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德育”与青少年品德内化实践研究

2017-02-18陈一芹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题德育

陈一芹

【摘 要】 能够以有趣的、活潑的方式讲述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文章试图以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德育实践研究为例,力图从理论层面尤其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深入探究“故事德育”课程建构与青少年学生品德内化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在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实效性与科学性方面的作用。

【关 键 词】 故事德育;品德;青少年

“故事德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各种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活生生的形象直接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走进学生心灵。“润物细无声”,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作家梅子涵说过:“我们不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全部真理,而是培养他的思维和态度。……孩子们在快乐和感动之后,那些人生的意义、启发或者力量等会自然而然地被感悟出来。”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触及灵魂、逐步形成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塑造人。毫无疑问,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头戏”。但德育道德本身关乎人的思想、意念,德育工作的开展之难由此也是众所皆知。

究其原因,除了外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功利化教育的局限性、道德教育的艰巨性,以及实践中道德说教和形式主义等因素之外,德育课程忽视对未成年人道德情感、道德感悟的培养以及品德内化过程的德育课程建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事实上,能够以有趣的、活泼的方式讲述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曾是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目前在美国以故事促德育的应用范围极广,并有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和丰富的配套教材。当前在我国也有部分学校在一定层面上进行了尝试,但尚未发现有系统研究的相关资料。本文试图以南实教育集团鼎太小学德育实践研究为例,力图从理论层面尤其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深入探究“故事德育”课程建构与青少年学生品德内化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实效性与科学性方面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内涵与目的

主体德育观认为,衡量德育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学生是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了德育全过程。否则,就不可能有学生道德的真正发展,也就不可能培养真正有道德的人。康德曾经指出,自由是道德的基础。不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以功利的手段去开展道德教育,这样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然而,我们长期所沿袭的德育模式却恰恰忽视乃至抹杀了学生的自由,教师及家长常常代替学生做出道德选择,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意愿。这就构成了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心理冲突。

习主席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事实上,影响人一生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就是一次活动、一次讲座、一个故事。显而易见,故事是童年的摇篮。故事里有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生长着童年所有的欢乐和梦想。好的故事就像一只神鸟,让孩子们骑在背上,用非常有趣的语言告诉孩子辨别世间的美丑与善恶,给孩子智慧、勇气和理想。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就是通过说故事的方法与青少年一起探究重要的课题或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奇异浪漫的童话和故事、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富哲理的绘本故事,都是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一旦被好的故事唤醒和调动,就易于将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内容中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上。这种物化与迁移,会加速道德情感的移植,不着痕迹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开发校本资源,确立课题研究方法策略

本课题要求学校不同部门、不同教育工作者要共同构建“故事德育”课程体系,实施德育全员化、“故事化”,形成由学校行政、德育处、教务处、团队会、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组成的工作网。通过班主任工作、党团队会、社会实践、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等各种活动,创新“故事德育”的途径与载体,促进青少年良好品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如南实集团鼎太小学,教师指导学生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编写校本教材,通过听听、读读、讲讲、演演、议议的校本课程方式,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开展各类活动。对小学6—12岁学生,按三个学段分层研究:第一学段(1—2年级)重点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第二学段(3—4年级)重点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教育、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第三学段(5—6年级)重点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行统一的、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以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策略,确立课题研究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德育研究。

三、课题研究实践:以精彩故事促学生品德内化

在课题准备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与顺利实施。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进行德育课题研究的能力,鼎太小学有针对性地为各课题组教师订购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实践导引》读本;课题组成员相继阅读了《小故事,大智慧》《励志故事》《名人故事》等书籍。每两周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并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随后,制定课题管理与评价制度,加强管理与督导,并认真制定行动方案,有效指导研究过程。

(一)课题“故事”的内容

本课题“故事”的内容,包括文明礼仪、遵纪守法、诚信、感恩、爱国、环保、安全、劳动、爱心、生命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主题类型与板块。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分层搜集中外优秀的寓言、童话、成长、励志故事、哲学故事、新闻故事等各类素材,以及身边的感人故事,并研究故事在各年段呈现的可行形式与实践运用模式。寓德育教育内容于讲故事之中,塑造学生心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成为有道德的合格公民打上美好的精神底色。

(二)课题研究实施

1. 搭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国旗下演讲平台

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组成课题组,每学期开学初由德育处牵头结合少先队工作计划对一学期德育主题、重大节日进行梳理,确定每月国旗下演讲的德育故事主题,并根据每月主题确定每周国旗下演讲主题。由课题组老师分工查找资料,每人分别准备故事。制订出一学期国旗下演讲计划一览表,然后付诸实施,扎实推进。

2. 成立学生为主体的社团,开展讲故事比赛

南实鼎太小学成立了二个社团。一是“天使故事团”,由老师担任团长和副团长,成员由全校各班故事大王组成。故事团学生利用周二校本课程时间练习讲故事,利用午习课时间到低年级巡回讲故事,同时组织全校故事比赛。低年级讲绘本故事,中年级讲德育故事,高年级讲励志故事。分组轮流讲,最后各组选出优胜者在全校进行故事大比拼。在学校课间达人秀活动中,就有人气指数极高的“故事大王争霸赛”。在学、练、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在班集体中如何友好相处与合作,思想品德、心理、道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与健康人格都得到发展。二是“红烛故事团”,由教师轮流在国旗下讲故事,让学生从听故事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以讲故事作为突破口,通过分层次、系列化的形式进行探索,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从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

3. 与班主任工作及学科教学相链接,加强德育工作的渗透

将“故事德育”贯穿于班级管理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课程是德育的载体,学校将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纳入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构建的大课程体系中,与课堂教学相链接,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巧妙贯穿于教学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挖掘德育功能。

4. 创设以学校为主体的德育场,成立“家校故事团”

德育场,指德育教育所能影响到的范围。习主席说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面对日新月异、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与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德育工作者原有的经验已经难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了破解德育难题,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好,各级关工委要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多个德育故事平台,利用校本课程、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阵地,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报刊等媒体平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整体辐射。

四、课题研究成效

美国教育家吉姆·科因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的含义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实践表明,故事是激发儿童灵感的源泉,能够有效拓宽学生认识道德问题的视野,增强学生观察现象的洞察力,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南实鼎太小学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故事德育”已成为德育常态,呈现出校本特色:

第一,德育故事化,提升了德育实效性。讲述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各年级、各班级都能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潜心探索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故事内容。德育不再是空洞乏味说教,而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活泼的生动的蕴藏着美德和人生哲理的小故事来演绎各种深刻的大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学生,从而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德育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二,“故事德育”课程化。教师把大量的故事尤其是绘本故事带入课堂,借助富有童趣的精美图片与丰富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无形之中被故事感动,在“感触—感动—感悟”的过程中实现品德自我建构。学校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故事、案例资源库。教师发表一定数量的德育论文和案例,学生也发表不少文章。

第三,德育故事化,有效促进了学生生命的自我成长与良好人格的建构,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有效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在本课题的推进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反思,使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五、思考与展望

长期以来,德育的“5+2≤0”现象以及学生品德素质上的知行脱节、表里不一等现象令人困扰,导致德育低效现象的症结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其中关键是未能形成有效交汇点。德育教育故事化,按照学生品德习惯形成规律,通过叙述教育故事或生活事件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智慧之光,让学生因感触而感动,因感动而感悟,受启迪而明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目的,切实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正是德育实践与研究的意义所在。

“故事德育”课题的研究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一则积极有益的故事背后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促进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故事不仅仅属于幼年、儿童,它属于我们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当课题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将课题引向深入,让故事陪伴学生未来人生的每一天,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提供了我们认识历史的另一个视角,通过它而展开的世界使人的生存活动在符号层面上向过去延伸。如何正确处理故事内容的传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必须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教育和培养孩子仅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与配合。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教育部门是主要阵地,也具备人才资源优势,要通过各级关工委、“五老”讲师团等特色品牌,发挥配合、弥补等作用,使课题研究积极影响和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办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从小积极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14-5-31.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14-5-5.

[3] 郑富兴.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4] 赵国栋,易连云. 传统故事在现代德育中的理性诠释[J]. 上海教育科研,2010(4).

[5] 金生鈜. 德育管理:让育德更高效——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学校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的建构[J]. 今日教育,2010(4).

[6] 杨宁. 故事叙述与儿童心智成长[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7] 关尔群. 谈“故事法”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J]. 教育科学,2005(1).

[8] 杨婕. 德育的新途径[J]. 教育探索,2009(9).

猜你喜欢

品德课题德育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品德
“研”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