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色微视频”的视觉传播特色

2017-02-20文/李

传媒 2017年2期
关键词:陌生化粉色娱乐

文/李 慧

“粉色微视频”的视觉传播特色

文/李 慧

“粉色微视频”是指依托于流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草根色彩,以讽刺、吐槽、模仿等方式为主,以先锋、叛逆、大胆的视觉语言表达,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渗透力的网络微视频,代表性作品如《暴走大事件》《不要脸脱口秀》《小鸡小鸡》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粉色微视频”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碎片化阅读的受众空间,推动了网络媒体视觉传播的进化,给网络微视频的视觉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

大众内容:亦俗亦雅的文化图景

“粉色微视频”具有较强的草根色彩,反映着社会百态,魅惑十足的视觉语言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日本浮世绘艺术。某种程度上,“粉色微视频”与浮世绘在内容取材上有着较强的相似性,都是对芸芸众生的图景式反映,描绘的主要是真实的社会场景和人情世态,时代气息浓厚。后现代主义时代语境下,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差距日渐加剧,精神世界的荒芜使人们转向欲望的满足,不仅要娱乐自己,而且要娱乐他人,而这也决定了“粉色微视频”的视觉传播是亦俗亦雅的大众文化图景呈现。

《暴走大事件》作为以吐槽为主题的草根化网络微视频节目,其内容主要是围绕社会热点、娱乐事件和公众人物展开评论。该节目完全颠覆了以往新闻报道的严肃风格,无限拓展了节目的娱乐空间。可以说,其正是通过“无厘头”的视觉包装,有效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的眼球,广泛反映出网络受众的心理动态,在传达民意方面发挥了作用,为人们呈现了一幅雅俗共赏的社会图景。

《飞碟说》作为经典的“粉色微视频”代表作,也是以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为取材点,采取视频动画的形式进行创意化视觉表达,每一集时长不超过5分钟,一经推出便深受好评。一方面,《飞碟说》的科普性内容让受众能够快速获取和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飞碟说》的娱乐化内容也很容易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

此外,如《被拒绝了怎么办》《微信搭讪实用手册》《趁着青春去穷游》等,尽管时长很短但却内涵丰厚,引人深思,雅俗共赏的视觉传播特色成功地吸引了年轻受众关注,而这也是“粉色微视频”的重要特色。

立体构图:平面饱满的影像构建

“粉色微视频”无论在构图形式还是在影像语言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立体化、抽象化的视觉冲击,并集中表现在蒙太奇镜头语言的构建性方面。以视觉心理学观点来讲,蒙太奇主要依托于人眼具有不断寻求新图像的生理本能,是一种平面化、抽象化的构图手法。“粉色微视频”在蒙太奇手法上的纯熟运用,有效地挖掘和发挥了网络微视频的视觉力量,而且有效丰富了网络微视频的视觉表达形式。

蒙太奇在人物表现方面主要采用近景和局部特写的方式,以进一步凸显人物特色,而这也是“粉色微视频”影像构建的一大特色。在“粉色微视频”中,平面饱满的影像生成主要通过近景、特写镜头实现的,背景弱化和主体突出增强了构图立体化,使得人物更具张力。“小咖秀”应用就是成功应用蒙太奇展开立体构图的典型,该应用利用搞笑段子和经典影视配音,让用户展开即兴的、浮夸的对口型表演,重点突出自拍者面部表情,场景不限。这种创意的组合方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感,引发了广大受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平面饱满的影像构建加上幽默搞笑的视觉表达,是“小咖秀”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动态拼贴:超越现实的情绪抒发

拼贴的关键就是打破时空限制、因果逻辑等关系限制,在看似偶然的组合中形成具有独特文本意义的整体,是破坏逻辑而又满足新诉求重组逻辑的艺术创造过程。某种意义上讲,后现代文化就是典型的拼贴文化,包括视觉拼贴和文字拼贴。以汉密尔顿的观点来讲,波普艺术具有大众化、低成本、批量化、年轻化、诙谐、迷人、性感等特征,而这与“粉色微视频”有着本质共通之处,“粉色微视频”采用动态拼贴进行情绪抒发,用波普艺术进行生产制造,充分彰显了诙谐戏谑背后的视觉力量,形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价值诉求和艺术张力。

在“粉色微视频”中,在动态拼贴所形成的时间轴下的图像拥有了全新的生命活力,视觉效果更具冲击性和表现力,并赋予了微视频一种超越现实的迷离魅惑和艺术魅力,充分满足了读图时代受众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审美习惯和要求。无论是《小苹果》还是《小鸡小鸡》,为了增强微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创造者都进行了大胆的文字拼贴和视觉元素拼贴,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具文本意义的陌生化语言。神曲《小苹果》微视频通过牛顿、美人鱼、哥伦布等毫无关联的视觉元素动态拼贴,形成了其诙谐搞笑、极具夸张的风格。

2015年曾火爆一时的《十三五》之歌,赋予了一向严肃的政治话题以喜感,成功实现了政治的娱乐化表达与传播,通过视觉元素的动态拼贴,波普风融入中国元素,创意性地采用民谣说唱诉说“十三五”,再加上节奏感十足的音效,西方受众可以通过该微视频快速掌握中国战略方针,国内受众看到如此轻松愉悦的政治性视频,也会觉得眼前一亮,进而达到了强化理解、广泛传播的效果。

视觉符号化:图像元素的陌生化表达

从视觉阅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们的审美诉求始终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中。就纵向历史发展层面而言,网络微视频的传播遵从了文字-图像-视频的审美变化规律,而这也是其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图像转向》一书中,作者米切尔明确指出人文科学已经正式迈入仿真时代,在后现代主义社会语态下,信息交流和权力实践之间有着本质共通,视觉技术的依赖性也变得愈加强烈,而这种视觉化转向要求与之相应的分析批评形式出现。米切尔指出,新时期的文化研究重心应该由以往的语言学转向图像,因为视觉媒体的职能与作用无法适应符号学的理论框架。

2016年热映的电影《美人鱼》中,男主角在派出所描绘的美人鱼是人家所熟知的美好形象,但用后现代符号性视觉表达出来的美人鱼毫无美感,就是单纯的人与鱼的组合体,或是“上鱼下人”,或是“左人右鱼”,或是“鱼头人身”,这种符号化的视觉表达形成了一种陌生化表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搞笑效果,为影片增色不少。以符号学观点来讲,视听符号是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综合体,视觉元素包括道具、场景、人物形象等,听觉元素包括音效、旁白、环境等,视听元素的符号化能够赋予图像元素一种陌生化艺术张力和娱乐化特质。

在以吐槽为主题的“粉色微视频”中,为了实现吐槽效果的最佳化,往往会利用相关软件对旁白进行提速,以正常语速三四倍的快语速进行表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向受众传递最多信息。这种对听觉要素的特殊加工能够增强微视频的喜感,能够达到讽刺或感慨的娱乐效果,是对传统视听传播的一种创新。人的听觉感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感知过程,主观听觉要素和声波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而快语速的表达方式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接受而渐趋合理化,成为视觉传播中的重要构成,是视觉符号化传播的一种方式,在时代的代入中达到了陌生化传播效果。

“粉色微视频”采用全新的视觉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可以说,“粉色微视频”独特的视觉语言,颠覆了传统视觉传播模式,满足了受众的视觉审美诉求。但此类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娱乐化、个别作品格调不高等,对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引导和管控,充分发挥“粉色微视频”的正面效应,促进视觉艺术表达与传播的创新,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陌生化粉色娱乐
粉调幽然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嘿!粉色男孩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