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免疫治疗简介
2017-02-18郭少纯
郭少纯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 525027)
1 狂犬病的发病原因与特点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导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如果未采取免疫治疗,患者会表现出一系列精神症状——高度恐惧、狂躁不安、四怕(怕水、怕风、怕光、怕声响),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瘫痪,最终因呼吸和循环系统麻痹而死亡。目前对该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位居传染病病死率首位。
狂犬病的特点:①人和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有易感性,传播途径为动物和人、动物和动物之间传播,人和人之间不传播。②狂犬病的潜伏期波动很大,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为半年以内,以1~2月为最多;罕见的有短至6 d, 长达19年或更长。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不超过10 d。③狂犬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对神经组织的嗜性远大于其他组织,因此在神经组织内病毒复制的频率远比在其他组织内高,然后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如唾液腺,故唾液中病毒含量高。④狂犬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弱,对温度敏感,60℃ 30 s,100℃ 2 s即可灭活;病毒对阳光、紫外线敏感;各种常见的消毒剂如肥皂水、碘酒、3%来苏尔、75%酒精等均可使其灭活;但抗生素却无灭活作用。⑤狂犬病毒不能靠空气传播,需要靠发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后方可传播。因此,是一种相对容易控制的传染病。
2 狂犬疫苗及其使用方法
狂犬疫苗是用狂犬固定毒(人工减低毒力的狂犬病毒)接种于活体动物(羊)大脑或禽类的胚胎或组织培养细胞,经繁殖后处理制成。注射狂犬疫苗后,动物机体的免疫器官能够产生抗狂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主动中和、消灭入侵体内的狂犬病病毒,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所以,给动物或人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途径[1]。狂犬疫苗的使用方法:①暴露(即感染)后免疫:接种5次,分别于接触狂犬病或疑有狂犬病的动物后的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经皮下或肌肉注射;②暴露前免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案,接种3次(当天、第7天、第28天)。
3 接种狂犬疫苗不能终身免疫
疫苗主要是针对这一次咬伤。疫苗的预防效果以中和病毒的抗体水平和保护率为主要指标。初次免疫,抗体在开始接种疫苗的7~10 d后出现,5针免疫后均能达到保护水平(抗体浓度要求≥0.5 IU/mL)。抗体量高峰时间可维持3~4个月,其后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1年后降至可检测水平以下。
4 注射狂犬疫苗后为什么还要注射抗血清
由于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因此在注射疫苗后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但仅注射狂犬疫苗一般是针对皮肤或黏膜破损但没有出血的情况(即二级暴露)。如果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的部位,可能会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的病例。因此,被病犬咬伤出血(即三级暴露)的话,除注射狂犬疫苗外,还要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毒血清,进行早期保护。应在被咬伤后72 h内使用抗狂犬病毒血清。该抗血清是一种被动免疫抗体,在体内能迅速地中和入侵的狂犬病毒,延长潜伏期[2],以阻止病毒扩散。抗血清对潜伏期短和严重暴露的患者极其重要。但由于血清在体内代谢较快,一般维持两周,因此必须注射合格的狂犬疫苗,才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建议是: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注射疫苗合并使用抗血清。
5 注射疫苗后并非一定能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有:①疫苗质量欠佳。一般来说,投放市场的疫苗是能够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但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要求贮藏运输的话,也会使疫苗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人为的免疫失败。②免疫接种程序不规范。免疫失败还与感染后处理不正确有关。如被动物咬伤后,只注重疫苗的接种,受伤局部忽视免疫血清的浸润注射。③免疫缺失。部分病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较短,在狂犬病疫苗还未全程接种完即发病。这些病人即使接种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也难以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