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层次提问的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

2017-02-18贾晓宇张旭涛

生物学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室生物学心脏

贾晓宇 张旭涛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石家庄 05002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辅助其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发挥着“引路”的作用,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问题,避免出现“满堂问”,值得一线教师关注。笔者以初中生物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以下简称“心脏”)一节为例,尝试运用“五何”问题分类法设计多层次提问,进行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以期有效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1 “是何”陈述事实,明确重要概念的直观表述

学习新知的基础是对概念的识记。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事实性知识是其主要组成。因此,学生首先要能准确陈述事实、表述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有更深入的探索。“是何”类问题的解决起到陈述事实的作用,可帮助学生明确重要概念的直观表述。

例如,“心脏”一节中,设置问题:什么是心脏?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包含几个腔,各部分如何相连?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结构?血液循环包含哪两条途径?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借助已有认知,轻松解决如上问题。结合之前该章内既有的“血液”“血管”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表述出重要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2 “为何”解析内涵,阐释重要概念的内在原理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简单的记忆和背诵不是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局限于此则无助于学生理解与构建重要概念。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精巧复杂,学生仅通过机械识记,难度高且易混淆,难以对生命进化有所感悟。“为何”类问题的解决起到解析内涵的作用,可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在原理。

例如,“心脏”一节中,设置问题:为什么左心室壁最厚?为什么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特殊结构?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呢?心脏为何左右不通?为什么“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的说法是错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则心室壁肌肉收缩力更强,才能实现通过动脉将血液输送至肺部或全身。而观察对比左、右心室,左心室连接主动脉,体循环路径更长,因而需要更大的动力,从而经过比较分析各心房、心室结构功能特点,学生对“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的理解更清晰,认识更深刻。

3 “如何”描述过程,探究重要概念的实现途径

学生要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必须将碎片化的知识合理有效地整合为有联系的整体。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生物体各结构之间彼此协调活动,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中通常通过描述或概述具体生物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 原理的理解 。“如何”类问题的解决起到描述过程的作用,可帮助学生清晰重要概念的实现途径。

例如,“心脏”一节中,设置问题:血液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心脏工作过程是怎样的?血液循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是如何实现的?动脉血如何变成静脉血?生物体体内过程抽象、不易观察,教师可借助视频、动画、教具为学生模拟生物学过程或绘制板书板图呈现生物学过程示意图,形象直观地描述生命现象如何进行。通过整体性感知,学生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强化对结构和功能的认知,从而全面认识相关的重要概念并实现再认知。

4 “若何”分析因果,解释重要概念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强调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让学生将生物学概念、原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经验联系在一起,在思考、关注和决策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知识、促进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若何”类问题的解决起到分析因果的作用,可帮助学生体悟重要概念的现实意义。

例如,“心脏”一节中,设置问题:如果心脏发生病变(如房室瓣闭合不完全、心肌缺血、主动脉瓣狭窄等),血液循环会怎样,机体会受到什么影响?剧烈运动后,人的心跳会加快,此时如果心跳不加快,人体会出现哪些问题? 关于此类问题,可以提供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供学生分析,分析患者为何会出现心悸(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发绀(肢端缺血)、咳嗽等,从而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心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及血液循环的现实意义,形成关注循环系统疾病、重视心血管健康的意识。提供知识依存情境,可以为学生运用知识铺设阶梯,降低思维坡度,也可实现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提升所学知识的价值。

5 “由何”拓展应用,联系重要概念的开放情境

概念学习的最终成果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人类问题,是灵活实现重要概念在课堂外的社会生产生活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上的拓展应用。《标准》要求学生要在“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因而,生物学教学要尝试将重要概念置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赋予概念生命力以启发学生思考。“由何”类问题通常是建立在“四何”问题基础上的高阶思维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其解决可起到拓展应用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联系重要概念的开放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对重要概念从内涵到意义的科学、全面的构建。

例如,“心脏”一节中,设置问题:心脏病的种类有哪些?其对应的症状、病因是什么?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心脏?预防血液疾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向身边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出哪些建议?心血管疾病当前的研究现状如何,我们应如何对待?如何才能长期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教师可围绕此类主观性题目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开展一次主题展示、形成一篇科普小论文、进行一次主题宣讲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心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和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了解健康生活的方式方法,锻炼身体、珍爱生命。从而在实践应用中深刻领悟重要概念的内涵与意义,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升,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心室生物学心脏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心脏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谈心室温暖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