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优化对策

2017-02-23晁钟丹牛余凤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会化微信大学生

晁钟丹 牛余凤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优化对策

晁钟丹 牛余凤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由于微信在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形式、传播效果中具有独特价值深受大学生青睐。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微信环境下,高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重要基地应积极探索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微信;大学生;社会化

一、微信及其特征

(一)传播内容丰富化、碎片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一般是“意见领袖”或专职新闻工作者反复审核后发布给社会的,信息内容的收集、整理、编缉、发布受到专业要求、内容完整、事件真实等多方面限制,相对单调。微信平台使用主体多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并且微信功能多样,可以发布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内容,也可对其他人发布的信息转发、评论、点赞等。因此,传播内容变得空前丰富,且传播方式快速、灵活,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色彩。

(二)传播速度即时化、现场化

微信时代,大学生只需要在微信平台上免费注册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媒体,且随时可以向受众发表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且不受编缉审核的限制,随手编缉,随手发布,信息传播时效性,传播内容的感观性、冲击力都很强。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布和接收第一手资料。如刚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大学生可及时关注会议内外的动态,第一时间了解会议发展的全过程,这是传统媒体很难做到的。

(三)传播形式双向化、互动化

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既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评论者乃至转播者。另外发布者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受众的反应并针对受众的关注点做到及时回复和跟踪报道,还可以展开更深层的互动探讨,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双向化、互动化。大学生通过微信对感兴趣的信息互相转发、评论,传播的交互性明显增强。

(四)传播效果隐蔽化、渗透化

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微信内容的传播不受主流价值观的约束,小众的、新奇的、个性化的内容传播往往是大学生追逐的热点。大学生在与亲朋好友及陌生人聊天交往过程中、在阅读公众号推出的各种信息中、在浏览朋友圈朋友的各种状态中,会在无意识中受到不同价值理念、不同行为习惯的影响。这些影响会慢慢渗入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容易给大学生造成自己形成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偏差的错觉。所以说微信传播效果的隐蔽性、渗透性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个体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为社会人。“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身心状况和发展需要,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交往中获取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并取得履行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取得社会生活资格和社会角色,以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1]具体来说,大学生社会化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获得合理和完整的知识技能结构,获得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促进自我个性发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大学生社会化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竞争能力以及未来人生道路的成败,进而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化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一)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

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生活经验、知识技能,进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微信与朋友聊天可以获取不同的人生经验、生活经历、生存技能,通过浏览朋友圈可以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也根据自己在学习及生活中的需要,主动利用微信平台获取有用信息,比如大学生为了复习公务员考试,会通过微信平台订阅《半月谈》等这类公众号。据调查,“对于使用微信,主要想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的问题,2121名大学生中有69.5%的大学生想了解朋友的信息,52.9%的大学生想了解休闲、娱乐方面的资讯,44.5%的大学生想了解时事信息,32.8%的大学生想了解学习方面的信息,18.1%的大学生想了解生活体验方面的信息,12.5%的大学生想了解名人的信息”[2]。大学生通过微信完善自身知识技能结构,有效地为角色承担奠定知识技能基础,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实现个人的社会化进程。

2.有利于扩大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

微信自身的特色功能给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便利,同时微信在大学生中普及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据调查,微信使用者在大学生中占据95%,而在5%不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有大多数“听说过,准备开通”[3]。多数大学生通过联络熟人、朋友,认识陌生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经常用微信与朋友、同学联系,45%左右的大学生会用微信与陌生人交谈,其中13%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信与陌生人联系”[3]。微信打破了大学生交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社会交往范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稳固,为大学生承担社会角色奠定了有利的人际交往能力。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在校大学生为90后,他们思想独立、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喜欢彰显个性,期望受到别人尊重。而微信的功能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如大学生可以利用微信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朋友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这让本身个性就很强的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去追求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表达。同时微信公众号频繁推出的各种信息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创业空间。大学生使用微信能够促进个性发展,激发创造性思维,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4.有利于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高校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微信能够发挥“线上引导”与“线下沟通”的合力作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相互关注、评论和讨论等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微信里发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引导大学生思考,在平等对话、相互讨论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或隐或显的平等宽松氛围中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同时,“微信朋友圈也具有朋辈引导功能,同学和朋友之间可以通过分享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实现共同进步、相互砥砺,进而实现群体良性化社会化”[4]。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1.弱化了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微信交友、聊天、发朋友圈完全可以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而受到大学生的高度青睐。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微信交际。据调查,79%的大学生选择在朋友聚会时查看和使用朋友圈,原本是为了交流感情的朋友聚会时间,却被大学生用来玩手机、上网、刷朋友圈。部分大学生遇到问题不及时与家长、老师、朋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是通过微信进行发泄,甚至有些大学生通过微信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大学生过于依赖微信这一交往方式,并沉迷于其中,不仅占用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也使大学生难以理性地对待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弱化,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

2.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微信的信息传递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思潮,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微信等自媒体以图片、文章、视频等形式向大学生扑面而来。处于社会化初级阶段的大学生由于鉴别能力有限,很难在鱼龙混杂的信息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从而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偏离,不利于大学生更加健康的社会化。

3.减少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及休息时间

通过对山东农业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及微信使用的时间时发现,使用微信6小时以上的有81人,全天都在线的有30人,大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的情况已经普遍,长时间使用微信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以及休息造成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上课时经常看微信朋友圈,导致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由于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自控能力欠缺,在课余时间更是经常聊微信,刷朋友圈,即使晚上宿舍熄灯后部分同学仍旧玩微信,导致学习和休息时间都无法保证。也有部分大学生会因为和陌生人聊天导致自己私人信息泄露、被陌生人骚扰、上当受骗,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也对大学生心理认知有着消极影响。

4.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处于权威者地位。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培育下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一般比较传统,多数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能够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微信时代,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微信所接受到的信息和思想往往与传统教育所获得的内容相悖,导致大学生对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怀疑。而家长和高校教育者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媒介素养不高,不能灵活使用微信与大学生交流。另一方面大学生喜欢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也热衷于通过微信聊天渠道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内心想法,导致家长和教师很难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微信的出现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动摇了家长和高校教育者的权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

四、微信环境下大学生社会化对策的优化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信观,增强网络自律能力

微信就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工具,微信具体能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及使用微信。所以高校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微信观,一方面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微信的功能具有两面性,要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生活、交往的前提下理性使用微信,发挥微信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自身网络自律能力,能够在使用微信中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挤压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同时保持清醒头脑,分清虚拟交际与现实交际的差别,增强现实交际能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微信时代,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必然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德育工作要在各方面向大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目前国家发展形势以及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提高大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摒弃在使用微信过程中不良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并积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作斗争。同时教育大学生把个人梦想与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建立全方位微信平台,完善教育环境

高校要认识到微信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创建对大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微信系统,有意识地把教育延伸至大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微信平台中。首先,建立官方微信平台,随时向大学生推送时事政治、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等信息,及时让大学生掌握准确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同时要积极与大学生交流互动,及时回复大学生的留言、评论,根据反馈的信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加以引导。其次,以学院、班级为单位组建微信群,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可以由辅导员担任群主,组织大学生在微信群里开班会、进行民主投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等。再者,高校也要重视“隐性群体”的教育,如考研群体、考博群体、考公群体等。高校可以把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考研同学融合到同一个微信群里,在彼此交流中共同进步,利用微信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开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与大学生互动交流。一方面高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随意发布不良言论,不随意转发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给大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敢于对微信上的不良信息进行批评指正,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提高师生媒介素养,更新教育模式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解读能力、质疑能力、评论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微信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与师生的媒介素养息息相关,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是提高师生媒介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更新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依托微信把媒介素养课程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高校也可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校园活动中,师生通过参与活动亲身感受媒介的作用,在共同体验中提升媒介素养。

总之,微信环境下,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立足大学生思想特点,把握微信带来的新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利用微信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1]付建兵,王永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9.

[2]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2):83.

[3]赵昕.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14,7,31.

[4]王武,丁珊.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8):51-52.

G641

A

1671-2862(2017)03-0063-04

2017-01-23

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山农大办字[2015]26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晁钟丹,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牛余凤,女,山东章丘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化微信大学生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