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专访原川陕省委书记、开国上将周纯全之子周宏林
2017-02-22
文·图/本刊记者 胡 静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专访原川陕省委书记、开国上将周纯全之子周宏林
文·图/本刊记者 胡 静
在广元旺苍参加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原川陕省委书记、开国上将周纯全之子、国防大学抗大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周宏林。周宏林温和、儒雅,带着书卷气。他告诉记者:“这次来参加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我是带着非常高兴、非常荣幸的心情来的。同时,我也是带着在北京的川陕籍老同志或在川陕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后人的一种期盼和关注的心情来参加这个活动的。”
红军后代的使命感
“我的老家在大别山,我父亲是红安人。但是他个人比较辉煌的一段经历是在川陕革命老区。因为血缘的关系,我也很关注川陕革命老区。”周宏林说,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他有一种使命感。
“父辈们的付出和奉献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该感恩、报恩、传承、发展。要真正意义上地传承中国工农红军在战争年代所秉持的那种带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具有中国共产党意义的文化基因,也就是红色的基因。”
八十多年前,红四方面军将训词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这十六字训词后被称为“红军精神”。红军将士们正是在红军精神的指引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
周宏林给记者讲了个父亲周纯全当年的小故事。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由于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红四方面军则在四川相对处于养精蓄锐的状态。“当时,知道中央红军很困难。会师前,红四方面军有明确指示,让各部队准备物资,作为给中央红军的见面礼。我父亲就带着人去搜集大饼、牛肉干、盐、羊毛背心、毛袜子、毛手套等物资,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宝贵和稀缺的资源。李先念同志还命令将所有的炊事班集合起来,带上大锅,去给红一方面军的同志做饭,让他们吃几顿饱饭。”周宏林说,这反映了大会师时,红一、四方面军的同志心情是很高兴的,感情是很纯朴的,也体现了训词中“团结奋斗”的精神。唯有团结奋斗,红军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老区革命精神的洗礼
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周宏林,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周宏林曾到江西永新县(属于井冈山革命老区)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去永新县之前,周宏林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基层。从大城市一下子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去工作,他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甚至还带了一大包方便面去。到了永新之后,周宏林发现,这里的食物并不匮乏。
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周宏林带着大学生深入永新县各乡镇调研。“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我不但了解了农民,了解了三农问题,还了解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周宏林说,老区不但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区精神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在新中国、新时期仍然发挥着育人激励的功能。
周宏林告诉记者,这段经历让他接受了一场老区革命精神的洗礼,对他来说非常宝贵。在周宏林成长的道路上,老区精神一直指引着他前行。退休后,周宏林集中精力,专门抽出时间,从事党史、军史方面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有一些研究成果被业界认可。”周宏林说,“通过研究,我加深了对老区的认识,反过来,老区也给了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空间。在这种交互作用下,对党史、对老区的研究在我心中变成了很简单、很质朴的追求,或者说,是一种责任使然。”
川陕革命老区的五大优势
来到川陕革命老区,周宏林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感觉很亲切。“川陕革命老区看起来与我当年去的井冈山革命老区环境差不多。”
两个老区相比较,井冈山革命老区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方面走在了前面。周宏林说,“仅永新县三湾乡一个乡,就有五、六处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而整个川陕革命老区都没有几处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川陕革命老区具有后发优势。”
周宏林认为川陕革命老区有五大优势。
一是政策上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老区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16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怎么用好国家对老区的支持政策,对于老区是第一要务。
二是地理优势。从整体看来,川陕革命老区的南边经济发展较快,而北边、西北边发展相对滞后。处于中间地带的老区对自身的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市场应该有个清醒的定位。
三是生态优势。时代发展让当地以前的弱势可变成优势,比如以前的荒山僻野可变为绿水青山,生态产业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老区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四是交通优势。近年来已经加强的交通建设使得川陕革命老区比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西北部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并且下一步这个优势还会强化。
五是协作发展的优势。川陕革命老区要搞大协作,合则共赢,分则两伤。要有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保障。
“老区发展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转变方法,要有开明开放的指导思想,要吸引人才、资金、项目,要因地适宜,选择合适的方式。”
发展红色旅游,川陕革命老区大有潜力
周宏林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是老区振兴发展的一条好路子,老百姓能得到实惠,也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红色旅游可与当地人文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拓展空间较大。但是这个领域有其特殊性,红色旅游不是简单的经济,是包含政治意义的经济活动,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衔接好,比如务虚和务实要结合好。红色旅游得有故事,故事要真实可靠。首先,要进行深刻的研究,要挖掘有特色、正能量的典型事例,要有很好的洞察力,提出鲜明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观点。其次,在设计规划红色旅游项目的时候,参照这些事例、观点做布局做建设做运营,使红色文化和旅游项目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发展红色旅游,川陕革命老区大有潜力。”周宏林说,川陕革命老区有三个鲜明的特点,有别于其他革命老区。第一,它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第二,川陕革命老区培养造就了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一支红军队伍。第三,红四方面军在创建川陕革命老区的过程中精炼地提出了十六字训令,这16个字到现在仍然适用。其中,“创新”仍是现在使用的高频词汇之一。红四方面军这支部队最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它的规模和数量。红色旅游开发要注意抓住这些特点。
在广元,可以依托木门会议和嘉陵江之战发展红色经典旅游项目。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重要转折,它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嘉陵江战役是是红军战史上强渡江河的经典战例。从红色旅游开发来讲,这两者具有典型意义和经典意义,可作为广元发展红色旅游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顺应时代发展,传承红军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薪火相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八十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远去,在当今社会红色文化、红军精神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传承?
“我从父亲那儿传承的,是一种责任的使然。党的教育、培养和家庭的熏陶,让我有一种责任感,要尽力去传承前辈的精神。”周宏林告诉记者,红色文化的传承就是要大众能够接受,能够得到启发,受到鼓舞和激励。八十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传播和教育的方式都在变,年轻人解读文化的方式也在变。所以,现在传承红色文化、红军精神不能呆板地说教,需要做一些改进和调整。比如,将红军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长征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支撑点、亮点。现在的年轻人、年轻干部其实很热衷了解这些红色文化,因为这与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关联。”周宏林说,经常有单位想请他给年轻人讲当年的长征故事,讲革命的历史,丰富他们的知识库,使他们能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