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言教学法及其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7-02-23马玉梅
马玉梅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全语言教学法及其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马玉梅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在述评全语言教学法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从教学材料选择、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测评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全语言教学法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意义。
全语言教学法;高校英语教学;启示
0 引言
全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又称全语文教学法或整体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一种语言教学思潮。其核心理念为,语言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语言教学中不宜将其抽象地肢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等分离性的语言知识,不宜人为地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过度割裂。目前,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整体上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成绩斐然。但据笔者观察,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中,长期以来仍主要沿用“语法—词汇—阅读”的传统模式,问题突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从全语言教学法的视角重新审视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助推新一轮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本文旨在梳理全语言教学法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并尝试将其用于分析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期得到相应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1 全语言教学法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
1.1 语言教学法的历史沿革
全语言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古徳曼(Goodman)教授领衔发起的儿童母语教学领域的全语言阅读运动,他们质疑当时流行的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阅读过程理论,提出了以语言与思维为中心课程观的阅读教学模式,由此萌生了“全语言”的概念。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古徳曼与其合作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于1986年出版了全语言研究的奠基之作《全语言中的“全”是什么》(What’sWhole in Whole Language?)[1],系统地阐述了全语言理论的语言观、学习观、学习者观等,标志着全语言教学法作为一种全面的语言教学理论的确立。之后,全语言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母语教学及第二语言教学中。除古徳曼外,纽曼(Newman)[2]、诺里斯(Norris)和徳米克(Damico)[3]、施佛(Shafer)[4]、斯科瓦兹(Schwarzer)[5]等学者对全语言教学法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然而,这一影响巨大的教学法对我国的影响较少,相应的教学实践应用亦较少。以“全语言”或含“全语文”或含“整体语言”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后发现,相关的中文核心及CSSCI来源期刊论文共有48篇。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侧重于对全语言教学法的引介和述评[6-8];另一类是侧重于对全语言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包括该理论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校英语教育等教学改革的意义研究[9-11];第三类是实证研究,仅有1篇,探讨该理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数据分析该理论的可行性、实施问题及弊端等[12]。整体来说,国内关于全语言教学的研究尚待论证、拓展与深入。
1.2 全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全语言教学法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有其产生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三个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基础,即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语言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教育学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理论。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的产生都与当时盛行的语言学理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全语言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它的产生与当时语言学界的主流语言学理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密不可分。乔氏的语言学理论基于哲学上的客观主义,指出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体现,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天赋假说,反对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上反对机械模仿,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分析和抽象。乔氏的语言观正是全语言教学法所强调的:不要把语言肢解成分离性的语言知识和单一性的语言技能,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更易于被认知和加工,从而学得更好。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全语言教学法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可视为认知心理学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基于先前的经验、心理构建和信念等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加强调知识获得的主观性、互动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认知亲历和环境互动,利用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先前的经验,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全语言教学法是一种“视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1],这一理念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高度吻合。
全语言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或本能的发挥,它洞悉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研究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理论是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学派之一,这一时间节点正好与全语言教学法的产生时间完美对接,并且人本主义对人的内在本性的强调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反叛,而全语言教学法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和学习观上的习惯形成过程说。
1.3 全语言教学法的主要观点
全语言教学法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交际性、整体性、情境性和建构性四个方面。
交际性是语言存在的根本动因,也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通过语言,人类可以表达、理解和传递意义。语言的每种结构,小及语音,大至语篇,总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传递一定的意义。学习语言应着力学会意义进而实现交际的目的[13]。
整体性,是指语言的每一组成部分(音系、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同时共存且在语言使用中交互作用[1]。语言教学活动中,割裂任何一个部分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教学结果都将与真实的人类语言有所差别,例如,一些教学活动仅仅教某一音位、句法结构或词汇等。人类语言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先学会最小的语言单位,而后逐渐学会更大的语言单位。相反,人类自幼婴时期获得语言的方式便是通过浸入语言这个整体,同时接触生成意义的每一组成部分。
情景性,指语言使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可以生成意义的语境或情景中。这种语境或情景重现次数越多越容易推测,语言学习就越容易发生。儿童在学习语言时,首先学会的是日常生活中一致性高的惯常性语言表达,例如,吃饭、睡觉等语言的表达方式。随着他们阅历的增加,他们通过融合先前的知识和经历逐渐理解新的情景和事件,并通过不断重复而内化这些阅历,进而捕捉到他们的意义,学会这些语言[3]。
建构性,指将语言学习视为一个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建构过程。每一个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都需与周围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互动。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新旧信息的动态融合。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新发现都会或改变或修正先前已有的知识,构建一个复杂的且相互关联的信息网络。此外,个体的学习发展过程受制于所有参与者的社会交互活动。语言学习这个积极过程在本质上要求先前已有知识、个人兴趣、内驱性动力等发挥主要作用[3]。
2 全语言教学法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外交、外贸、军事、文化交流、新闻传播等领域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14]。但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①教学内容陈旧,多偏重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对于英语口语会话交际、英文写作等实践性强的内容讲解较少,而且教学材料支离破碎,缺乏真实性的语言素材。②教学模式老套,高校英语教师多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测评方面也仍然使用传统的应试方式,多以“分数论英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③跨文化沟通能力差,对西方文化及中国文化了解较少,对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了解不够,观察和判断文化差异现象的洞察力较弱,非言语交际使用较少,不能较好地应对真实环境下的文化交流等。④学习者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只以通过课程考试和四级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为主,考前“突击”情况比较普遍,不太注重平时的积累。
从全语言的视角审视以上问题将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全语言教学法的很多方面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及《英语类专业国家质量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对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
2.1 教学材料选择
全语言之一的“全”便是指全材料,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原汁原味未经过任何改动的散文、诗歌、小说、论文、报刊杂志、其他学科书籍、访谈、会话等,都是真实交际中使用的材料,应避免向学生提供经过删减的、不真实的语言材料。同时,适当引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作为资料,增强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跨学科的方式,以某一主题为单位,把听、说、读、写与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实施整体性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浸入目的语环境中,扩展知识领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2 教师和学生角色
在全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体验与探索辅之以教师的协助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倡导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来建构知识,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典型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2.3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确保语言知识和技能讲解的整体性,不可过分地将他们进行肢解,破坏了语言意义的整体性。语言作为一个整体,学习者整个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整一的,而非分离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知识这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样地,听、说、读、写、译这五种技能也是融为一体的,真正的语言学习是听离不开说,说离不开读,依此类推,五种技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采用“融合式”教学,将单一技能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技能同时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不强调发音、句型操练等单项技能,应充分考虑各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与互补,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兼顾与社会的互动性。例如:写作训练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可设置真实的交流对象,如政府官员、新闻编辑、笔友等。此外,语言学习可融入于其他领域中,打破学科的界限,将语言学习与艺术、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高专门用途英语的运用能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4 教学测评体系
改革教学测评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估,同时尽快实现全国大中小学英语测试的一体化。全语言教学法中,测评是过程性的,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传统的测评更加宽泛,主要包括教师的日常观察记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如:学生的作文练习、读书笔记、讨论笔记、学习日志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被视为是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不予显性地纠正。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以考试为中心的现状,可从建设一条龙的统一的测评体系方面进行有效的缓解。2016年11月11—1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第二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首个覆盖我国各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学习和测评的能力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完成主体研制,预计2017年正式对外公布。另外,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研发工作也在顺利推进,此项考试计划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15]。这将大大改善目前英语教学大纲缺乏连贯性,各类考试也缺乏统一标准,学习者需要应对种类繁多的英语考试的现状。
3 结语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外语教育的长期规划。外语教育由六大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大纲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学测评[16]。在上述六要素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借鉴全语言教学法的理念和原则,宏观上对当前正在推进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微观上,采取全语言的观点,把握诸多项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以贯之,可有效改进目前教育教学中费时低效的做法。
[1] GOODMAN K S.What'swhole in whole language?[M].Portsmouth,NH:Heinemann,1986.
[2] NEWMAN JM.Whole language:theory in use[M].Portsmouth,NH:Heinemann,1985.
[3] NORRIS JA,DAMICO JS.Whole language in theory and practice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intervention[J].Language,speech,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hchools,1990(21):212-220.
[4] SHAFERG.Whole language:origins and practice[J].Language arts journal ofmichigan,1998(14):18-21.
[5] SCHWARZER D.Whole languages in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1(1):52 -59.
[6] 覃修桂.“整体语言法”述评[J].外语界,1996(2):13-17.
[7] 郭懿芬.全语文是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1999(1):54-57.
[8] 戴炜华.关于整体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1):32-36.
[9] 陈君.全语言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6):20-21.
[10]冯江英.全语言教育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0(6):88-94.
[11]刘淑范.论整体语言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教育探索,2006(12):48-49.
[12]唐力行,叶华年.关于我国英语教师对整体语言教学的意见调查报告[J].外语界,1998(4):27-33.
[13]HALLIDAY.Learning how tomean:explor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M].The Netherlands:Elsevier North Holland,1977.
[14]胡文仲.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界,2009(5):10-17.
[15]林蕙青.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2020年前逐步推出[EB/OL].(2016-11-14)[2016-12-2]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11/t20161113_288625.htm l.
[16]戴炜栋.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J].外语界,2009(1):2-4,13.
THEWHOLE LANGUAGE APPROAC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MA Yu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eoretical foundations,and major points of 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and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implications on it from four aspects have been proposed,i.e.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and system of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
Whole Language Approach;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Implications
H319
A
1673-1751(2017)01-0111-04
2016-12-23
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全语言”教学法的英语特色教学研究”(GPA115003)
马玉梅(1963-),女,河南商丘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