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17-02-23梁秋花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梁秋花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梁秋花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探讨了独立学院如何基于英语教材,通过提炼其中的西方文化元素,进行中西文化差异性对比分析,并结合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以达到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当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西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走出国门去西方国家学习、工作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单独列出,并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被国家提到战略性的高度。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高永晨于2014年运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量表,对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16所高校的 2300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研测评,研究结果表明,理科类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知识模块、意识模块和态度模块的得分上均显著低于文科类学生(高永晨,2016)。研究指出,"虽然文理科大学生均要补上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课,但似乎理科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甚"(Ibid.,75),并预测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独立学院由于条件和学科的限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能开设专门的跨文化类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异系统性的梳理与讲解,学生即使对西方文化有些许了解,但这方面的知识却零碎而孤立。为了应对新的时代需求,独立学院该如何借助英语教学的平台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

一、跨文化教学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Byram和法国学者Zarate撰写的关于文化教学的经典著作(Byram,1989;Zarate,1986)使得文化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于1952年、1960年、1972年和1988年分别召开以文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就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Brooks(1968),Nostrand(1974)和 Robinson(1988)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文化教学,试图通过跨文化交际寻找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可行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Lange(1999)分析了1996年美国教育部颁布的外语教学新标准(新标准明确规定了文化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核心),及其对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启示。Patrick(2004) 研究了如何通过文化内涵、学生介入活动、预期或实现的结果、学习内容和师生之间形成的关联五个方面,来加强文化学习与教学(转引自Moran,P.R.,2004)。M.Gu,J. Patkin,A. Kirkpatrick(2014)从定位理论的视角研究了英语作为通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动态身份建构。N.M.Iftimie (2015)则对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探索。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及与国际接轨,语言与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开始出现"文化教学"的概念 (胡文仲,1992;李润新,1994)。胡文仲、高一虹撰写专著《外语教学与文化》(胡文仲,高一虹,1997),探讨了文化的定义、分类及文化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对文化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张红玲(2007)则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交织融合等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十条原则。颜静兰(2012)、张世萍(2012)、庄恩平等(2012)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了研究。韩晓蕙(2014)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研究了目前全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葛春萍,王守仁(2016)提出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主题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开发优质教材等途径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上研究或者是依托"跨文化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或者从理论模型构建的视角来研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依托,探讨了教学过程中跨文化能力的构建方式。

二、依托大学英语课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模式。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而跨文化能力包含"文化知识、解释和关联技能、探索和互动技能、态度、跨文化敏感度"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因素( Byram 1997: 73)。文秋芳(199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板块组成: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张红玲(200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态度、知识、行为三个层面 14 个项目构成。我们通过对本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知识模块比较欠缺,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从知识输入和实践两个核心层面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

(一)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提炼

以公共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对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充分进行挖掘。如根据《大学体验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主题"男女偏见"以及课文"无名英雄:职业父亲意味着什么",可以提炼出"西方价值观"这样的文化元素;从第五单元"商业道德"以及课文中涉及到"以福音为基础的商业成功",可以提炼出"西方宗教文化"。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话题将其归纳为如价值观、教育、宗教、建筑、节日、饮食等类别,并将其做成不同的专题。针对各个专题,分别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依托进行拓展,将文化知识分专题、系统性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这在独立学院没有开设专门跨文化课程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改变学生文化知识零碎、欠缺的局面。在文化输入的同时,辅以相关联的视频欣赏,不仅可以调剂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直观的感知,并且视频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语言能力都十分有裨益。

(二)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

在西方文化专题的基础上,加入相关中国文化,将中西文化差异以对比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价值观为例,价值观映射在西方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各个方面。西方价值观的核心有"individualism","independence",比较重视个体和个体的独立,这映射到日常生活中,也是为什么西方人吃饭时通常习惯"go Dutch"(各自付账)的原因,为什么大部分西方老人不喜欢和子女住一起的原因,并非子女不孝顺或者老人很孤独可怜,而是他们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不想处处依赖子女。相对应的,中国特别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这无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甚至影视作品里面都呈现出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现象。"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从事文化对比,使得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文化信息。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胡文仲,2004:154)。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对比各种中西文化现象的过程中,例如将中西价值观、教育理念等进行对比,不仅使学生会对西方国家相关的文化有更形象的理解,而且对比能造成强烈的认知冲击,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交际。

(三)以输出为基础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W. Littlewood认为:"交际语言教学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只教会学生掌握外语结构是不够的,学习者还必须掌握在真实的环境中将这些语言结构运用于交际功能中去的策略"(转引自王晓燕,2011:86)。在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跨文化交际的虚拟和真实场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的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可以进行以下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1)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就某一典型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老师点评,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讲述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把握在相关场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例如,就"中西价值观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过知识输入之后,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文化差异现象如"who pays(谁来付钱)?"进行案例分析。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一起吃饭之后,中国学生付了钱,美国学生坚持要把钱还给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坚决不收,美国学生最终让步但是却很不愉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喜欢自己付钱?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中国人之间,被请客的一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会像美国人一样坚持付钱吗?为什么?文化根源是什么?通过这种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对中西价值观差异有更直观、形象的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知识这个层面,而且可以在具体的文化交往中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

2)文化场景短剧:对于有的中西文化习俗差异,可以组织学生以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例如关于中西传统婚礼习俗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结婚地点、婚礼服饰、结婚流程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将中方和西方的婚礼仪式以短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可以将知识性的东西加以具体化、形象化,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的了解。

3)角色扮演:对于有的文化对比,可以组织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表演。例如中西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中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学习至上",主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做作业、参加各式各样的艺术培训上;而西方家长则更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让孩子学会清理房间、做饭、修理草坪,甚至鼓励孩子在外面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分组,将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类似小品的话剧表演中,体会到家庭教育模式的不同,并讨论不同家庭教育模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预后结果,结合他们自己的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的深思。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西习语和谚语对比,解析其中隐含的价值观念来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或者通过文化实物如工艺品、著名建筑物模型或图片、人民生活情景图片等来使学生增加地域文化知识,体会中西地域文化差异;或者通过教育、教学影片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并比较中西教育体制的差异。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大学外语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总体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公共大学英语课程为平台,通过提炼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将其系统地做成中西方文化对比专题,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通过系统的文化知识输入与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来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构建。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结合新的时代需求,探求将公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是在独立学院未能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跨文化课程的背景下,却依然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做出的积极尝试。

[1]Brooks, N. 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 1968 (3).

[2]Byram,M.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 Clevedon,UK: Multilingual Matters,1989.

[3]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

[4]Gu,M.,Patkin,J.,Kirkpatrick,A. The Dynam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as Lingua Franc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Positioning Perspective [J]. System,2014.

[5]Iftimie,N. M. Developing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Matches and Mismatches[J].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15.

[6]Lange, D. L. Implication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 In R.M. Paige (ed.),1999.

[7]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8]Nostrand, H. L. Empathy for a Second Culture: Motivations and Techniques[A]. In G.A. Jarvis (ed.),Responding to new realities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eries)[C]. Skokie, IL: National Textbooks,1974.

[9]Robinson, G. L. 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M].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1988.

[10]Zarate, G. Learning a Foreign Culture [M]. Paris: Hachette,1986.

[11]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

[12]葛春萍,王守仁.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2).

[13]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 外语学刊,2014(3).

[1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l).

[1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7]李润新.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8]王晓燕.跨文化交际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河海大学学报,2011(3).

[19]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0]颜静兰.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A].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2]张世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专业人士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A].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3]庄恩平、吕宁、杨盈.跨文化外语教学法:理念、体系、途径与方法——21 世纪外语教学模式探讨[A].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Exploration on Cultivate Mod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ANG Qiu-hua

(Chengxian Colleg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88, Chin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ultivat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goa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ue to th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evid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eache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can achieve this goal by inputting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based on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and by designing appropriate classroom activities.

2095-2708(2017)04-0099-04

2017-05-31

本文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jg1618)的研究成果。

梁秋花(1977-),女,硕士,讲师,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英语教研室,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英美文学。

H319.1

A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