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无痕教育

2017-02-19唐晓燕

教书育人 2017年29期
关键词:品德课情感课堂

唐晓燕

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无痕教育

唐晓燕

当今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以至有人讽刺该学科的教育是“叫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一位中国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不露痕迹的教育呢?

一、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上思品课,就是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板着脸说大道理。告诉学生必须要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样,教学的内容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淡化“叫育”痕迹,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做起,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融入课堂学习中。

第一,教师要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说到启发,很多教师认为只有提问才是启发。其实不然,启发者的形象并不是只能依靠提问来体现。生动形象地讲故事,用情感打动学生;以实物演示,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等,都是启发。即使是教师的说理,只要能说得生动亲切、通俗易懂,而且能解开学生的困惑,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同样是一种启发。总之,启发,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

第二,教师要扮演好主持者的角色。我们一直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崔永元以前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为这种形式更能表达百姓的诉求。由此我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不是也可以引进这样的模式,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其间,教师的角色只是课堂教学的主持者,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触动,在思想上有感悟,在情感上有体验。

二、平等与学生对话

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我们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我们总是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可是,我们忘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做的是用开放的、民主的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多年来,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绝对的权威,无论教师说什么,学生都会机械地回答“是”“对”或“不是”“不对”,整齐划一的回答声中掩盖着孩子的真实想法(这也是一大批“两面派”学生产生的原因之一),一些教师从这整齐划一的回答声中似乎感到了满足,却没想到这会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我们要尊重学生,就要允许课堂上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努力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乐说。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说了很多年,但做起来总有些困难,因为我们总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直接告诉他们。其实,课堂决不应该是教师“一统天下”。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三、用爱激励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使用“无声语言”。无声语言主要就是体态语,体态语用得好,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学中,我喜欢走到学生中间,用眼神和他们交流。有时看到学生开小差,我就抚摸一下他的头提醒他。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我就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是我们在课堂上表达爱的方式。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发光发热,就像一道温暖的光,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品德课不需要暴风骤雨式的说教,也不需要五光十色的“外衣”,就让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怀着一颗平和而真诚的心和学生对话,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和风细雨中不着痕迹地播撒进学生的心中。■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