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个别化语文教学

2017-02-21张红梅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张红梅

摘    要: 翻转课堂理论作为国外教育工作者倍加推崇的语文教学理念,广泛运用于国外教育语文教学工作中。近年来,该理论传入我国并逐渐开始在某些地区进行试用,受到国内教育专家及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翻转课堂理论的内涵出发,对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翻转课堂理论    个别化语文教学

所谓“翻转课堂(反转语文教学、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语文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语文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改革已成为我国初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重点学科,其改革与发展更是备受关注。翻转课堂理论在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中的植入,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将着眼点放在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中,实行模块化语文教学,在我国多所小学的试点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理论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翻转课堂理论最初由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和萨姆斯提出,是指通过忽略教师课堂语文教学环节,使学生自行观看语文教学视频来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此种语文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而非课堂语文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灌输。此外,该语文教学模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变语文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实行差异化语文教学,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大众化语文教学的不足;并对学生及教师的角色进行全新的定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平等交流,促进语文教学关系和谐,大大强化实际语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仅仅改变了语文教学顺序,却达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而言,不用全班都按照一个节奏来上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负责人和执行者。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语文教学视频作为数字化资源是可以永久保存的,需要时可供查阅和修正,特别是在进行查漏补缺的课堂中使用,效果是最好的。

二、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

1.观看视频,知识迁移。

观看视频,知识迁移作为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的初始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微校园”平台学习。学生通过进入该平台获取语文教学资料及语文教学视频,以此达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该平台大大节省了课堂语文教学时间,提高了小学语文个别化语文教学效率。第二,教师视频提问。此环节通过教师在视频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及学生进行回答来完成,主要目的在于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及疑难解答。翻转课堂的魅力是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选择通过视频学习,他们更喜欢通过研究课本上的操作步骤来理解内容,只是在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或者想了解更多的信息的情况下才查看相关视频。每个学习者都是不同的,翻转课堂使课堂更加人性化。

2.巩固练习,反馈质疑。

该环节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的反馈质疑阶段,目的在于巩固已学的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及理解。学生在完成语文教学视频观看任务后,便需要完成视频后附带的练习题,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进行分数核算。对于固定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观看视频进行自测,而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语文题目,学生则需要在“微校园”网络平台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提出个人看法或观点,并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

3.运用提高,个性探究。

运用提高、个性探究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拔高阶段,直接关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固定知识点和灵活知识点的学习及应用在该环节进行有机统一和关联,学生系统掌握固定知识点和灵活知识点后,将对语文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发掘创造性解题方法,体现语文思维的个性化。此时,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及兴趣采取独立完成或小组协同完成的方式进行语文问题的研究,而教师则作为指导者给予适当的指导及点拨。

4.实践创新,解決问题。

实践创新,解决问题作为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发展阶段,是解决语文问题、进行语文创新的关键。该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较高,例如教师安排学生自行编写语文应用题、制作语文模型等,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大胆提出看法,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指导,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融入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展现语文能力提供平台。

5.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展示交流,多元评价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语文教学的总结环节,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两个阶段。过程性评价是指对于学生某一章节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及评分,而整体性评价则指语文课程结束后,对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语文成绩进行评测。两个阶段相结合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全面、客观,达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目的。

6.巩固复习,常态训练。

巩固复习,常态训练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语文教学的结束环节,是总结经验教训、促进翻转课堂理论不断完善的重要步骤。在评价环节结束后,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微校园”网络语文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对于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可以向有关教师寻求帮助,达到巩固知识、融会贯通的目标。

三、语文“翻转课堂”应用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在家完成,课堂成为互动的场所,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组织活动、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1.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当教师由内容的传递者变为指导者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发展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和借鉴。此外,还加强了课后家长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在家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在监督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其中。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师生”互动演绎情思共鸣,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

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

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和网络数字资源,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同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学习节奏和时间。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可以快进跳过,没懂的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类似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有效解决了忽视“瑞士奶酪式”的间隙、“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语文“翻转课堂”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录制教学视频,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内容和难度、课型设计更加完美,一位教师的讲解可以供全年级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从长远来看,教学资源库一旦建立起来,特别是语文学科,大量的名家视频、电子书、影视作品就会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将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辅导学生的作业,精心设计待讨论的问题,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翻转课堂理论为基础的小学语文个别化教学是语文教学创新改革的重点方向,学校及教师要從观看视频,知识迁移、巩固练习,反馈质疑、运用提高,个性探究、实践创新,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多元评价、巩固复习,常态训练六个环节加以强化,切实将翻转课堂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强化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峥.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个别化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2015.07:24-26.

[2]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