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17-02-18孙玉石
◎孙玉石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孙玉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锲而不舍是一种坚持,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为坚持性。坚持性是成大事的重要性格特质,十分可贵。这种“贵”,一在“不舍”——长时间坚持,不放弃;二在“不易”——坚持过程中要不断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人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坚持到底不算难。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可以废寝忘食,而且一级一级玩下去,直至通关。这是有兴趣做支撑,人才乐此不疲。可是,谁敢说自己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总有一些事情是人必须做但不见得自己喜欢或愿意做的,但这些事情必须做。比方说责任,比方说任务,比方说目标,这些东西连着的事情,不见得是人们喜欢做的,但是必须去做。运动员坚持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是为了目标;交通警察日复一日在恶劣天气下指挥来往车辆,是承担着责任;战士们不眠不休连续几十个小时在洪水中救人直至虚脱,是为了完成任务。支持他们完成活动过程的,是意志品质的坚持性。
评价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坚持性如何,时间是第一个指标。说到坚持,人们会列举苏武牧羊苦寒之地的19年;会列举袁隆平从1964年到1972年苦苦寻找一株雄花退化而且杂交之后产量猛增的水稻植株的8年;会列举哥伦布从1492年至1504年间4次寻找新大陆远航的12年……
另外一个检验指标是坚持者所承受的困难的类型、次数。说到一个人历经风雨,终见彩虹,总有一些耳熟悉能详的故事会涌上来,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过的1500次失败实验;比如欧立希与他的同事在605次失败后第606次试验成功的药物“606”;比如邓小平一生中三次被打倒,三次站起来,一次比一次辉煌。
因此,为了呈现人的意志品质,就要围绕时间、困难类型、困难出现的频率来叙述。比如归纳红军长征多么艰难,最早把它公之于世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是这样写的: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作文也好,文艺创作也好,所写文章篇幅有限,结构还要合理,就无法面面俱到。写一个人历时十二年如何如何,不可能写出他的每一天,也不能一桩桩、一件件事儿地历数下去,想表现“时间、频率”之类的内容,就遇到了“如何写出来”这个问题。
有一种办法叫“以点代线”,写好一个点,同类事情由读者自己去想象,伸展开成一条线。
疯老头送完了饭,又独自在院坝里,一声不响地练着跑步。刘思扬看了看,又问胡浩:“华子良在吓疯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我刚来的第一天,就看到他练跑。听说,他已经被关了十几年,一直都是这样。”
“有熟悉他的人么?”
胡浩摇了摇头,“从来没看见他同谁说过一句话。我们同牢房关了五年,他也没开过口。每天放风,净在院坝练跑步,天晴是这样,下雨是这样,刮风下雪也是这样。我记得,有一年,下大雨,院坝里积满了水,疯子周身都湿透了,还是踏着积水乱跑。可是一回到牢房,就闭着眼,一动不动地坐着,活像一尊泥塑木雕的怪物。吓疯了以后,连眼神也变了,头几个月,一看见特务就发抖……”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还可以用选取典型事件的办法来展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听雨”不变,但是处境变了,心境变了,听到耳朵里的雨声有了不同的味道。这种写法可以拿来做一个通用“模板”,“听雨”可以是任何一件代表着“不变”的事情。
如果要表达一个人的坚持到底、不屈不挠,可以效仿“听雨”这种结构来写。