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2017-02-21李竹英王婷滕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期
关键词:伏贴稳定期中医药大学

李竹英王 婷滕 超△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李竹英1王 婷2滕 超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目的 观察三伏贴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每次1吸,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敷穴化痰散(三伏天内)。比较两组在肺功能、病情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P<0.01);在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在感冒、COPD发病次数、肺炎频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三伏贴穴位敷贴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下降进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 COPD急性发作次数。

三伏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2]。如何减轻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发病次数,延缓病情发展是当前所需要攻克的难题。常规治疗COPD可以稳定患者病情,但临床效果不佳,穴位贴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肺功能,提高预后效果[3]。我院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冬病夏治的治疗原则,在三伏天采用敷穴化痰散进行穴位敷贴已有20余年,临床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4]中COPD稳定期的诊断标准,临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确定。轻度:FEV1/FVC(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7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咯痰症状。中度: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症状。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5]的“肺胀”标准确定;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诊断学》[6]确定,属寒痰阻肺证。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年龄30~70岁;冬季频繁发病或全年均有发作;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为轻、中度的患者且病情稳定1个月以上;本研究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不符合慢阻肺稳定期诊断标准者;排除既往接受过 “三伏贴”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可引起通气障碍疾病的患者(如肺癌等);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孕妇。剔除标准:有过敏反应者(如贴敷后出现皮肤奇痒、发红或红肿、小水泡不能耐受者)。剔除依从性差、未按疗程贴敷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于2014年“三伏天”(7~8月)共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计80例,平均年龄30~7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中1例因病情加重退出试验,实际完成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6.74±11.17)岁;3年以上吸烟史25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轻度者22例,中度者17例。对照组中2例因病情加重退出试验,1例因无法耐受敷贴所致的皮肤损害退出试验,实际完成37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 (54.84± 9.03)岁;3年以上吸烟史24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轻度者23例,中度者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规格为100 μg/吸,200吸/支。商品名普米克都保,瑞典Astra Zeneca AB,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249),每次1吸,每日1次。给予安慰剂贴膏,组方主要为淀粉及甘草,贴敷的穴位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敷穴化痰散穴位贴敷 [药物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制备,批准文号为黑卫药制字(1997)0069],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半夏、冰片、胆矾、生附子、花椒、樟脑研为细末,配鲜姜汁调成稠膏状,取5 g的药膏均匀涂置药贴中心,中心直径为2.5cm,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将每个药贴分别敷贴于天突、中府(双侧)、定喘(双侧)、肺俞(双侧),共贴敷7个穴位,分别于入伏、初伏、中伏、末伏第1日贴敷6~8 h(依据皮肤耐受力适当增减时间),贴敷期间忌辛辣,海鲜,生冷油腻等食物[7]。

1.4 观察指标 1)肺功能。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德国耶格Master Screen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2)生活质量评价。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SGRQ评估中文软件”计算总得分及各项(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得分及总得分。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8]由Jones教授于2009年研发完成,主要用于CO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9]。3)病情观察。1年后随访患者普通感冒次数、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肺炎发生次数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FEV1%和FEV1/FVC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对生活影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3月后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 别 时间 呼吸症状 活动能力 疾病影响 总分治疗组 治疗前(n=39)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9.44±2.90 52.92±2.42 39.51±3.30 44.26±3.96 45.85±1.96*△47.33±2.60*△34.54±3.08*△38.33±3.51*△49.95±2.87 49.46±2.64 38.82±4.44 44.46±4.19(n=37)治疗后47.95±2.10*45.68±1.96*36.57±4.46*40.76±4.48*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 见表3。治疗1年后随访,治疗组患者年普通感冒次数、肺炎发生次数、COPD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比较(n,)

组别 时间 COPD急性发作次数普通感冒次数 肺炎次数治疗组治疗前 1.97±0.78*(n=39)治疗后 0.74±0.68*△对照组治疗前 2.05±0.69 3.46±1.44 1.97±0.80*1.64±0.84*△0.84±0.77*△3.24±1.38 2.02±0.78(n=37)治疗后 1.38±0.67*2.02±1.06*1.22±0.70*

3 讨 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也是导致患者住院、经济损失及死亡最常见的原因[10]。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可以起到调整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11]。三伏贴又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为传统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胰理开泄”。利用三伏天气温高的有利时机,通过敷贴中药对穴位的刺激及循经感传作用,扶助人体正气,调节人体自身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一些冬季感寒后容易诱发的诸如COPD之类的疾病得以延缓发展,以期达到“缓则治其本”的目的[12]。中药贴敷于皮肤,可刺激腧穴、经络传导,同时在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挥发的密闭状态,皮肤经水合作用可膨胀成多孔状态,利于药物渗透。药物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与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平缓而持久,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表现出的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并结合腧穴的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13]。我院自制的敷穴化痰散方中白芥子辛散燥湿化痰、温通利气,具有祛痰、镇咳平喘之效;甘遂性苦逐痰浊、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亦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胡索味苦善行气血,宣肺气,促痰涎排出;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之功[14];半夏温燥化湿、下气降逆,行燥湿化痰之功;胆矾涌吐痰涎、解毒化湿;冰片辛苦归肺经而开窍;生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花椒温里止痛;樟脑具有温散止痛而开窍之功。生姜汁促进药物渗透入皮肤,更添扶正之功[15]。

治疗组患者在完成敷穴化痰散穴位贴敷后有3例因急性加重而进行治疗,其中2例经门诊治疗,症状缓解后继续参加临床试验,最终实际完成39例。对照组患者在完成安慰剂贴膏贴敷后有5例因急性加重而进行治疗,其中3例经门诊治疗,症状缓解后继续参加临床试验,1例因无法耐受敷贴所致的皮肤损害退出试验,最终实际完成37例;经过试验数据发现,两组试验组内疗后与疗前比较,患者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提示敷穴化痰散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活动受限程度。治疗1年后随访,治疗组患者年普通感冒次数、COPD急性发作次数、肺炎发生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伏贴,可以有效治疗COPD稳定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活动受限程度,减少感冒等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安全性较高。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27.

[2] 丁梅,张小玲.劫敏汤配合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4(15):475-484.

[3] Makris D,Paraskakis E,Korakas P.Exhaledbreathcon-densate8-isoprostane,clinical parameters,radiological indices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COPD[J].Rspiration,2008,75(2):154-155.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80.

[5]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101.

[6]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84.

[7] 舒志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22:111-112.

[8]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EB/OL].(2011-11)[2012-01-02]

[9] Jonesp W,Harding G,Berry P,et al.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Eur Respir J,2009,34(3):648-654.

[10]张清,代双福.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2):48-49.

[11]黄岩松.三伏天灸疗法的传统医学内涵[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21.

[12]李磊,张涛,张小梅.三伏贴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87-88.

[13]杨淑荃,章薇.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2):117-122.

[14]陈志颜,段公.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复方制剂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6(1):97-98.

[15]刘佳,张春玲.“三伏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系统炎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1):4124-4126.

R245.9

B

1004-745X(2017)01-011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1.035

2016-01-15)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121101856@qq.com)

猜你喜欢

伏贴稳定期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