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2017-02-21苏云波李燕娜
苏云波+李燕娜
摘 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直接站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其职业素质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值得每一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素质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该通知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予以确定: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是由于与学生接触最频繁、联系最密切、交流最直接,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不言而喻,因而强化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值得高职院校领导和学生管理部门认真思考。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路人和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其是否具有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骨干力量,既具有教师身份,又具有干部身份,其工作职责涵盖很多方面。诸如在服务育人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等。这些工作职责的履行与学生生活、学习都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2.辅导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引领者。
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新形势下,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是学生深化党的理论知识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质的重要导师,在传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学生理论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辅导员与青年学生形影不离,每天伴随学生左右,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道德习惯和心理特征,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教导学生分析、思考,作出正确抉择,引领学生修身育德和明辨是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得到有效传播的骨干力量。
3.辅导员是树立优良学风的培育者和引航者。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与本科学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某些基础差,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如何树立优良的学风更显重要。辅导员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利用主题班会、辩论比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途径,通过跟班听课、深入宿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4.辅导员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执行、组织、评估等环节都离不开辅导员的亲自参与和主持,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既能够促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实课余生活,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
1.思想政治素质。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当是科学真理的信仰者和传播者,理应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坚定的政治立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当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时刻将自身成长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中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精神信仰,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形成良好的政治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职业道德素质。
輔导员的言行举止、气质风度、品性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本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在行为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把自己的人生发展融入学校国家的发展中,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辅导员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师德师风,处事公平合理,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
3.业务能力素质。
辅导员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成才发展的品性,没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驾驭、应付、控制事态及局面的能力的相关知识是难以胜任的。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他们通过网络等媒体可以了解几乎涵盖所有领域的知识,特别是人文社会知识。所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必备条件。辅导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应当包括: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最新政策规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专业实习等内容,只有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掌握当前的国家政策,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才能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学习指导、行为督导等工作。
4.心理健康素质。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导致压力大,必须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工作本身带来的体力消耗,才能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由于在迈进校园后,某些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因而在心理和思想行为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状况,对此辅导员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用较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指导和帮助,积极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品质。
5.综合能力素质。
综合能力素质体现在辅导员运用各种知识独立地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班集体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包括:调查研究能力、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辅导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应变能力等,才能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顺利完成本职工作。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繁多且杂,在职称评定上遇到的瓶紧障碍多,缺乏身份上的认同感。某些辅导员担心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将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看不到职业前景,某些辅导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某些辅导员通过转岗从事其他行政工作,辅导员准备通过提高学历报考研究生作为跳板寻找更有前景的工作岗位,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整体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发挥。
2.辅导员队伍配备结构不太合理。
高职辅导员大多数是由刚毕业的本科生或少部分研究生担任,其中有某些辅导员自身所学专业与高职学校本身设置的专业类别联系甚远,学生管理经验不足,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较少,配备结构均不合理。
3.相关待遇难以落实,工作动力不足。
辅导员待遇主要体现在工资福利、职称职务、培训发展等方面。在职称评定中由于没有时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往往在打分时明显敌不过同龄专任教师,很难顺利晋升,很大程度上降低辅导员的待遇水平。而在职务提升方面,尽管某些高职学校为鼓励辅导员安心并长期扎根于学生管理工作,规定“在辅导员岗位上连续工作三年,两年考核为优秀的、一年为称职者可报学院党委批准,享受副科行政级别待遇;连续工作六年,四年考核为优秀的、两年为称职者可享受正科待遇”,但真正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不多。辅导员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工作压力大,在学习和培训方面的机会少。
四、关于培养高职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交流和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外界的培养和塑造。
1.辅导员自身的提高。
(1)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辅导员的核心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和国家发展动态,增强自身的政治鉴别力,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以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的师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研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2)树立职业目标,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辅导员要热爱本职工作,才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只有用爱心面对学生,用关心帮助学生,学生才会在辅导员的职业情感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转化成专业学习积极性和奋发上进的强大动力。辅导员只有通过规范自身的教育管理行为,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认同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果辅导员不仅具有大学生就业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管理艺术,甚至拥有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那么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会更得心应手,工作效果会更好。
(4)注重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共有九项,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級建设、学生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因此,辅导员要特别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培养个人的九项职业技能,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及时总结和提高。
2.外界的教育培养和塑造。
(1)高职院校的岗位培训。
高职院校应不断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到基层参加实践锻炼的制度,重视辅导员业务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对新聘任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还要给新辅导员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开展传帮带工作。另外,每年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在岗培训,为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和国内外学习考察创造条件,还要提供一些与其他高校辅导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其他高职院校辅导员经验,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培育其敬业精神。
(2)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考核评价内容应当科学合理、奖罚分明。在职称评聘、进修学习等方面将辅导员与教师系列分开,或单列计划,让辅导员在工作岗位、职称评聘、进修学习等方面找到职业归属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教思政[2014]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2014.3.
[2]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三个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3]张明志.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路径.光明日报,2014.4.13.
[4]邵政.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5.3.
[5]李春生,刘国良.浅谈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认识.新教育时代,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