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雷雨》教学的几点构想

2017-02-20郭列锋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雷雨审美体验

郭列锋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境效应,若是能十分有效地利用情境效应,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充分激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见,情境效应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情境效应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更加有趣的教学氛围呢?笔者尝试从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教学入手,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设计。

关键词:情境 审美 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中的带动作用愈发重要,老师应当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原本十分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学习与情境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今后这种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必定会受到人们推崇。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讲求一种“默契感”,这种默契能逐渐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班级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感染力。若是能十分有效地利用情境效应,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充分激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有利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情境效应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更加有趣的教学氛围呢?本人试从苏教版必修四第二板块中的课文《雷雨》节选,来粗略地谈一谈戏剧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渲染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国内最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提到:“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设计出完善的课堂导入环节,刚开始上课时就要牢牢抓住学生们的眼球,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问题。课堂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们全部的注意力,否则学生们会因为一开始没跟上老师的脚步或课堂的枯燥而放弃整节课。”魏书生在教授学生《论语六则》时曾这样进行导入:“火与电能照亮这世界上的任何道路,而思想的光芒则能照亮人们的人生之路,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吗?他超越了哥白尼,在思想上远远超过牛顿,究竟是谁如此厉害?没错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这样有设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自然高涨。戏剧教学离不开故事的讲述,没有故事就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营造处于理想中的课堂氛围,故事是抓住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总能引领孩子们进行自我思考,使他们能在思考中进入学习状态。

苏教版第四册第二板块中课文《雷雨》是节选,故事情节并不完整,学生对没有的部分必行充满好奇,这样一来,怎么能不把故事情节渲染一番呢?所以,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的部分注释内容,补充了更为具体的故事情节:“知书达理,年轻漂亮,贤惠体贴”的鲁侍萍怎样被花花公子、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周朴园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在风雨交加的大年三十的晚上,鲁侍萍怎样被逐出周公馆;女儿四凤成了周公馆的仆人,怎样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相恋,结局如何……学生了解了以上这些更为具体的情节之后,戏剧人物的矛盾冲突,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及其命运,自然会把学生吸引到戏剧中去,这样也就可以吸引学生去读剧本。到那时,何愁学生不明确作品中的戏剧冲突?何愁学生不认识冲突所表现的主题?

二.扮演人物角色,达到寓教于乐

语文新课标提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一定要在互动活动中进行,同时要让学生们多多实践,然后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们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中以及课外时间里设计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增加学生们口语交流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必须带着积极主动地心态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对探索到的真理或知识感到好奇,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极端体验,也就是说学生们会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喜悦与幸福,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若是能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角色表演,那么必定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雷雨》一文时,就先让大家欣赏影片中对话,然后进行模仿,接着深入角色朗读。最后理解人物性格,在充分动用舞台说明、台词及潜台词的前提下,让一男一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结果在课堂中引发不错的反响。朱光潜先生曾提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来自于事物的直观形象。”所以学生们不断朗读课文能获得一定语感,同时有利于充分感悟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朗读让学生们不仅仅从感知方面对课文进行理解,同时让学生们能在理性方面得到一定认识,最终在朗读的情境中获得审美体验。

为了能更加直接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不同角色进行课文的朗读,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演绎课文内容,让他们身临其境,更加直观地感受文章内容,尝试让学生们在角色的立场上去思考不同片段。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直接从人物的心理立场去感受并理解课文。当然,学生们的能力有限,对他们来说排练课文剧不是件简单的事,但是为了能获得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教师必须学会让学生们亲自体会人物心理与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物性格,体会他们的内心。

三.穿插影视片段,比较与文本的区别

听永远比不上亲眼看,人们总是想利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客观事物,这是亘古不变的认识规律。学生对视频材料,一般都很感兴趣,而且影视片段的观看又是对文本深入了解的重要手段,因此穿插有关的戏剧片断,对于戏剧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观看录像可以使学生进入剧情,可以让学生对影视作品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思考变化的原因和效果。记得《雷雨》电影中有一个典型的细节与课文不同:剧本中鲁侍萍撕支票的情节,在电影里是鲁侍萍将支票放到灯火上烧掉的。针对这个情节,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种处理的效果,结果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这个处理没有剧本好,认为原剧更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更利于塑造坚强、自尊的侍萍形象。当然,再好的影视材料,也应当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而不能代替教学。

四.创设想象情境,增强审美体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永远排在知识之前,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想象可以包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想象推动知识的进步。”可见,想象力是何等重要。所以戏剧教学离不开想象的支撑,想象使学生们不用被约束在已有的课文内容中,想象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意象。学生们要根据相应的提示以及台詞体会人物的性格,感受他们的不同心理。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要找准作品的突出特点,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兴趣。如教《雷雨》一文时课文中出现“洋火”一词,这一细节的触发,周朴园和鲁侍萍他们两个脑海里可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利用课文中相关信息,结合老师的提示“洋火是什么”,想到了“鲁侍萍在灯下一针一针为周朴园缝衣服绣梅花的情景”,此时我让学生继续想象文章描述的画面,引导他们亲身感受课文片段,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加贴近现实地理解人物,走进了周与鲁的内心世界。

五.创设写作情境,拓展剧本教学

戏剧是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能让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以提升;欣赏剧本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戏剧表演可以让学生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戏剧教学其实还可以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写一写剧本介绍,写一写文学评论,推动学生们实际能力的发展。所以这个环节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一定基础上扩大了剧本教学的范围。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其作用无可替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十分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可用的具体操作方式多种多样,而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教学能力,才能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创造出教学奇迹,让语文教学成为最经典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作者:作者:叶奕乾,祝蓓里.华东师大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

猜你喜欢

雷雨审美体验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