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追忆与书写
——孔广钊小说的历史解读

2017-02-23徐晓杰朱玉珠

关键词:蒙克解构英雄

徐晓杰,朱玉珠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历史意识、历史书写及其中承载的现实关怀既是文学研究中近乎永恒的话题,也是作家们责任感、使命感及创作情怀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记录大事件、大人物的“大历史”还是记录寻常生活、小人物的“小历史”,都在以自己的叙述方式,直面历史、追忆历史、反思历史,将历史与现在、未来连接起来,在历史见证的基础上升华为历史性的意义,从而拥有了寻常作品所不能企及的厚重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哈尔滨著名作家孔广钊就是这样一位拥有浓烈的历史情怀和现实关怀的历史书写者,他的《关于鲁平》《英雄复出》《太平,太平》系列以及《和我一起荡秋千》等作品,以自己独有的叙事方式,在追忆中反思历史、在审视中解构历史,进行着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将区域性记忆与中国历史记忆连接,成为20世纪哈尔滨历史的书写者,并将其融入整个中国的大记忆中。

一、书写小人物命运背后的“大历史”

孔广钊的哈尔滨历史记忆、书写不仅体现在太平、霁虹桥、安阳楼等熟悉的地名中,还体现在他对即将消逝的一段哈尔滨历史的沉重思考与记录。而他的记录都是从一些具体的小人物的命运来折射哈尔滨的历史乃至中国的历史。比如他的《关于鲁平》,就是以“文革”时期哈尔滨某中学老师为原型,以现代人追忆的方式,还原了一个“文革”时期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的本来面目,并以其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诞性呈现出那个时代的疯狂与荒诞。《太平,太平》系列中的《安阳楼》,以老安为叙事主线,而他从出生到即将离开人世的人生历程的背后,呈现出的都是从抗战胜利到20世纪末期的中国大历史背景。从抗战胜利时的被遗弃到“文革”时养父的畏罪自杀到改革开放后对日本遗孤的寻找到20世纪90年代老安被学校树为宣传学习典范到老安得了胃癌时正阳山的改建,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都通过老安平淡而又传奇的一生折射出来。《安息桥》则以女工庞丽香的命运为主线,展现出太平某著名军工企业从兴盛到没落、破产的兴衰史,背后隐伏的大背景则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倒闭破产。庞丽香由一个众人眼中的美丽少女,几经坎坷,最后蹉跎为丧夫失子、老得不成样子的老妇人,与安达厂的由盛至衰互为隐喻,而管宿舍的吴胖子利用职权对庞丽香的占有,成为厂长的吴胖子的陪酒、疗养,喝傻了瘫在家里的吴胖子的无人理、被遗忘,都带有特定时代的印记;高强靠偷铜饼子翻身、被抓被判死刑和安达厂倒闭、国有资产被卖、被偷、被抢所形成的讽刺与荒诞正是对时代和社会的讽刺。

孔广钊就是这样选取小人物作为自己的主人公,将人物命运的转折、变化与时代社会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因而,他既是写人物,但也是在写历史。他的历史书写,带有强烈的反思性与批判性,通过鲁平来反思“文革”致人疯狂的荒诞性与残酷性,让一切价值标准偏离了正常的轨道;通过老安来反思“文革”、反思改革开放后对国外的盲目尊崇、反思20世纪末期人们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通过庞丽香的命运反思国有大型企业的衰落。“伟大的文学不仅只是一种历史见证,同时还具有历史性的意义”[1](P151)。孔广钊在以对历史的追忆来反思历史、批判历史,而他书写的出发点正是对现实的关怀,“只有对现实生活产生兴趣才能进而促使人们去研究以往的事实。所以这个以往的事实不是符合以往的兴趣,而是符合当前的兴趣,假如它与现实生活的兴趣结合在一起的话”[2](P400)。克罗齐也同样指出了“研究以往的事实”中的“当前性”,与“现实生活的兴趣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只有对现实关注并关怀的作者,才能如此热切地执着于历史的追忆与书写,能够赋予历史书写以历史性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规约和补偿现实。

二、解构被时代制造的“虚伪历史”

孔广钊不但在追忆中记录历史、反思历史,而且进一步质疑历史、解构历史,指斥历史书写中的“制造”性虚伪本质。在他的《英雄复出》《关于鲁平》《和我一起荡秋千》中,历史及历史人物呈现出为时代及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制造出来的虚假性。时代需要制造英雄偶像,城市需要书写英雄历史,而具体炮制者则需要在此过程中获取个人私利如声望、名利。由是,自上而下,层层联手,共同完成历史的伪叙述及英雄的伪塑造,并沉醉于此。

《英雄复出》以英雄自我解构、自我剥落英雄色彩的方式完成对英雄及历史的解构。“我”重返小镇,却赫然发现自己已被演绎成为拯救城市的英雄。“我”不断用“我的经历被杜撰得一塌糊涂”“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我从未来过茶馆”“可这座茶馆因我保留”“他们不知道,这(夜总会,原青楼)是我昔日的天堂”“我从未拯救过任何人”来一点点祛除自己身上的英雄光环,还原一事无成、对女人怀有极大热爱的凡俗本色,并指出人们对英雄历史杜撰中的语焉不详及自欺欺人。

《关于鲁平》中的鲁平本是一名普通教师,却被时代打造成为“全国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成为英雄式人物。“我”却以追忆寻访的方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话语声音的互为补充,还原了一个与档案、报道等历史记载资料截然不同的鲁平形象:课教得一般、跋扈、刻薄、争名夺利,只因其贫民及烈士后代的出身,便迎合了那个时代的需要,而被一步步推到市劳模、省劳模、全国劳模、群英会代表的位置上。旧同事周明远承认了当年材料撰写中的“胡编滥造”,“把华洋中学所有老师的事迹都归到鲁平一个人身上”,但即便是这样,报道仍然成为“含糊不清的文字”,揭示出这面旗帜的被炮制性,因为“上面需要这个”“整个时代都需要这个”。

《英雄复出》《关于鲁平》中都出现了对历史档案、典籍的查找,而接下来的叙述声音则完成对历史书写的解构,呈现出历史的被炮制的虚伪本质。

《和我一起荡秋千》虽为现实题材,写一群年轻人的迷茫与对梦想的追寻,但却将王府历史的被挖掘贯穿其中。在肖娅、王苡、蒙克、孙坚的多种叙述声音互为补充中,破落王府因史料被挖掘而澄清历史谜团、填补史学界空白的真相得以剥落,显现出虚假与荒诞的本质。“以前什么都没有”的没落王府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令人啼笑皆非地在王府内设置了农民起义蜡像馆,呈现出王爷和农民领袖一起商议起义大事的场景。蒙克的叙述揭示出其还原历史背后所依据的史料的炮制性:这不过是蒙克伪造的一份家谱而已,却被史学家发现后以此大做文章;而肖娅却揭穿了凭借“重大历史发现”而扬名的史学家赵思文道貌岸然的虚伪本质:不过是被她戏耍的、一丝不挂跪在她面前苦苦哀求的嫖客而已。虚伪的学者制造虚假的历史,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消灭历史遗迹,制造新的历史,借此邀得功名,获取一己私利。尽管漏洞百出,但历史学家不辨历史,政府部门相信新的历史发现,皆源于需要与满足,蒙克的话揭示出其中的真谛:“对于古迹来说,现代人重视的不是它的文化价值,它能给人多少启迪,在思考中撞击自己的心灵,而是关心它的经济效益,它能带来的利润。”孔广钊痛心于历史在现代的悲剧命运:历史不再是真实,而是现代人从自己利益出发炮制出的怪胎;历史给予人们的不再是反思,不再是心灵的撞击,而是沦为赢得利益的工具。重返历史真实,呼唤心灵撞击,执着现实关怀,这是孔广钊解构英雄书写、历史书写背后的良苦用心。

三、颠覆虚伪历史的制造者

历史被时代根据需求而塑型,而具体运作、执笔篡改的则是以历史学家为代表的知识者、媒体记者及教师,在孔广钊笔下,他们成为历史制造的合谋者。在几乎每一个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炮制的过程中,都有这类人物的参与,他们或为一己的声名而杜撰、臆造历史,或在其中成为帮凶,扩大声势及影响,留下虚假的历史资料。

孔广钊的作品中两次出现了历史学家的形象。他不仅揭示出历史学家借制造历史获得功名的私欲本质,还以性为切入视角,剥下其道貌岸然的假面具。《英雄复出》中的史学家李近远教授作为英雄研究的权威人物,对英雄的诠释却含混而苍白,空洞无物,大而无当,其姿态宛若一个老练的政客;《和我一起荡秋千》中的史学家赵思文,在肖娅和蒙克的双重戏弄下不再“思文”,而是斯文扫地:到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洗脚房林立的梦街寻求欲望的释放与刺激时急不可耐,被戏耍后跪地苦苦哀求;在镜头下却神情庄重,大谈做人做史学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被外界的东西迷惑,要坚定自己的态度”。在道貌岸然的背后隐藏的恰恰是他大谈其谈的“耐不住寂寞”和“急功近利”。在复仇女神王苡的戏弄下,赵思文与妻子离婚,疯狂地想得到王苡,“他不只一次跪在我面前,他说爱我已经爱得发疯了,他必须要得到我,他有的时候像一条疯狗一样”。王苡让他充分暴露丑恶嘴脸,而后在婚礼上失踪,以一封信揭穿真相,最终完成复仇计划。蒙克、王苡、肖娅等年轻人帮助赵思文完成自我的解构,撕下了伪装的道德面具。孔广钊以对史学家形象颠覆、解构的角度颠覆、解构了历史的真实性与神圣性。

不仅史学家,知识分子在孔广钊笔下近乎都成为嘲讽的对象,颠覆了传统知识分子神圣、尊严的形象。学生崇拜的偶像、知名的青年学者、哲学教授李明远,却一点点露出其虚伪、卑劣的真面目:对蒙克冒充崇拜者发出的约会信,采取到楼顶以望远镜远眺风景伪装策略,对情况观察判断,“以后再水到渠成地慢慢收网”。引诱“崇拜他,把他奉为我们生活的指明灯”的翠翠,并在酒后占有了翠翠。李明远最终被深爱翠翠的蒙克所杀。蒙克用死亡来撕下他的面具。孔广钊毫不留情地撕下了这些学者道貌岸然的面具,暴露出其内心的卑劣、丑陋,完成沈从文式的对知识分子“阉寺性”的辛辣嘲讽与批判。

对功名及欲望的追逐成为以史学家为核心的知识分子的基色,对功名及欲望的追逐让他们无法始终维持多年经营的精英形象、道义形象,伪善的面具终将被揭去,而被他们伪造的历史也终将回归真实。

媒体因在伪历史书写、伪英雄塑造中扮演的帮凶角色,也同样成为作者嘲讽的对象。《关于鲁平》媒体隐在背后,直接出现的是“六零年到六五年几乎每年都有”的报道,“除了含有时代特征的政治性词汇和激昂的语调之外,确实看不出什么内容”。而对李明远为蒙克所杀的报道完全失实,充满了谎言,掩盖了事情真相。历史、人物的厚重与威严就是在层层的解构中露出真相与本质。

孔广钊执着于对伪历史及制造者的嘲讽与鞭挞,但他同样也看到一抹亮色并给予美好期盼,比如老安、李天穹,他们拒绝时代、社会对自己的包装、宣传与炒作,拒绝成为英雄式的人物,做回自我,坚守自我,从而也便在自己的层面上坚守了历史的真实。

[1]余华,等.文学:想象、记忆与经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文杰.历史的对话——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蒙克解构英雄
蒙克与《呐喊》
英雄犬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蒙克的《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