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韵焙茶香

2017-02-19樊荣华

饮食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名茶杯底新茶

樊荣华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我好茶,但少有名茶可品,仅限于家乡山间所产的野茶,“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少了一份阳春白雪,多了一点下里巴人。至于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洞庭碧螺春则少有啜饮。

我生于农村,年轻时当过农民,从事农业时,既无“琴兼茶具入船扉”之雅趣,又少“愿携茶具作清欢”之逸兴。“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渴了,端起茶钵,鲸吸牛饮而已。他年,恢复高考,上了师范;今朝,早生华发,退休赋闲。幸女婿孝顺,常有茗品上供;受学生爱戴,也有好茶相送。老了老了渐渐地于阅读和品茶之间,也有了些许心得,原来这喝茶还能静心、静神,恬澹、清净,“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茶香与墨香齐名,诗韵焙玉芽氤氲。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与侄儿中孚在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写下的这首“仙人掌茶诗”,据说是“名茶入诗”的最早诗篇,字里行间无不透出饮茶之妙境!

茶之汤,或苦甜,或浓淡,色味交织中,亦可品出一种诗意人生。“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闲看庭前花落,静闻枝头鸟语;“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名利场中灯红酒绿,视为过眼云烟,心怀坦荡,顺而有持;神鹰背上秋风过,静若处子仁无忧,一卷诗书,一杯香茗,雅诗共新茶,未闻已相吸;注水入壶,清冽而润,激荡而稳,畅顺而柔,无不令人齿口生津,心田荡气,好一个“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水的温度主宰了浮沉,有了浮沉,才能涤出茶的清香。沸水浇注,高温冲击,茶叶浮浮沉沉,激出了春雨的柔、夏阳的烈、秋风的醇、冬霜的冷,千滋百味,茶水一魂。浮沉是一种积淀,一种经历俗世过后的智慧,一种洗却铅华后的从容。历练春秋,风雨兼程:懵懂少年,如刚被开水冲泡的茶叶,从杯底冲顶,初生牛犢不怕虎;华茂青年,似茶叶离开杯底时踌躇满志、不知高低;鼎盛中年,像一片吸足水分的茶叶,在沉浮中挣扎、在艰辛中撞荡,为的是积淀腹中的内存,搏取生存的底蕴;耄耋老年,犹释放完清香、叶落归底的茶叶,“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留下的是悠扬的回味、细细的咀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邀三五好友,煮一壶真诚与感动,品一份美丽与洒脱,浅浅啜、深深谈,于盈盈茶水间,情谊触手可及。促膝言欢之中,执一壶恬淡,与老友相伴,“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好不惬意!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诗韵焙茶香,物我两相忘。“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在这里有我学习的老师,有我交流的好友,有我诵诗作文的知己,“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淡淡一壶,幽香清醇;柔柔一缕,岁月淡雅;原来茶如人生,叶短味浓啊!

猜你喜欢

名茶杯底新茶
新茶最好放一放再喝
《花乱开》
新茶虽好,放放再喝
做灯笼
纸杯煮鹌鹑蛋
纸杯风铃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
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