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实践的效果评价机制研究

2017-02-22陈曦

文教资料 2016年2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陈曦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基本价值规范,是为我国民族的复兴提供的精神动力与思想内核。高校是思想和知识传播、孕育的集散地,是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沃土,同样也是塑造和培育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据地和主战场。因此,必须加快推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结合,确保社会实践机制的长效性,以此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文章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实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1]。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作用重大。但一些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现状是轻思政实践教学而重理论教学,为使这种现状得以改变,高校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课程。

一、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的路径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其感染力和实效性,且受到各个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对于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外延和内涵的界定,长期以来均受争议。某些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应当仅限于社会当中的实践教学,而应该有效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基于此,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要将校内实践同校外实践相结合,从而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一)理论宣讲活动的开展

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是践行与信仰的基础。但目前的思政课程中,有关核心价值观专门阐述的内容并不多,且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課时少,任务繁重,教师无法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详细讲解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乏味且形式比较陈旧,此类因素均制约高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学习。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做的是组织领导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对思政理论进行宣讲,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认识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宣讲的前提下,可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官员走进校园,通过讲座或者专题报告,向学生详细讲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校可建立理论宣讲小组,利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深入不同的寝室、班级及院系,向周围同学宣传核心价值观;还可通过道德讲堂搭建的形式,力邀周边的师生榜样与社会道德模范,以故事现场讲述其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及经历。除了上述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外,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骨干与学生会成员,利用QQ群、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通过图文并茂、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视频等形式传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迹及典型人物[2]。在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有效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设定好主题,重点进行依法治国、敬业奉献、团结友善、诚实守信及爱国主义等为主题的思政理论宣讲,重点阐释资本主义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本质上的区别,并详细讲解“公正、平等、自由”的内涵。

(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与精神特质,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的言行思想。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其实践教学理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现有的资源,及时把握的时机,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感化,利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自己对核心价值观的体悟与理解;可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积极创作出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绘画、歌曲、小说、动漫、小品、电影、书法以及视频等校园文化作品;可加强学生社团的引导,策划一些宣传核心价值观的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组织以及自我学习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此外,还可利用重要的时机和节日,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主题演讲、歌咏大赛、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等,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愉悦轻松、寓教于乐的气氛中对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

(三)社会调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在思政课堂中,学生可通过教师的理论分析对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依据进行了解,但这种理解常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明确“为什么”,从根本上理解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思想政治课程需引导学生乐于走出校园,深入到农村、社区,包括城市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对践行与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趋势与现状进行了解,聆听不同行业、社会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以便在思想的交锋交流中达成共识。在思政实践课程教育中,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及社会公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号召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寻找身边的先进代表人物,同时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集体与个人进行寻访,在实际交流中不断吸收正能量。此外,教师还可指导高校学生通过座谈、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会成员奉行的价值观进行了解。

(四)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

“实践出真知”,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在于行动,人们所开展的志愿服务不求任何报酬与私利,并无偿为人类、国家、社会以及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志愿精神同核心价值观一致性较高,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志愿精神的弘扬便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因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便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体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将志愿服务纳入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导和调动高校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利用寒假暑假、双休日及纪念日,组织高校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应急救援、社会建设、扶贫济困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志愿活动,在奉献社会与关爱他人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主动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坚持将“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有效结合,形成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文明习惯与优良品质。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去国家需要的地方服务社会,自我锻炼,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的环境中奉献,以青春的汗水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谱写核心价值观的优美篇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实践的意义

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高校思政教育是党政策方针的宣传、高校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正确的建立以及法律素质、思想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而高校作为其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的重要任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其主要倡导“和谐、文明、民主、富强”;从公民层面上来讲,其倡导的内容为“友善、诚信、敬业、爱国”,以核心价值观来引导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利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学生的大脑,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其二,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认同有利。践行核心价值观需国家、社会及公民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不管是社会还是国家,其成员均是由单个的公民构成的,因而提高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能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知与理论认知,进而从行为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使核心价值观实现化外于行,化内于心。同时,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还可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结语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实践是培育高效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且有效途径,需要教师在形式与内容上下足功夫,寻求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于校外和校内的实践教学中提高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效果。由于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人进行培养,因此需将其教学实践活动放置在社会大环境当中熏染与考量,将核心价值观充分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共同弘扬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鲜开林,杨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研究——以新媒体为视角[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5):672-676.

[2]黄加付,龚明,殷伟量.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际出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J].文教资料,2016(1):54-55.

基金项目: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十三五”科研资助项目(2016JZ011)。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