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2017-02-23胡建唐菁爽
胡建,唐菁爽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长征精神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胡建,唐菁爽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长征精神源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实践,属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形成的重要精神源泉。作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长征精神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培育实事求是精神以及贯彻群众路线,从而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长征精神;政治认同;意识形态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文化产物,是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内在精神动力。当前中国政治认同归根结底是民众对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的肯定、赞同和支持。长征精神从诞生之日起,就蕴涵丰富的政治价值,它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培育和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征精神和政治认同的内涵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我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用热血和生命为世人铸就了千秋不灭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历届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长征精神的内涵做了不同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了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富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在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年代里,长征精神彰显着国人前赴后继、百折不饶的执着信念。在和平稳定、锐意进取的新征途中,长征精神亦展现着国人信仰永存、国耻勿忘的赤子初心。
(二)政治认同的内涵
政治认同是社会公众对自己所属的特定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依附和尊崇、信任,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规范自身的政治行为。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是认同主体的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有机统一。政治认同在本质上是“公民对政治体系中执政的政治权力的承认、赞同和同意,并且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2]。
当前中国政治认同的主要对象包括国家、政府、执政党、政治制度、政治价值观等要素,主要体现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民族国家的认同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理想信念的洗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需要求真务实精神的坚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需要群众路线的践行。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源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实践,属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品质、朴实的群众路线等时代精神,是几代共产党人探索与完善当代政治体系的内在动力,也是构建公民政治认同的信念源泉。
(一)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维系华夏大地各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1]红军长征之际,我党并没有在乎自身的安危,而是把国家的命运放在首要位置。工农红军在军事上实行战略转移的同时,在政治上实行北上抗日战略动员,并将这两个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完成长征的战略转移,又成功地扛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体现了我党和军队以家国大义为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长征精神是理想信念的行动足迹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坚定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理想信念,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革命先烈理想的胜利,是红军战士信念的胜利。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保存了苏维埃共和国的革命力量,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更用实际行动巩固和发扬了共产党人共同的政治价值,记录了广大革命群众理想信念的行动足迹。
(三)长征精神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
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与解决党内矛盾和困难,为长征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党的每一次重大会议的召开,都是党独立自主地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体现;每一次战略任务的完成,都是党和红军从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历史见证。
(四)长征精神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坚实动力
在横跨十几个省的征途中,党和红军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所到之处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人民群众共患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工农红军在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因此,在长征途中谱写的伟大长征精神为新时期党和政府继续贯穿群众路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它的每个层面都为新时代政治认同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在当前政治认同面临多方挑战的背景下,我们应以弘扬长征精神为契机,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一)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民族国家既是公民所处的最重要的政治单元,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忠诚对象[3]。长征精神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在唤醒了民族同胞爱国觉悟的同时,也激励着民族同胞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在长征途中,我党毅然决然高举抗日大旗,带领广大红军和民众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着对民族国家的守护和认同。经过历史的洗礼,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有效地促进了民众对民族国家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的认同。
(二)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意识资源[4]。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二十四”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习近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5]169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同源性和同质性。就内容而言,两者相辅相成,均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信念;就传承而言,两者均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因此,新时期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促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尊崇和践行,同时也将滋养和丰富政治认同的意识资源。
(三)培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促进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制度认同是社会民众基于对制度性资源的肯定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政治归宿感和尊崇感,在政治认同三大基础和来源(制度基础、政绩基础、理念基础)中处于关键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6]追述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国际风云的冲击、革命先烈的艰辛探索才开拓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政治制度。弘扬长征精神能让我们铭记历史,理解和珍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来之不易,从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长征精神在促进制度认同的基础上,奠定了民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念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资源基础,为民众的政治认同提供坚实的制度性资源保障。
(四)始终贯彻群众路线,促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民众对政党的认同是构建政治认同的重要保障。政党认同反应了公民对执政党在情感、态度及其政治合法性的认同。当前我国政党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与执政地位的肯定与认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着力谋求民众利益,带领人民群众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广大民众对其领导和执政地位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这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因此,基层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倾听人民心声,以实实在在的政治绩效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1] 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0-22(1).
[2] 李素华.政治认同辨析[J].当代亚太,2005(12):19-20.
[3] 胡建.法治视阈下公民政治认同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35.
[4] 胡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意识性资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7):112-115.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7] 中国广播网.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EB/OL].(2012-11-15)[2017-6-20].http://news.sina.com.cn/o/2012-11-15/171325589093.shtml.
TheSpiritofLongMarchandtheConstructionofContemporaryChinesePoliticalIdentity
HU Jian, TANG Jingshuang
(Institute of Marxism,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is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of the subject in the social political life to a certain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value, and it is the internal unity of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political behavior of the identity subject. As far as the content is concerned, the political identity mainly reflects on the identity of nation st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cialist system and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pirit of Long March with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m ideology no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Red Arm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ong march. It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source of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valu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s an unique political culture, the spirit of Long March is helpful for all social member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patriotism, firm revolutionary ideals and convictions,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carry out the mass line,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identity.
the spirit of Long March; political identity; ideology
2017-08-2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研究”(12CKS013);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CSZ16001);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红色文化对强化政治认同的有效性研究”(cxcy2016153)
胡建(1979—),男,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认同与执政党建设;唐菁爽(1989—),女,四川简阳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642;D621
A
1008—4444(2017)05—0058—03
(责任编辑: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