《字汇·牛部》:“犀,瓠犀,瓠中之子。”《诗·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毛传:“瓠犀,瓠瓣。”朱熹注:“瓠犀,瓠中之子。”《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蔗传余节,瓜表遗犀。”李善注:“犀,瓜瓣也。”

犀,本义指犀牛。《说文·牛部》:“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犀”之本义与“瓠中之子”无关。然则“犀”何以有“瓠中子”之义?此乃“犀牛”假借之义也。《尔雅·释草》:“瓠栖,瓣。”郭璞注引《诗》云:“齿如瓠栖。”郝懿行义疏:“《毛诗》作‘瓠犀’,假借字也。”清代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犀,假借为栖,《诗·硕人》:‘齿如瓠犀。’按瓠瓣,柄于瓠中者也。”该说言明,以“犀”假借为“栖”,“栖”是“瓠中子”之义的本字。校者盖不知“犀”之假借义指瓠中子,以致标点错误,当改。

②《水东日记·卷一·记杀马顺等事》:“已而有旨,急籍王振等家。”[2]

按:“籍王”标点有误,“籍王”不是人名,不应标记。“籍”指古代的一种重刑,除对当事人施刑外,家财充公,亲属为奴,又称为“籍没”。《诗·豳·破斧》:“四国是皇。”孔颖达疏引《书》传云:“遂践奄。践之者,籍之也。籍之,谓杀其身,执其家,潴其宫。”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司马贞索隐:“谓籍没其一门皆为徒隶。”“王振”是人名,乃明英宗时期的一个宦官。王振侍奉英宗于东宫,甚得宠信。英宗即位后,王振掌司礼监。王振勾结内外官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构陷直臣,后于土木堡之役中为乱兵所杀。由此可知,文意指“籍没王振等人的家”。因此,中华书局版文本中,表示突出人名的横线当标于“王振”下。故,此句标点当作:“已而有旨,急籍王振等家。”

③《水东日记·卷三·余尚书遗事》:“余尚书茂本熂,父尝为镊工,茂本既贵,每造谢邻曲,不遇则曰:‘烦为道,余待诏儿来拜也。’”[2]

按:“余待诏”标点有误。联系文意可知,此处“待诏”义同“镊工”,指理发师。明代方汝浩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林澹然)分忖道人安排素食,斋供天地诸佛,又请一个剃头待诏来。林澹然教苗龙等三人跪于佛前,宣扬忏悔,摩顶受戒。”明代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回:“我正叫了个待诏剃头,我流水叫徒弟看茶与他吃了。我才剃完头,叫那剃头的与我取取耳。”

“待诏”本指等待诏命,宋元时起发展为对手艺工匠的尊称。如,元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四回:“智深走到铁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智深便问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此处“待诏”指打铁的手艺人。《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天明起来,才开得房门,只见夜来那个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武松洗了面,又取漱口水漱了口,又带个篦头待诏来,替武松篦了头,绾上髻子,裹了巾帻。”此处“待诏”指梳头等修整人的仪容的手艺人。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三十卷:“这清一遂浼人说议亲事,将红莲女嫁与一个做扇子的刘待诏为妻,养了清一在家,过了下半世,不在话下。”此处“待诏”指做扇子的手艺人。明代方汝浩的《禅真逸史》第十四回:“次日,苗龙差一本乡心腹喽啰,原来是个缝皮待诏,曾与李秀识熟,吩咐如此如此而行。”此处“待诏”指缝皮的手艺人。

“待诏”是对各种手艺人的称呼,不是专有名词,不需要进行标记。故,原文标点当为:“……烦为道,余待诏儿来拜也。”

④《客座赘语·卷七·先贤著述》:“徐山人霖有端居咏远游纪、北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什续书史会要。”[3]

按:“端居咏远游纪”标点错误。“端居咏”和“远 游 纪”是徐霖所撰两部著作之名。清代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徐霖,《丽藻堂文集》,又《徐子仁诗集》四卷,又《端居咏》,又《远游纪》,又《北行稿》,又《皖游录》,又《古杭清游录》。”《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四·艺文志》:“《端居咏》《北行稿》《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俱江宁徐霖。”清人彭蕴璨的《历代画史汇传》卷五:“著述有《远游记》《北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集类选》《中原韵注释》《续书史会要》《南京》《端居咏》。”因此,“端居咏远游纪”处正确的标点应该是:“端居咏、

远游纪”。

此外,“中原音韵注、什(什,《客座赘语》诸版本中皆作“什”,而其他文献中作“释”。考之,“什”当是“释”的同音替代字,“释”是正字。为行文方便,文章中不再一一注释。)续书史会要”处标点亦错误。《中原音韵注释》和《续书史会要》是徐霖的两部著作。明代过庭训的《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三·徐霖》:“所著有《端居咏》《远游纪》《北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释》《续书史会要》。”明代何三畏《云间志略》卷十:“有《端居咏》《远游记》《皖游录》《北行稿》《古杭清游稿》及《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释》《续书史会要》藏于家。”《国朝献征录·卷一百十五·艺苑》:“所著有《端居咏》《远游纪》《北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释》《续书史会要》。”清代姜绍书的《无声诗史·卷二·徐霖》:“所著有《端居咏》《远游纪》《北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释》《续书史会要》。”可见,“中原音韵注、什续书史会要”误将两部著作点破,正确的标点应该是:“中原音韵注什、续书史会要”。

综上,本条目的正确标点应该是:“徐山人霖有端居咏、远游纪、北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什、续书史会要。”

2 字形讹误

①《戒庵老人漫笔·卷七·十二生肖》:“草木子叶世杰曰:‘术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肋,人则无不足也。’”[4]

按:中华书局本“猪无肋”,明万历刻本、清顺治刻本皆作“猪无筋”。《十二生肖》条目的内容最早出自明代叶子奇的《草木子》,《草木子·卷二下·钩玄篇》载:“术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人则无不足也。”。其他文献转录《草木子》所述“十二生肖”内容者,亦皆作“猪无筋”。明代陈耀文的《天中记》卷六:“术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人则无不足也。《草木子》”清代吴宝芝的《花木鸟兽集类》卷下:“《草木子》曰:‘术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人则无不足也。’”

中华书局本“猪无肋”误,当改作“猪无筋”。

②《客座赘语·卷七·先贤著述》:“李知府昊有坥拙稿、谪居集。”[3]

按:中华书局本“坥拙稿”,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金陵丛刻本皆作“坦拙稿”。作“坦”是,作“坥”形近而讹也。《坦拙稿》是李昊所撰著作名称。《国朝献征录·卷一百一·广西太平府知府李公昊墓志》:“(李昊)所著《坦拙稿》十卷、《谪居集》四卷藏于家。”清人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二十》:“李昊,《坦拙稿》十卷,又《谪居集》四卷。”《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四艺文志》:“《坦拙稿》,《谪居集》,俱上元李昊。”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三十七:“李昊,《坦拙稿》十卷,《谪居录》四卷。”《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志一百十》:“李昊,《坦拙稿》十卷,又《谪居集》四卷。”

中华书局本“坥拙稿”明显有误,当改作“坦拙稿”。

③《草木子·卷三下·杂制篇》:“驾行,前部用胡乐。驾前用清乐大乐,其部队遵依金制;驾后用马军,栲栲队,其俗有十六天魔舞,盖以朱缨盛饬美女十六人,为佛菩萨相而舞。”[1]

按:中华书局本“朱缨”,明正德刻本、明嘉靖刻本、明万历刻本和四库全书本皆作“珠璎”。作“珠璎”是。缨,穗状的装饰品,汉朝班固的《汉书·卷八十七上·杨雄传上》:“风傱傱而扶辖兮,鸾凤纷其御蕤。”颜师古注:“蕤,车之垂饰缨蕤也。”唐代温庭筠的《昆明治水战词》:“箭羽枪缨三百万,蹋翻西海生尘埃。”朱缨,指红色的穗状物,同“红缨”。元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三回:“史进头带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混青抓角软头巾。”《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吕方、郭盛要捉曾涂,两枝戟齐举。曾涂眼明,便用枪只一拨,却被两条豹尾搅住朱缨,夺扯不开。”珠璎,指珍珠璎珞,多用为项饰。唐代刘禹锡《送僧元暠南游》诗:“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宋人刘克庄的《木兰花慢》词:“排闼者谁欤,冶容袨服,宝髻珠璎。”元人无名氏的《射柳捶丸》第二折:“锦衣郎枪挂珠璎,绣袄将旛悬画戟。”既是“盛饬美女”,则以“珠璎”为饰比较恰当。中华书局本“朱缨”误,当改。

④《客座赘语·卷三·语怪录》:“一日,周公约庵巡抚延、绥时,榆林一妇方产,渴思饮水,饮辄至满桶,自是不食,亦不复与人间事矣,终日求掩埋。其夫苦其乱,从之,穿冗使入,上留一窍,越数日启视犹生。”[3]

按:中华书局本“冗”,万历四十六年刻本、金陵丛刻本,皆作“穴”。作“穴”是对的,作“冗”形近而讹也。穴,洞也。《说文·穴部》:“穴,土室也。从宀八声。凡穴之属皆从穴。”段玉裁注:“引申之凡空窍皆为穴。”《玉篇·穴部》:“穴,孔穴也。”《广韵·屑韵》:“穴,窟也。”《文选·宋玉〈高唐赋〉》:“陬互横牾,背穴偃跖。”李善注:“穴,孔也。”“穿穴”指钻洞,挖洞。汉代刘向的《说苑》卷十六:“曾子曰:‘鹰鹫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鼋鼍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卒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苟不求利禄,则不害其身。’”宋朝李攸的《宋朝事实》卷十六:“有牢城卒董秀、刘炳请穴地道以入,彦博许之。贝州城南临御河,秀等夜于岸下潜穿穴,弃土于水,昼匿穴中,城下不之见也。”唐代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卷七十七:“中庭空上安铁疏笼。恐有飞鸟食啖谷米。四壁墙下以白胶泥。恐鼠穿穴伤损财物。”《明太祖宝训》卷一:“汝之往也,能爱军恤民,则仁声义闻被于远近。人心之归,犹水走下,正如穿穴其堤,使所聚之水泄漏,用力少而成功多也。”

“穿穴”亦可用作名词,指洞穴,洞窟。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卷八:“琅琊费县民家恒患失物,谓是偷者每以扃钥为意,常周行宅内。后果见篱一穿穴,可容人臂,甚滑泽,有踪迹。”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东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一名吴家山。自趾至顶皆石,少树木。旧产银矿,有穿穴十余,深邃盘曲,莫究深浅,取矿者必举火以入。”

中华书局本“穿冗”当改作“穿穴”。

⑤《客座赘语·卷八·耳环投水》:“苗时返牍,公可趾美矣。”[3]

按:中华书局本“牍”,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金陵丛刻本皆作“犊”,作“犊”是。“苗时”当作“时苗”。“时苗返犊”亦称“时苗留犊”,是一个典故,语出《三国志》。《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常林传》南朝宋人裴松之注:“时苗,字德冑,巨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饭)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后以“时苗留犊”比喻为官清廉。五代李瀚的《蒙求》:“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明代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十一·南京户部一》:“甲辰,诏擢为御史。吴俗,令行皆馈,楼船馈公,公不受,民固馈,乃驾至张家湾还之。吴人歌曰:‘时苗留犊,雍公返舟。’”

中华书局本“苗时返牍”误,当改作“时苗返犊”。此乃校者不明“时苗留犊”的典故之误。

[1] 叶子奇.草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叶盛.水东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顾起元.客座赘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EXAMPLESOF CORRECTING THE ERRORS IN THE NOTES OF THE M ING DYNASTY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KONG Zhen
(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After being engraved again and again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the Ming Dynasty Notes now have different versions.Notes of different versions have different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in terms of contents with many errors and badly disorganized texts and all these need reorganizing.The series of"Historical Notes of The Yuan-Ming Dynasty"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includemore than 20 kinds of notes in the Ming Dynasty,and most of them enjoy relatively high credibility in that they have been collated and sorted out by literarymasters,but there are also a lot ofmistakes.The article selects a number of punctuation errors and character errors in the notes of the Ming Dynasty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usesmethod of correction,method of text proofing,method of proofing reading andmethod of rational proof reading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of predecessor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Zhonghua Book Company;the notes of the Ming Dynasty;error-correction of text

G256.22

A

1673-1751(2017)01-0078-04

2016-10-26

孔珍(1985-),女,山东曲阜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

猜你喜欢

远游标点中华书局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远游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父母在,共远游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在路上的梦工厂:“远游志”网络旅行杂志的众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