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02-22连淑娇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

连淑娇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社团管理中还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等现象。文章通过对高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推动高校社团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管理制度    专业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中对学生社团的解释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和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1]。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一体两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教育中最重要的第二课堂。社团成员通过参加社团组建、社团管理、社团活动等方式能够有效塑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不断地与人交往接触中使得知识结构更完善,社会化程度更高,为今后走向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高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一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种类繁多、参与广泛、规模庞大”的特点;高校社团活动以更加自主、灵活、开放的方式开展,涉及各个领域,为学生不断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大大增加,新型社团开始不断涌现,原有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开始显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落后,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新时期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社团活动,不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而且事关我国共青团伟大事业的永续发展。但一些高校领导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社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仅仅把社团活动当做课堂教学的补充,承担着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的责任;没有把学生社团的建设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更没有将其上升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因此,对社团疏于管理,这一点从高校社团的宣传工作中可见一斑,高校社团没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学生使用率高的新媒体工具来做宣传。有些学校尽管建立了社团联合会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但是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将社团的最新活动推送给学生;笔者通过公众號搜寻,发现许多公众号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才设立的,仅有的几条宣传信息也是在公众号成立之初发的,这些公众号中最早是在2011年发布开通微博公众号的消息之后就停止了更新,没有起到宣传作用。

除了观念上的偏差外,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及一些高校的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当前高校社团的管理形式多样。其中两种管理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是在学生会或团组织设立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中社团处于学生会或团组织的从属地位,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并且随着社团活动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团的长远发展;二是成立隶属于学生处的高校社团联合会,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组织部主管,学生处负责社团事务的指导工作,社团联合会则主要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2]。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凸显了学生社团的重要性,但存在多头管理、活动缺乏规划性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结构不合理。

1.社团准入、退出机制不严格。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社团的成立要经过提交材料、答辩等环节,但是没有对社团的定位、资源整合做有效的指导,对社团成立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保证有序运行评估不够,申请成立新社团较容易获得通过。导致社团开展的活动重复单调、没有创意,社员的满意度低。另外,没有就社团管理制定能够全面把握各个社团的动向的评价标准,没能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及时给予肯定,对于表现欠佳的社团没能及时指出问题所在,指导其进行整改,对于整改之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社团没有相应的退出制度撤销其社团资格,致使社团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

2.社团管理不够规范。首先,社团成立之初制定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不够科学、严谨,不符合社团的实际情况,因此并不能起到指导社团的作用。其次,许多社团的机构设置不完善,没有科学合理的选拔负责人的方式,有的社团中新的负责人可能仅仅是因为和前任负责人关系交好;社团缺乏活动资料保存制度,没有要将成功的经验传承下去的意识,导致当前社团负责人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社团活动质量,社团活动的质量不稳定。最后,大部分社团负责人无法享受学生干部待遇,在评优评先方面不具有优势,影响了负责人的积极性。

3.社团存在结构不合理。以北京地区高校的社团为例,其中近三分之二的社团都属于文娱型,而科技型、理论型、公益型等最具承载新功能潜力的社团所占的比例较小[3]。在笔者调研的新疆大学、福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中文体类的社团占到了大部分,而理论类的社团有些学校甚至根本不存在。显然,在高校社团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中不断出现性质、定位、目标相近的社团,挤占了本来就十分稀缺的资源。这些社团的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表现形式单一,大学生对此出现审美疲劳,无法发挥应有的影响力,违背了高校设立社团的目标。

(三)资金、场地不足,缺乏专业指导。

1.资金来源不足。目前高校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拨款、社员会费和社会赞助三个方面。高校社团的规模一般不会太大,会费控制在10元左右,因此这部分经费极其有限;学校的经费用途广泛,最后某一社团获得的拨款数额也很有限;社会赞助这一部分的来源很不稳定,加上赞助商对文体性质社团的偏好,学生筹集活动经费的能力十分有限,导致许多社团活动由于经费限制而无法正常开展。最终呈现出来的活动形式单一、品质不佳,无法调动社员的积极性,社团的凝聚力被削弱,社团的运转难度进一步加大。

2.活动场地不足。很多高校在建设之初对学生活动的发展认识不足,没有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规划,目前要进行扩建或者改造难度非常大。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制度的实行,很多高校的活动场地实行市场化的租赁制度,而高校社团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多数都需要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前提出申请[4],这直接导致了学校无法统一调配场地,社团活动开展的费用增加。大型社团活动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高校中很难找到适合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因此,学生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缺乏专业指导老师,没有对干部进行培训。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在学生会中担任干部的认可度更高,认为学生会的干部经常可以和老师交流,能够得到相关的指导,有机会筹办校园中的大型活动,可是社团负责人这方面的机会却非常少。此外,大部分社团都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少部分社团虽然配有指导老师,但是由于教师指导社团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的开展只能靠教师个人的兴趣维持,而教师本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已十分繁重,因此很难进行常态化的指导,作用很有限。长此以往,社团负责人的能力难以提高,社团成员的工作热情难以保持,社团的凝聚力难以维系,导致社团活动层次低下,质量下降,社团的工作难以推进。

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建议

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构成第二课堂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前沿阵地。综合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以推动高校社团在大学生中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转变管理理念,创建新的管理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社团的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当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创建一个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促进社团有序发展。经过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在团委下设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由团委直接领导,和学生会属于平行部门。这种模式以高校学生的“三自”教育为基础,较准确地把握了高校社团的地位、作用和发挥作用的途径,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明确了社团联合会的职责范围,对高校社团的审批、考核、淘汰等制度加以明确,使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有章可循[5],有利于高校社团的持续发展。然而,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解决了社团不受重视和多头管理的问题,却没有对社团的管理具体措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鉴于目前高校社团数量庞大、性质多样的特点,笔者建议创建社团联合会、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三者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社团分类管理模式,它能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社团之间的不同特点,有侧重点地进行指导。团委负责学生社团的宏观管理,对社团活动的大方向做出指导并给予资金支持;社团联合会负责活动策划、人员调配、场地协调等具體事宜;指导老师则本着“指导而不领导,献策而不决策”的原则给社团以专业的建议。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专业指导。

“僧多粥少”是制约大学生社团有序发展的重要原因,整合资源,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将是解决大学生社团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

1.整合场地资源。学校社团众多,加之高校内各种活动频繁,社团活动难以在固定的场所开展,学校应该统筹安排,将部分教室排课之余用做社团活动室,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现在大部分学校将每学年开学后的10、11月定为社团活动月,这样社团的集中活动容易导致阶段性的活动场所紧张,可以考虑将不同的社团较平均地安排到开学的那几个月中,既确保社团活动能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又保证校园中每个月都有社团活动开展。

2.丰富资金来源。学校在划拨基本经费的同时还可以设立社团专项活动经费,这些经费用于社团活动方案受到认可、项目答辩获得通过的项目的开展。高校社团主管部门应该利用合适的时机向企业宣传大学生社团,鼓励学生社团与企业团体进行接触,指导他们之间展开友好合作;发掘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利用社团的资源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项目,为社团活动创造稳定的资金来源。

3.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6]教师在社团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光荣的任务。高校应该重视教师在社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根据大学生社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状况在全校范围内寻找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待遇可参照班主任管理条例,给予一定的课时、社会工作量补贴,让指导老师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更能沉下心来专心研究社团的发展,更高效地发挥指导作用。

(三)完善社团制度,引入新的管理制度。

1.制定社团宣传制度。社团联合会要指导各社团做好本社团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LED滚动屏、广播、微博、微信等积极宣传自己。每一个社团都应该有自己的网页并在学校的社团联合会网站上设置站点链接,利用社团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员、在校生推送社团活动信息。同时每学年社团联合会还可以借助易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举办“我最喜爱的社团”、“最佳社团人”这类评选活动,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其影响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调整社团结构。现阶段的社团结构不合理,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要整合同质化社团,对于社团性质相近,活动方式相似却各自为政的社团进行整合;第二,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社团进行重点培养,让这些社团的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学校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既提高了社团的知名度又为其他社团树立了榜样;第三,响应共青团中央“大力扶持理论性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7]的号召,重点扶持理论型、学术科技型社团,必要时可以由社团联合会牵头成立这些类型的校际社团,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3.引入学分管理制度。高校社团一般没有进入或退出限制,成员参与活动的随意性强,管理难以规范化。社团管理可以引入学分制,为社团开设通识课程,供社团成员选修,课程内容可以由社团指导老师、学生社团负责人和社团联合会共同制定,然后提交教务处审批。课程可以以讲座、教学、实践等形式开展,授课教师由社团联合会、教务处或者团委出面邀请,课时费用由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学生为了取得课程学分,必须遵守考勤制度、课堂纪律,这大大增加了社团成员见面的机会,为社团举办集体活动创造了条件。在笔者供职的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博雅社团”已经在尝试学分制管理,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培养社团干部,提高干部素质。

社团干部的素质关乎一个社团的发展势头、成员参与度和活动质量,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社团干部的素质:

1.選拔思想正派、热心社团工作、有集体观念的成员担当社团干部。社团干部是社团的核心人物和领头人,在社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社团活动中导师就应该指导任上的干部认真观察成员的表现,将那些表现优异的成员推荐给社团导师加以重点培养,以便负责人换届时能够平稳过渡,减少磨合期;社团导师应该注意干部是否存在“任人唯亲”的不理性现象,保证选出的新负责人是符合条件的。

2.开设学生干部培训班,邀请具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老师为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例如,课堂上可以针对往年学生干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经验得以传承,使学生干部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分享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突出的经验,开阔学生干部的视野,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指导他们开展形式多样、既有意义又有广泛参与度的社团活动。

3.健全干部谈话和例会制度,社团导师不定期找社团负责人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出现的问题,肯定其贡献,鼓励其继续努力,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社团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社团干部例会制度,干部定期聚在一起总结社团上一阶段的活动成果,制订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并将经费、场地等需要协调的问题提早向有关部门申请和报备。

高校社团因其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参与广泛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实践表明,高校社团活动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致力于各类学生社团的培育、创建、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寻找到适应新时期社团管理的模式,加快大学生社团管理融入高校发展的战略进程中。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5:527.

[2]王红红.当代大学生社团变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5.

[3]牙韩高,谢仁敏.纳什均衡与社团管理困境——基于博弈论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2).

[4]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4.

[5]白雪枫,何华.新时期高校社团建设评估体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7]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

[8]罗琴.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AS150969)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略论开明书店的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
盘点 政治篇:有繁有简,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合理
西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启示
武汉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解读新修核准管理制度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