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

2017-02-18王有鹏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堂文化生活实践建构

王有鹏

【摘 要】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是课堂文化的类型之一。建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教师就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状况,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关键词】课堂文化;生活实践;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40-03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是课堂文化的类型之一。所谓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就是以联系生活与实践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文化。《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陶行知先生则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可见,建构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是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追求。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就如何建构这种课堂文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状况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进行了十几年,但是过分关注应试分数、忽视学生生活实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虽然在联系生活上有很大的进步和改观,但是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知行脱节、忽视生活实践的状况,仍然使人感到忧虑。要建构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状况,努力做到:

第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审美生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幸福和快乐为出发点,改善学生的生活实践状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改善学生的生活实践状态。

第二,提高學生的生活质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状况,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而关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关注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这是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尊重、理解、关爱学生的生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生命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最大限度的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教师还要努力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境界。

第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打造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目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积极开展讨论、辩论、游戏、表演、朗诵、演讲、竞赛、制作、展示等各种课堂活动,让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还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等课外活动,让实践活动向课堂外拓展,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必要条件

建构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需要教师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一些必要条件,这些必要条件包括:

第一,充分挖掘生活实践资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以及学生自身,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可以挖掘利用的生活实践资源。充分挖掘这些生活实践资源,对于打造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校生活实践资源,会使课堂教学与学校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统一,还能使学生感知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充分挖掘家庭生活实践资源,可以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家庭情感,促进亲子沟通,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幸福感。充分挖掘社会生活实践资源,可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生活性、时政性,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增强学生热爱社会的情感。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实践资源,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智慧和生活实践能力。

第二,精心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打造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有关的生活实践情境。学生置身在这些情境中,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的生活实践情境有两类:一类是真实情境,一类是虚拟情境。真实情境就是结合生活中真实的人或事所创设的情境。这种情境真实性强,可信度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这种情境所蕴含的道理,容易理解这种情境所说明的问题,容易受到这种情境的浸染。由于受课堂时空的局限,学生不可能总是置身在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中,更多的情况下是置身在虚拟的情境中。虚拟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模拟生活中的人或事所创设的情境。学生置身在虚拟情境中,会感到新奇,会乐于参与到情境中,做到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理解,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创造。

第三,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可以开展的生活实践活动有两类:一类是课内生活实践活动,诸如讨论、辩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演讲、现场调查等;一类是课外生活实践活动,诸如社团活动、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体验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生产劳动、勤工助学、走进大自然体验活动等。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会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会更好地参与实践、了解实践、融入实践,从而打造出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

教学鲁教版九年级“奋斗成就未来”时,教师是这样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必要条件的:第一,教师展示了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旧貌换新颜的具体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和图片等,然后问学生:开发区的人民发扬的是一种什么精神?在座的许多同学的父母就是开发区的建设者,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辛劳,哪位同学介绍一下?第二,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手提袋,告诉学生在老师的家乡有一个手工活,就是给手提袋绑上两根小绳好用来手提。然后教师让学生现场操作,把课前下发的小红绳绑在铅笔或圆珠笔的两端,老师计时,看绑完一根小绳用多少时间。全班同学都在动手操作,结果是绑完一根小绳,最快的同学用时10秒钟。这时老师让学生猜一猜,给手提袋绑上一根小绳可以挣到多少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挣到1分钱,接着让学生算一算:一分钟挣多少钱?(0.06元),一小时挣多少钱?(3.6元)。这时老师感慨地说:“3.6元钱挣得多么不容易啊!开发区这些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劳动成果!”第三,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和学习生活中,与艰苦奋斗精神相违背的现象,请举例说明。第四,教师要求学生夸夸自己身边艰苦奋斗的好同学。

上述做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社区生活、家庭生活、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等生活实践资源,精心创设了文字材料、图表和图片、现场操作等生活实践情境,积极开展了动手操作等生活实践活动,为建构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教师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了必要条件之后,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这是建构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的关键,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感悟。道德与法治课所传授的一些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进行讲解,教学远离生动的生活世界,远离多彩的生活实践,也许学生越听越听不明白,甚至越听越糊涂。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准确感知,更难以有所感悟。久而久之,學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而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有关知识,感悟有关道理,学生会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抽象的理论就会变得通俗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教学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第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思考与探究的课堂氛围,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追求之一。思考与探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展开。教师创设生活实践性的教学情境,把思考与探究引入生活实践,学生的思考会更全面、更深入,探究会更主动、更自觉。

第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参与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这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人文学科,特别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没有这种参与和体验,学生的情感就难以得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就难以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会落空。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参与与体验,学生亲身参与各种生活性、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特别是亲身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课外活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探求知识的乐趣会更多,对自己言行的反思会更自觉,学习的收获也会更大。

教学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挫而不折,积极进取”时,教师设计了如下课堂活动:

活动一:挫折小调查。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样的挫折?请写在卡片上。

活动二:课堂游戏。

游戏一:单脚站立。

第一次的游戏规则:①一只脚的前脚掌接触地面,另一只脚不能接触地面。②独立完成。③坚持不住者或违反规则者,自动站到一边,退出游戏。

第二次的游戏规则:①一只脚的前脚掌接触地面,另一只脚不能接触地面。②坚持不住者或违反规则者,自动站到一边,退出游戏。

游戏二:传球。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两队,按顺序传球,球必须经过每个人的手,完成时间最短的组胜出。

活动三:课堂演示: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张贴了一张自己画的画,上面有高山、深谷、彩虹。教师先把写有各种挫折的小卡片有重点地粘贴到这张画的山谷里,意为挫折使人陷入低谷;然后把写有战胜挫折方法的一面面小红旗有重点地粘贴到山下、山腰直到山顶,意为战胜挫折成功登顶。画面上的彩虹,意思是战胜了挫折,如同雨过天晴,彩霞满天。

上述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挫折小调查”这一生活实践中感知感悟,在“课堂演示”这一生活实践中思考探究,在“课堂游戏”这一生活实践中参与体验,较好地打造出了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

总之,建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状况,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山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学习陶行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21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课堂文化生活实践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
物理课堂文化的构建
浅谈体育课堂文化构建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