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017-02-18■王帆
■王 帆
简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王 帆
新课标提出,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明确学生的发展需要,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生物学科发展需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会向他人倾诉,面对同学之间的矛盾不能正确处理,往往从小摩擦发展为打架事件。考虑到缺乏专职心理教师,将生物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一能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身体、心理等层面;其二能全面了解教学效果,进而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其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节约师资资源。这种教学方法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心理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增加了心理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二、生物教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与生物知识相结合
生物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各种生物知识以外,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活观。以抽烟对人体的危害为例,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了解香烟中的有毒物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选择A、B两个装置,里面放置培养液和水蚤,其中A装置连接点燃的香烟,B装置连接空气,观察水蚤的活动情况。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重复实验,最终会发现装置A中的水蚤活动减弱、直至死亡;而装置B中的水蚤活动正常。实验完成后教师做出总结: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毒物质,会对人体器官造成危害,因此学生们应该远离香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与生理知识相结合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快速,会产生许多问题,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希望得到答案。以生殖和发育教学内容为例,正好符合学生的需求,应当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认识到性别差异,能够正确面对自身变化。另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大脑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该阶段用脑应该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善于用脑,注重劳逸结合,课后及时巩固学习知识,形成条件反射;二是勤于用脑,遇到事情和困难应该多思考,锻炼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三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学习、运动、休息、睡眠上形成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以致用是教学目标之一,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将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有利于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以蛋白质教学内容为例,介绍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三聚氰胺事件、大头娃娃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缺乏或假冒引起的。由此可见,蛋白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丰富生命、改变生活。
4.开展学习体验活动
中学生不仅好奇心强,而且心理状态活跃,生物教学期间,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体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天性。具体到活动方式上,首先是学习课本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培养体验技能。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其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认识到时间对于生命的影响。最后要在活动中渗透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例如帮助胆小的学生训练胆量,帮助自卑的学生锻炼自信心。如此一来,在提升体验活动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和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72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