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机制建构

2017-02-23冯赵建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教育

冯赵建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机制建构

冯赵建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创业训练;联动机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的联动性不足,制约着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进程。理工科高校应充分解读目前的社会形势,把握目前的态势发展,嵌入创业实训环节,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鼓励大学生依据个人能力自主创业,全面提升他们的创业综合实力,提高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

当前,无论是在理工科高校还是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创业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各方面的鼓励下,一些创业项目由理论转变成了实际,实现了市场与技术、资本的深度结合。在市场发展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经营走向正轨。此外,日趋多样化的创业大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也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形式。通过创业实践,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及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支持力度,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大学生创业。在"双创"热潮下,很多理工科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创业孵化基地,虽然近几年理工科高校的创业环境日趋良好,但是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现状仍有待改善。

一、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的必要性

研究这一课题对指导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的调查与分析首先会使学校受益,具体来说,不仅仅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还包括其他各年级的学生都会受益,当然对于高校老师也是十分有益的。然后随着在理工科高校的推广和成熟,对于文科院校也会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从空间上说,受益的学校将会从京津冀地区的理工科高校扩大到更多地方的高校。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当今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在创业教育和训练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有助于他们完善教育机制,从而能够更加丰富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给他们以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创业体验与学习。研究该课题一方面能够增强大学生这一群体本身对于创业训练和教育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我们具有做好这一课题的勇气,因为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对于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在日常实践中的应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如果不能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那么学校的创业就难以获得大的突破与进展。

(一)提升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性,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高校要树立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培养并输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将是未来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创立自己的事业,首先要具有风险意识,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能解决创业时大量未知风险带来的各种突发问题,能够经受失败的考验。其次要具有自我实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再次要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要对团队成员、投资者具有责任感,具有务实精神。只有这些素质都具备,方能成功。不过并非全部高校毕业生都能创业,但创业精英的创新创业能力必然很强。此外,高校学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之后,能够拓宽发展路径,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应该迎合时代发展趋势,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潮流,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二)提升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我国就加强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许多相关的举措。各理工科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探索并建立了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积极援引社会各方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中。而且理工科高校也建立并完善了创新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普遍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激发社会创新精神、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特殊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国目前也在持续强化建设辅助性的多元平台,将各种丰富的资源全面集合起来,促进完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政策。例如:同济大学在创新创业机制构建方面为各大理工科高校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不断地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完美地形成了官产学研与三区联动的独特风格。

(三)提升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性,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

大学生创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例如目前比较广泛的创业模式——"微商",这些以小微企业为核心的企业新生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促进力量,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者能够率先将科技转变为产品或服务,提升科技的快速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经济发展动力。只有高校不断促进创业培训向完善化、科学化发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毕业生才能够有更好的创业环境,他们创业成功才后能够持续推动社会进步、优化重组资源、促进就业、为国家创造更多税收。

充分实现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有两条重要的途径:第一,运用"知识过滤"手段,实行潜移默化的传播,从而能够更轻松地实现知识溢出,进而引发良性的竞争,这样将有助于新鲜创业结构的涌现与发展。第二,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有关的相关政策涉及范围广,灵活性高。例如涵盖了创业者、区域、全国和国际等四个层次的政策。通过全方面的、精准的、因地制宜的分析,从而得到相关的结论,进而推出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这些都将会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长期有效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性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性弱,理论性强

目前,大多数的理工科高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定为必修课教材,与此呼应,还开设了与大学生求职、创业、就业有关的一些选修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办新企业》等。不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课时较少,只有30学时,而求职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又十分重要,若作为一门专业课最少需要50、60个学时,由此可见其教学时间甚少。其次,部分高校现有的创业课程只是属于就业指导类课程中的一部分,涉及的创业相关知识不足,篇幅较少,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多为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技能技巧等,专门开设创业指导类课程的理工科高校还不多见,学生实践机会不多,理论知识和实践很难充分结合。

(二)创业教育培训与专业教育有待进一步融合

当前,很多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以讲授国家创业政策、创业技能以及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为主。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没有充分关注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知识与实践无法与专业知识充分融合的问题。当前创业教育对学生专业领域的融入度不够,而且授课教师对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的熟悉度不高,容易引发创业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无法满足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导致理工科大学生很难结合专业知识去探究行业内的市场情况、风险种类、发展机遇。此外理工科高校缺乏和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创业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比如高校创业培训针对金融学专业和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一样的课程,针对性较差 。

(三)创业教育师资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多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理工科高等院校对于创业开始了基础性的教育,但受中国"填鸭式"教育制度的直接影响,中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基本上都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的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此外学生没有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经验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于创业知识的理解就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与此同时,上课的老师并没有实际的经验,只是会将书本上的知识或者一些名人的案例传授给同学们。当同学们选择创业时,大多数毕业生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后期不知如何跟进,从而选择放弃创业。而这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在我国总体大学生数量中占据极高比例,但是各高校在对他们开展创业培训时,存在明显的问题不足,特别是在教学人才水平方面的不足,使得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偏低。

(四)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实训环节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更多信息是由网络来进行传播,对于创业也是如此。虽然当前国家出台众多相关政策,但是需注意的是不同平台所呈现的创业信息是不同的,再加上现阶段许多平台中的信息没有进行合理归类,导致理工科大学生无法很好的总结相关信息,这对其后期的创业是十分不利的。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智库尚未建立,也影响了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出,为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但相应的推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仍需完善。

三、加强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机制建设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营造大学创业文化氛围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团需要发挥其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中的引领作用,要积极做好创业的动员与广泛宣传工作,使得创业的重要性、可行性被更多人认可。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培训活动,始终秉承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完善活动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理工科高校创业培训教育过程中的带头作用。让理工科大学生把自己假想为一名创业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与能力,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之类的比赛,提升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了解外部市场环境,让他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帮助他们在面对创业时,能够更具理性思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提升其创业素质,充分迎合市场的发展。我们还必须树立全程创业教育的新概念,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全程指导;有效发挥辐射、引导、模范作用,采用辐射式创业教育方式;设立创业咨询平台,全程为学生创业进行服务;主动与各风投公司联系,定期举办创业大讲堂,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

(二) 注重创业教育团队建设,不断培养专业性强的师资力量

理工科高校可以聘用创业成功校友来全职或兼职为学生上创业教育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掌握实用性强的经验,在课堂上互动交流,体会创业艰辛,提高创业激情,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规避风险。同时,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举办有关企业管理、创业的专业座谈会或者讲座,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和专家面对面对话,加强对行业内发展形势、风险、机遇等了解,提升针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活跃度。学校应该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增强对本校的任课教师培训力度,定期请校内外专家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学技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拓展视野。

(三)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与企业孵化基地

理工科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多样化资源,以招生就业处作为联系单位,在学校内部以及外部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与孵化基地,其经费由学校来负责提供,另外也应给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的扶持。作为理工科高校,应该构建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有效管理高校的相关创业活动。与此同时,还应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下需要创设模拟训练平台、教学区、孵化园区等,而在线上需要构建创联云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机会,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对理工科学生理论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专业+创业"的模式,这利于更好的将创新创业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体系。在技能培养模块,理工科院校的理工科实验大楼应对创业师生全天开放,利用多个ERP实验室和"创业之星""创业之旅"实训室,鼓励理工科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通过开展类型丰富实践的方法,有效提升理工科学生的创业理念与能力。同时,我国理工科院校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举办相应的活动,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扩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能够实现对他们创业胜任力的提升。

(四) 完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创业培训逐步走向科学化完善化,这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理工科高校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这种体系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操作系统,而不是单一的表示创业的某一方面 。该系统应该顺应时代社会变动而变动,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应当适时给予修订,其中衡量人才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应该是创业精神、意识、能力;适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及管理制度,开设专门化、层次化、系统化的创业相关课程等等。通过改革相关制度,构建系统化的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保障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 。在此过程中,必须有清晰的创业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不断延伸课程的广度,拓展课程的深入,使得所有教学环节、步骤以及内容都能够顺畅联系在一起,提升教学效率与品质。还要丰富并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设立分层的、多样的创业实践、创业技能、创业知识等课程,使得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强化创业实践,提升创业素质,同时融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法律、财经等多学科知识,使得大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能够接受到针对性强的、层级划分清楚的创业指导。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机制的建构,有利于发挥理工科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度。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联动机制,注重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创业实践中去,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增添新的活力,带动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有利于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进一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科技活力。

[1]查良松.高校学生创业力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04):91-93.

[2]陈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考[J],才智,2015(09):116-117.

[3]陈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2-30.

[4]童宗安.斯坦福模式对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巢湖学院学报,2012(04):144-149.

[5]王继康.西安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训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10(39):166-167.

Construction of Entir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LIAN Hong-jun1, ZHAO Yan-xia2, ZHANG Xiao-feng2

(1.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2. College of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earch target:establish seamless conn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ntir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earch content: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by referring to the data of investigation, so a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distribution and the policy execution in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is apparently varied for different modes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distribution, and the entir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2095-2708(2017)04-0065-04

2016-11-05

2017-06-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青年项目“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研究”(HB17JY026)。

冯赵建(1985-),男,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521

A

猜你喜欢

理工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