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视野下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养探析

2017-02-22张显栋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依法治国培养

张显栋

摘    要: 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使命、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意识培养在公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警察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将其视为永恒的主题。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警察意识培养、发挥警务化管理的基础作用、加强学管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多部门积极联动等途径切实抓紧抓好。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公安院校    学生    警察意识    培养

一、当前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养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对敌斗争的严峻性,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素质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在拥有扎实的公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需要同时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法治意识、奉献意识、廉洁意识等涵盖丰富的警察职业意识。当前,社会治安的新形势、公安工作的高标准、队伍建设的严要求及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对公安高等教育特别是警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目前公安院校学生都是“90后”群体,思想非常活跃,但辨别能力比较弱。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学生接受各种思想文化影响的途径更宽、更快,从而造成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强烈冲突甚至可能出现价值观偏差的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使学生在关注焦点、学习动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如何顺利完成学业、如何适应毕业入警制度变革带来的竞争压力、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给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冲击。

(二)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经济社会的发展,治安形势、犯罪特点的种种新变化,社会和行业对警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和造就卓越警务人才,已经成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成才模式的复合性,培养过程突出理论实践相结合与知行的统一,强调通专结合、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既具备系统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过硬的警务技能、较强的社会治安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还需具有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顽强的作风和服务民众的意识等。

二、培养和强化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警察意识培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作为公安院校的老师,要弘扬师德、关爱学生,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广大教师要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永恒追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努力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真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为学生专业学习、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文体竞赛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专业介绍、专业讲座或专业沙龙等方式,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专业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凝聚力。要帮助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规划,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要组织学业咨询团队,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或通过QQ、微博等网络手段进行答疑,悉心为学生答疑解惑。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引导、专业思想教育及教学系部和学生管理大队之间的协调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学习情况及在教学环节发现的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的意见建议,积极协助学工部门、学生大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综合素质测评、评先评优、党员发展等相关工作。

(二)夯实管理基础,发挥警务化管理在养成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养成教育是警务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将警务化管理的制度内化为学生个人自觉的行为规范,将给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也就是“打牢基础、养成习惯、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大队是警务化管理制度最直接的执行者,学生警务化管理的开展,主要由学生大队完成。落实警务化管理,必须紧紧抓住“五字诀”:一是“学”,就是组织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警务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新生入学集中学、老生在校经常学、发现问题重点学”,把制度深深刻入学生的大脑。二是“做”,就是引导学生按照警务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人处世,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出好每一次操、站好每一次队、叠好每一床被子、擦好每一双鞋、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明白“习惯成自然、点滴养成之”。三是“督”,就是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发挥制度的刚性功能,及时纠正学生违反警务化管理制度的行为,确保警务化管理每项标准落实到位。四是“评”,就是结合警务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督查情况,通过集合、点名、队务会开展经常性的讲评、点评,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议,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警务化管理目的、意义,形成对警务化管理制度的理性认知和行为认同。五是“省”,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内省、自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内在的心理约束,形成自觉执行警务化管理制度的坚定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警务化管理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的精神升华。

(三)多措并举加强学管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学管干部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警务化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学管干部的角色定位,全面提高学管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学管干部队伍,是培养和强化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前提和保障。推进学管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首先要加大辅导员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力度,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严格按1:100配齐配强学生管理干部。其次不断优化学管干部队伍的结构。要选调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优秀毕业生和引进招录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充实到学生管理干部队伍,不断为学管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改善学管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鼓励并支持专职学管干部攻读硕士学位,改善学管队伍的学历结构。要注重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学管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努力提高警务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管干部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进修培训,在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获取各类资格证书,努力造就一支“一专多能”的“专家型”学管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专职学管干部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廣大学管干部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学管工作就是自己事业所在、职责所在。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学管干部的考核评价、奖惩激励、职务晋升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四)多部门积极联动,坚持服务育人、文化育人。

学生警察意识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学生第一、服务至上”,建立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和各类保障。要建立《教师干部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全校教师干部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联系学生寝室扩展到联系学生,经常主动深入到学生寝室,开展思想教育、学风引导和指导寝室文明创建,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训练、交友、心理、家庭等基本情况,主动为其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困难,成为其品质上的典范、学业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辅助其成长成才。

服务育人要特别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卓越警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完善健全学校、学生工作处、大队、区队、寝室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开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通过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普查、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情况。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促使教风、学风、校风的健康形成,起到对学生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和意志磨炼的功能。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自觉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以“忠诚”文化感染、熏陶师生员工,激励斗志,塑造形象,凝练精神。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形成良好的大队文化和专业文化,其内涵是大队师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价值取向。大队文化具有較强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专业认同感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乐学感,产生职业使命感,激发归属感和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荣誉室、布置文化环境、制作大队网站、建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库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培育大队特色文化。如开设大队微博,宣传介绍学生学习、生活、训练、执勤、文体活动等,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情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王树国.公安精神文化四层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应用[N].人民公安报,2012-01-01(3).

[2]于洋,何睿.论警察职业认同[J].政法学刊,2008(5).

[3]林华瑜.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公安教育,2009(9).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研究课题《依法治国视野下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研究》(项目编号:L15BSZ00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依法治国培养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