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生为本的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2017-02-18周阳熠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南小学
■文/周阳熠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南小学
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前已经精心备课,课堂中认真讲授,可是学生的反应不积极,教师难以带动课堂气氛,即使讲授得再精彩,学生还是心不在焉;对于作业,学生也是应付差事,教师犹如在唱独角戏。这并非学生素质不高,而是恰恰反映了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模式与时代教育的需求错位。有时候,教师的备课浮于书本知识表面,没有考虑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如美术教材,它只是教学内容的框架和参考,理论知识与地域和环境不一定相符,忽略了学生主体接受的问题。新课改给教师指明了新思路,教学应以人为本。这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和能力。
一、创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兴趣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营造美的美术学习环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心理发展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知识理解的层次将发生改变。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室营造优美且极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环境,吸引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
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斯提德说过:“微笑无须成本,却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使得到它的人们富裕,却并不使献出它的人们变穷。”教师微笑着上课,学生感觉如沐春风,对不解的地方能大胆提问,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空前发达。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中感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愿意、容易接受教师的指令,学生愿意发表意见;严肃紧张的课堂,让人担惊受怕,不但不想动脑思考,而且对什么也没有兴趣。教师只有让学生融入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之中,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人翁的态度。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支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好朋友、好老师。美术教师既要外塑形象,注意个人穿着打扮的端庄得体;又要内练真功,以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漂亮的范画作品,以及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敢于大胆描绘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能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还要与小学生进行真心的沟通和交流。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在与教师交流、学习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表现得很出色。此外,他们的感情也是很丰富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假如美术教师对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消极的,不给予小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和表扬,时间长了小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或自卑心理。也许美术教师无意间说出的一句消极的话,就会大大地降低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会给小学生一种“美术很难学”的错觉,这样会导致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天赋也会被埋没。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一定要进行感情教育,把感情教育贯穿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始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多给小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也有助于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把美术课当成自己的爱好。
2.创设快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美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以景动人、以情感人。同时,美术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它要使学生感知各种造物的形与色,用艺术的形象——造型与颜色,去再现现实生活,揭示人生真理。怎样使全班的作品不“千人一面”呢?在美术课中主要就是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表现欲。
教师应该随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幅画可以教给学生一半,让他们发挥想象独立完成另一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由发挥。
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1.以活泼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学生的主要娱乐活动。在快乐的游戏中孩子能感受到美,还能利用各种手段学会表现美、创设美。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素材,在游戏中穿插学画的过程,学生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游戏中学生心情会处于愉快状态,在课堂中便会自动自愿地去学,绘画的内容会贴近儿童的内心,而不是死板模式。
如上《染色游戏》一课,让学生蒙着眼睛将红、黄、蓝三色颜料水随意地用毛笔涂抹在生宣纸上,然后再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三种颜色之间又多出了几种,兴趣一下子来了。教师适时地让他们研究教材中出示的折叠和浸染方法,自己试着进行染纸。结果,很多学生染出了漂亮的图案,而且还有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揉、揪、团等手法进行染纸,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不但绘画有了题材,很多学生还将此写入了日记和作文中,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思想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解除他们的心理顾虑,引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由被动到主动地学习,他们才能生气勃勃地茁壮成长。
2.鼓励审美个性化,培养学生独立审美意识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来不事先就对某一审美对象指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去感受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学生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质疑、敢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勇于超越。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热情还是宁静,细腻还是粗犷,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老师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对于学生的评价中,我多用“你的设计与众不同,有创意”,而少用“你画得真像呀”等语言,我们坚信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无限向上和向善的潜能,只有教师勤于、善于发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多用“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设计真有创意”等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觉醒,让学生创作的潜能爆发出来,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表现自己心灵世界的最淳朴最天真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3.以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多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不能嘲笑所不理解的学生作品,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应该多请他们评价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从而树立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因此,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积极跟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美术、乐学美术,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
三、美术内容设置的灵活性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做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0~20分钟之内做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30分钟是学生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融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快乐状态,作业时可用PPT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
2.注重学生人文内涵的熏陶
教学是一种客观实践,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感受和体会世间的美好生活和意境。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因此美术教师应该清楚,我们所教的美术课是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最能培养学生品质、审美、人生观、世界观的学科。同时让学生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并让学生发布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为创造新时代人才做出巨大的努力。
作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要通过这样有质量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深入艺术作品中,深入艺术要素中,深入艺术语言中。还应该注重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对每幅美术作品都有自身的想法,所以说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3.课外延伸
生活美术的特色还表现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是让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如,学生与父母做一次长途旅游,为小区设计标志牌,阅读相关书籍等等。
课外延伸也包括课前收集资料。要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探究生活的空间”。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把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获得资料的渠道有观察、写生、看电视、看报、上网、调查、动手尝试等。教师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美术创作方式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可进行日记画、写生等绘画创作,可利用废旧物制作一些小玩具等;二、三年级的学生可展开观察社区建筑、了解文化遗产、调查环境情况等活动,然后用各种美术形式表达结果。
在美术课堂中,孩子们的创作无论好与不好,都不要给予过激的语言,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给予孩子鼓励,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才能树立起信心。孩子的绘画没有好与不好,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真的绘画家,从他们的绘画中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正是内心最单纯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