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唤醒本源真美 兴趣提升核心素养
——以课例解读对美术素养的理解与培养

2017-02-18刘茜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少儿美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热带鱼美术素养

文/刘茜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美在和谐”,“和谐”即能产生美。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就要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又要着眼于美术课堂,只有不断营造和谐课堂,在舒心、快乐、浑身释然的和谐环境中才能让学生释放灵魂,感受与体悟到最本真的美。

一、举一反三,美术表现与图像识读和谐共生

美术表现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创造有意义的视觉图像,虽然以外在的表达为主,但它是建立在图像识读这个内在学习基础上的。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图像识读时,彼此的心灵之间形成一种共鸣,对图像的形、色、质感、肌理与创作意图等达成某种共识,使学生“主动”实现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之间的自由转换。

【案例1】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3册第9课《印印画画》(了解叶脉纹理的独特性,创作一幅新颖有趣的作品)。

师:欣赏树叶拓印画的图片,了解老师带来的(干树枝、树叶、果实、纽扣、废纸等)材料,你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生:我想到树枝可以印树干,叶子可以印树叶。

师:你说得真不错。

生:将废纸卷成纸绳可以印树干,还可以用纽扣印树上的果子。这样,块面和点组合在一起很有趣。

教师频频点头,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瓢虫身上的小黑点可以用手指印出来。

师:老师喜欢这些创意。你准备做什么?

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催化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美术表现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交流并尝试,举一反三,具备了图像识读素养,才能解读陌生的视觉图像,从中获得有效的方法和丰富的信息,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审美语言,用个性化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顺利地进行美术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与发展状态,不断鼓励、肯定,使其创造灵感喷薄而出,形成了一次次精彩的审美表达。

二、以点拓面,美术表现与审美判断和谐发展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简单的文化传递,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这就是说,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唤醒成长者的人格和心灵,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创造力。美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对话,学生对作品主题、内涵的理解,可以唤醒学生积极的美术表现和审美判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案例2】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2册第15课《热带鱼乐园》。

师:观看一段《热带鱼》视频,了解海洋里的热带鱼后,你准备怎样画热带鱼?

生1:我想画一条孔雀鱼。

生2:我准备画一条小丑鱼和一条红鲤鱼……(引得全班哈哈大笑)

师:为什么要画一条热带鱼和一条淡水鱼呢?

生2:因为这条小丑鱼在海洋里很孤独,它希望和湖泊里的红鲤鱼成为好朋友。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吗?

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比第一次更深入,创意不断。

生3:我想画一大群热带鱼,让它们结伴去旅游……

师:大家的想法很精彩!老师还想做一个拓展,我想把你们画好的热带鱼制作成中国结的形式在学校的教室、走廊等地方展出,让学校也成为热带鱼乐园,你们说我的主意怎么样?

生4:太好了!

师:好的想法是成功的起点。

学生出现常识性错误,教师通过拟人化的想象对两条不同类型鱼的想法表示赞同,因为只有对学生差异性的认可,使孩子的奇特想法得到保护和鼓励,学生才会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才会无拘无束地描绘自己的“杰作”。其实,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他们虽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幻想,他们虽禀赋各异,但都有生命灵性,都会有独特表现。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的心灵富有想象多彩、思维鲜活而感到由衷的惊喜、快慰,而不要遇到有悖“常理”的苗头,就不以为然,甚至加以呵斥。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那样的教育是令人悲叹的。

三、以诚待人,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的和谐融合

美术创意实践活动能唤醒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真切情感体验。美源于生活。陶行知说过:“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美术课堂向社会和生活开放,学生会感受到无所不在的自然与生活之美。通过选材、构思、创作、展示等学习活动,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为美术表现提供充足的素材,创造灵感和创新思维在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开放的探究环境中更容易激活。创作有意味的视觉形象,养成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意实践的产生。

【案例3】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6册第9课《眼睛的创想》。

师:简单介绍马格利特的作品《错误的镜子》,通过观察眼睛的形状和结构探究图形联想的方法,运用眼睛的元素,你们有什么好的创意呢?

生:运用眼睛的虹膜画一幅家乡春天的美景。

生:画每天妈妈给我做的爱心早餐。

生:用眼睛的外形画各族小朋友和平相处的景象。

师:说得真好,眼睛成万花筒了!

生:(努力思考)现在车辆越来越多,我想画开车注意行人安全!

生:画保护动物,不肆意猎杀。

师:同学们真棒,从你们的眼睛中老师读懂了你们的善良、爱心!

生:……

学生生活单调,如同置身“真空”,他们缺乏创造的“氧气”,平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去看波光潋滟的湖面、感受春风拂杨柳……这不仅仅是要指导他们去观察、写生,让他们充分张开自我情感、思维、想象的翅膀,同时,也是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生活,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去体悟,希望他们诚实、善良,去凝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关怀一切值得关怀的,爱一切应该爱的……这也应当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以文化人、美术表现与文化理解和谐并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如凡·高的《向日葵》,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不同姿态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正是画家倾注的深沉情感,才是它一直被人青睐的原因。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活力和潜能,他们需要情感体验的火种来点燃、去体验。

【案例4】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2册第17课《大牛和小牛》。

师:出示小牛爬到大牛身上,而大牛不生气的画作。

(学生被画面吸引,情不自禁地发出好幸福的感叹。)

生:有时我和爸爸去逛街,走累了,我也会像小牛一样爬到爸爸身上,让爸爸背着我走。

生: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爸爸、妈妈照顾我一样去回报他们。(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用自己的美好想法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课堂上,我利用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营造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敬老爱幼的美好情感,感受到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使学生产生了主动创造的欲望。在接下来的绘画创作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舒展和张扬,创造性灵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弥漫着恒久的情感氛围。这样的美术课堂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呈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文本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生体验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使课堂充满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滋养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用各种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再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它是一种自觉运用美术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不可复制的生命体,在美术表现活动中把学生的快乐体验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个体能量激发出来,进入不同寻常的生命状态,这种自由的生命状态就是艺术细胞萌发的母体。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德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创作状态的调动上,顺其自然地诱发学生的审美判断。学生观察想象和构思创新的自信心大增,自然会体验到创作的自由和发现的乐趣,从而打开创造想象的大门进行审美表现。

五、结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有效利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美术课程的主要途径。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美术课堂。因为只有在与生同行的美术课堂里,才有生命的品质;在与生对话的美术课堂里,才有生命的境界;在与美交融的美术课堂里,才有生命的智慧;在以文化育人的美术课堂里,才有艺术的融通。“心中有生,和谐育生,以美化生”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求!

猜你喜欢

热带鱼美术素养
热带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电影票风波
关于执教《热带鱼乐园》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