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中生物学新教师的几点教学建议
2017-02-18何霄
何 霄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 721001)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和发展的源泉。初踏讲台的初中生物学教师处于业务和素养发展的起始阶段,是职业的适应期。这一时期将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转变成功与否,将决定生物教育生涯的专业发展模式,影响生物教育的职业倾向性和持久性。所以,若要很快胜任初中生物学教学,仅凭热情和精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整体把握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理念、教材的体系规划和学科的核心教育价值。
1 关于课程
1.1 明确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 生物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21世纪的主导学科。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赋予他们平等的学习机会。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能力等方面。而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完成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因此,课标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彻底改革。这三个理念明确了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应了生物学课程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实施策略。
1.2 深知生物学课程的核心教育价值 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基本价值是理解生命、理解生物学。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以达成对生命的理解;又要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建立对生物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为学生未来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参与奠定素养基础。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所以,生物学新教师的课堂必须体现“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和“关注生成”的思想。
2 关于教材
新教师对所教学科教材整体结构和体系的把握、对教材编排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也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评估。以人教版(2012版)为例:初中生物学包括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共四本教材,一共八个单元。七年级上册教材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个单元。下册只有一个单元是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级上册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下册包括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健康地生活两个单元。教材知识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人体和人类活动、人与生物圈关系等内容。教材中具体内容的展开也大都围绕人与生物圈。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熟知教材体系编排,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对教材体系的分析理解是新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灵活整合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对新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3 关于课堂
3.1 语言的专业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这句话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学新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求生动或妙趣横生,但须具有科学性、实据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3.1.1 名词表达要准确 学习种子植物时,玉米是果实而不是种子,西瓜子和葵花籽两种“瓜子”是有差异的。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作为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不能简单替换为微生物。营养物质中的糖类不能说成糖。另外,生物学里很少有绝对性的知识点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很少有“一定是”“绝对是”“都是”“全是”等语言的表达。例如,“绝大多数生物由细胞构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绝大多数生物呼吸要吸入氧气”“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软体动物大多有贝壳”等描述中的“绝大多数”“主要”“一般地”“大多”等词语不能随意丢失或随意取舍。
3.1.2 概念描述要到位 例如,不能把生物适应环境的某些现象说成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不能说“害虫为了抵抗农作物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这些说法是错误的。又如应激性与反射的关系,应激性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方式,范围较窄,仅指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包括人)才具有,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再如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还可能是光合细菌或硝化细菌;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等动物属于分解者;还有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关系等。这些概念性知识的描述要准确且严密,否则会出现知识性错误,会影响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信任感。
3.2 举例的生活性 生物学新教师不能只传授生物学的结论和事实,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产和生活,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概念。对刚上初中的学生,细胞的呼吸作用很抽象,新教师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的汽车联系起来:汽车运动要加油,也需要正常的发动机。人的生命性由细胞的活性来体现,细胞需要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细胞中的有机物相当于汽油。汽油燃烧后汽油中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推动汽车运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汽车尾气。细胞中的有机物燃烧(氧化)后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这些能量让人体的肌细胞、脑细胞等细胞充满活力、动力和生命力,故学生在篮球场可以活蹦乱跳,在课堂上可以思如泉涌。当然细胞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通过呼吸、汗液和尿液等途径排泄。如此举例贴近生活,联系现实,化晦涩深奥的知识为浅显易懂的知识,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增添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3.3 思维的多向性 生物学是基础理科课程,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懂得为什么。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都有力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萨克斯的经典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引导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八年级(下册)遗传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包括:假设思想(反证法)、正推法和反(逆)推法、数形结合思想、概率法则、建模思想等多种思维方法。所以生物学教师应该具备多向思维,生物学课堂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产生和撞击的课堂。
3.4 学科的渗透性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要求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甚至地理学科之间都有交叉渗透。生物学新教师要有丰富而准确的多学科知识储备,要有学科渗透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如果不懂得物理学中光的传播特点、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光质的知识,就无法加深显微镜理论、眼和视觉、光合作用等知识的拓展;气体的扩散原理以及气体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是深化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基础;遗传学中同样有较多数学知识和方法;生物学与化学也有着天然的联系。新教师应该具备灵活驾驭相关交叉学科的能力和思维意识习惯,这样才能更清楚、更透彻地传授本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享受育人的愉悦感和职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